四个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家系的SEC23B基因变异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4例不明原因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基因变异类型。

方法

采集4例以溶血性贫血为表型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4例患者红系相关疾病基因进行筛查,并用Sanger测序验证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可疑变异位点。

结果

4个先证者在SEC23B基因上均检测到2个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为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Ⅱ型患者。先证者1携带SEC23B基因第15外显子c.1727T>C(p.Phe576Ser)和第16外显子c.1831C>T(p.Arg611Trp)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2携带第2外显子c.74C>A(p.Pro25His)和第14外显子c.1588C>T(p.Arg530Trp)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3携带第2外显子c.74C>A(p.Pro25His)和第16外显子c.1831C>T(p.Arg611Trp)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4及其弟携带第14外显子c.1571C>T (p.Ala524Val)和第19外显子c.2149G>T (p.Ala717Ser)复合杂合变异;检出的6个变异中,c.1727T>C(p.Phe576Ser)和c.2149G>T (p.Ala717Ser)为未见报道过的新变异。同时检测到先证者4其PIEZO1基因上存在c.4608_4615del(p.Gly1537Glufs*82)杂合变异。

结论

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快速准确地对CDAⅡ型患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是传统诊断方法的有效补充手段,其中新发现的变异位点丰富了SEC23B基因的变异数据库。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统一的分析方案,评估全球多个国家/地区的二氧化氮(NO2)与总死亡率、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之间的短期关联。研究设计采用两阶段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过度离散的广义线性模型和多水平meta分析。研究地点22个低到高收入国家/地区的398个城市。主要结局指标1973—2018年逐日总死亡人数(6 280万人)、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1 970万人)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550万人)。结果平均
期刊
期刊
感觉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由感觉性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其他少见的类型。由于潜在病因和受累神经纤维类型不同,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起病缓急、病程、严重程度和发病率各不相同。细小的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受累主要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而粗大的有髓感觉传入神经受累则引起深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病因包括代谢、中毒、感染、炎症、自身免疫和遗传。特发性感觉性多发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烧、创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创面修复是烧创伤救治的关键,而创面修复微环境则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中之重。传统创面治疗偏重扩创和修复,创面愈合时间长、愈合质量差、并发症多,往往救治率低并加重医疗负担。针对以上问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吕国忠教授带领团队联合苏州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了"生物材料调控创面修复微环境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研究,在创面愈合机理、创面修复材料的研发与转化以及创面治疗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