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亲之心从教师之业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我教书育人已12个春秋,却极少从作业堆里探出头来体味学生的心理需求。儿子上小学后,我慢慢体会到关注孩子心灵的魅力,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研究儿童,明白了只有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一、用“快乐”开启心灵之门
  
  儿子上小学后,学习中的一些错误常常是一犯再犯。经常是我上午讲清楚了他下午又错,下午讲了晚上错,今天讲了明天错……我慢慢发觉:面对学习问题,儿子面前仿佛有一道门,当我对他唠叨要认真听讲、大胆举手、讲过要记住时,那扇门便关闭起来。他实际上什么也没听见。这就是他一错再错的原因。我意识到,唠叨非但未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指导,反而给他带来了痛苦体验。
  我开始尝试用快乐让儿子打开心门。每到周末、假期,我们把学习暂时放下。我和儿子混迹在山林深处,纵横于山野之间。在尽情游玩中,他体会到了快乐——那是一种身心释放、无拘无束的快乐。在大自然宽厚的怀抱中,他学会了大胆尝试和百折不挠。在学习上,他的接受能力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从闷闷不乐渐渐变得笑逐颜开。
  儿子的变化让我想到,打开孩子们对老师关闭的心门,快乐也许也是一条通途。我教的班里有一个小男孩,总喜欢和别人打架。每次请他进办公室接受老师教育的时候,他反倒泪流满面。有一次,我问他:“你和别人打架的时候,是快乐还是难受呢?”“难受。”“那好,从今天起,你就去找快乐。每做一件让你感到快乐的事就来告诉我。”
  之后,我每天坚持问他找到了什么快乐。有时他说借给同学一块橡皮让他快乐,有时他说受到老师表扬让他快乐……渐渐地,他告诉我的快乐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少。在一次期末评语中,我只对他写了一句话“希望你在假期里多和小朋友交往,做个快乐、自信的孩子”。第二学期开学时,我发现他的变化非常大,他不再和同学打架,还常到办公室来看我改作业,主动和我说点什么……看来,是快乐让这个内心阴雨的孩子变得谦和、自信、开朗。
  如果我们不纠缠于孩子的缺点与错误,变换视角,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我们就能发现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我们可以从缺点和错误中找到教育的契机,引导他们做一些让自己快乐也让周围人快乐的事,由此使孩子的消极情感冲突转变为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用“爱”浇灌心田
  
  有一天放学后,儿子欢天喜地地告诉我:“张老师说他爱我。”真是比吃了糖还兴奋。张老师是在提醒他以后要记着带数学学具时说这话的。尽管儿子的数学能力实在不怎么样,但从那以后,他喜欢上了数学。是老师的爱给了他学习数学的力量。不用说儿子,每当我听他不厌其烦地重复这句话时,我心里也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忍不住泪花莹莹。原来,老师的话有这样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从那以后,我也开始“滥用”“爱”这个词。不管学生出什么状况,我都不忘补充一句:“宋老师爱你!”
  爱从每一个细节出发,在每一个角落生根。老师的爱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智慧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感激和努力。
  
  三、用鼓励培育信心
  
  刚上学时,每当我鼓励儿子,说他“很棒”时,他往往仰起头疑惑地说:“我不棒呀。老师说我们班最棒的是xxx”。有时候他还说:“字写不好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又不是写得最好的。我们班写得最好的是xxx。”
  为克服儿子的自卑心理,班主任老师花费了不少心血。当他有一点一滴进步时,老师总不忘表扬他。有一天,儿子终于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很认真地把字写工整了。我是最棒的!”我说:“是老师这样说的吗?”“不,我是这样认为的!”
  儿子坚定地回答深深震撼了我。孩子的可塑性多强啊!我意识到,让儿子感受自己有所努力或取得了进步,这就能使他体验成功并对自己有信心。我迅速将这个经验用到教学中。当学生不敢举手时,我会说:“回答好不好并不重要,敢举手就已经成功了。”或者干脆来激将法:“还没和同学比就自己把自己打败了,真不划算。”“他说你不爱动脑筋,你是不是这样认为?”每当这时,孩子们小脸气得通红“他说我不行,我偏要做给他看!”在我的激励下,发言的孩子多了,自信的孩子多了,亲近我的孩子也多了。课堂上一双双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着自信的眼睛多让我感动啊!
  正是这些从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出的饱含深情的激励与赞赏,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惺惺相惜之心和款款珍视之情,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
  
