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ove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造高效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现就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明确目的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时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适合学生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学习过程有效策略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而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会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也应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如教学《数一数与乘法》,当学生探究出用加法计算3 3 3 3 3算法之后,我没有直接引出简便算法写成乘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接着再加以适时引导:“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觉得这样写怎么样?”“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通过一个一个的设问、谈话,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原始算法“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动画演示“由繁到简”,使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深刻。教师有效的引导,能确保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三、学习方式有效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要高度重视探究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总之,课堂时间有限,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终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摘要】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诱人的美。”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它蕴涵着人类文化的美。数学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时与学生们一起营造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盈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美丽的。【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美丽构建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常常羡慕语文老
【目的】基于前期对脾肾双补方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为进一步探索其维持妊娠的作用机理,本实验研究通过脾肾双补方大鼠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HTR-8,观察大鼠含药血清对HTR-8细胞的总数,凋亡数目以及调控滋养细胞凋亡相关蛋白TNF-a、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索脾肾双补方在增加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数目,减少凋亡,保护细胞存活,从而防治先兆流产,维持妊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绝经前后妇女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育龄妇女.其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激发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优秀学生的探索精神,尽量减少同学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改实验,我认为:首
1研究目的抗疟药的抗药性问题是目前疟疾研究工作的重点,开展对青蒿素类药物及其复方的抗性监测及研究,对疟疾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鼠疟伯氏疟原虫K173株,培育青蒿素哌喹复方Artequick及其组分的抗性虫系,并比较抗性系和敏感株在感染小鼠TNF-α、IFN