  四、用理解关照每一个孩子
  
  入学后,儿子首先接触的是拼音。每天回家打开书,儿子除了认识几个韵母外,声调一律不会读。单韵母“a”的二声,我整整教了两天他还不会。开学第一周,我陪着儿子没日没夜地读拼音,吃饭时读,走路时读……总之,无时无刻不在读拼音。那一周,儿子有些精神恍惚,我也几乎崩溃。有一次,我到儿子班听拼音课。大部分孩子读得滚瓜烂熟。回家后,儿子只会读一个音节,其余都不会。我多么希望老师和同学能停下匆匆的脚步,等等吃力的儿子啊!但理智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我唯有拉着儿子马不停蹄地追赶,夜以继日地帮他渡过难关。
  为此,我深深理解了“差生家长”的心情。那种内心的焦灼和无助是旁人无法体会的。我也深深体会到“差生”的内心是多么脆弱和彷徨。从那以后,我对班里的“差生”多了几分关爱和提携,少了几分责怪。我的脾气变得温和起来。课堂上,我的眼光随时在“差生”身上停留。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敏感的神经。有简单的问题,我留给他们去回答;开小差时,我轻轻敲下他们的桌子;做错题时,我耐心给他们讲解;同学嘲笑时,我为他们争辩;有进步时,我连声赞叹……渐渐地,他们和我亲近了,学习劲头也足了。
  对这些孩子的家长,我也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抱怨。我相信他们已经尽力了。每次与他们谈心,我都及时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指导他们循序渐进的辅导方法。我明白,心灵的伤害比肉体伤害更可怕,它直接摧毁的是学生的意志和希望。放弃一个学生就是摧毁两代人一生的幸福!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差生”以最大的关爱和提携,让孩子们“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愿望火花永远绽放。
  儿子上学的这一年,他由一个一无所知、懦弱自卑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坚强自信的孩子;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期末还当了三好学生!最重要的是,我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作为教师,只有用心灵去体验孩子的内心世界,全身心地关爱孩子,创设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环境,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困扰,为孩子架起通向快乐与成功的桥梁,这才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你的印迹!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背景下,一方面,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师生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强,但另—方面,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还是鲜见。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一是过分追求“动”的频率,忽视“动”的内在品质,教师屡屡提问,学生频频回答,在课堂形式上逍遥地打着“水漂”;二是过分追求“动”的形式,一节课下来活动不断,学生一会儿表演,一会儿辩论,忙得不亦悦乎。凡此种种,看似民主平等、生动活泼,其
一、教育创新源于将“问题”当“课题”    2005年暑期,正是江苏省启动整体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局之年。暨阳高级中学针对学校原有的管理模式停留在粗放型的“应试教学”层面、师资队伍缺乏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德育工作成为形式和装饰、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满堂灌等现实问题,组建了“暨阳高中学校文化管理工程”专家组,经过反复探讨、论证,制定了2005—2015年学校发展规划,出台了“文化立校,文化兴
正如葛剑雄先生在一篇演讲中所说,“读书”与“行路”,按照目的的不同,可以有“娱乐”、“求知”和“研究”,以及“娱乐”、“考察”和“实践”之别。  为了娱乐而读书或行路,只要无害且能致乐,可随兴之所至,兴起而来,兴尽而归。否则,就失却了调节身心、怡养神识之意义。此事专为趋乐避苦而设,人人皆可为之,不必属之业于读书者。  然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训,则专为求知、研究之读书人而设,意有所属,不可不
“节外生枝”语出朱熹《答吕方子约(九月十三日)》:“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是指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1]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步展开,学生的思想与教学内容产生碰撞,认识和体验的不断加深,就有可能产生与教师预设所不同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这些问题会导致课堂教学预定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纯属“节外生
儿童问题是教育世界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一切教育问题的根本,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观可以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教育观。当前,面对我国教育现实中存在的漠视儿童甚至压制儿童的现象,儿童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及至全社会的重新关注。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山东师范大学丁海东博士的《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作为“教育哲学研究丛书”之一,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作者对于儿童精神世界及其人文文化之品性的观
2020年对我国妇女权益保障而言,是进步之年。这一年,党和国家统筹规划,于上层建筑中宏论叙事——  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全球妇女事业支持力度;中共中央建议十四五规划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系列立法建设,对妇女民事权益平等保护的同时加以特殊保护,加大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力度;国务院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出台通知意见,给予孕产妇特别关爱……  2020年妇女权益保
培养学生获得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规定的教学创新领域。北京市于2007年借助高中课程改革契机创建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并启动了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的“翱翔计划”。  “翱翔计划”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教育、文化与科技资源,突破现
大学教育是纯粹功利性吗?大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吗?大学精神遗失了吗?这些问题似乎司空见惯、老生常谈,但是当我们对大学教育寄予无限期望而又不得不直面当下的教育实践时,对于这些问题,除了深刻思考和反躬自省,我们别无选择。    一、作为问学过程的大学教育    冲过拥挤的高考独木桥进入大学之后,该以怎样的姿态过好大学生活?这是莘莘学子必须认真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因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关乎人生未来的发展。
校长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最高领导者,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就表明了校长在学校办学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校长加上‘现代’,这一定语,表明它具有时代性的概念,具有新的含义。现代校长正遇上社会变革与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历史机遇期,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校本管理等使学校管理具有新的内涵。在学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现代校长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全面扎实的
一、广东高考采用3 X方案后划线困局的形成    1 1999~2001年,高考科目地位平等问题及解决  1998~1999学年度,广东高考实行较大改革,采用了“3 x 综合”方案(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x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考生至少选其中一科,综合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合成综合科)。那一年,有关专家在各地介绍高考改革方案时,到会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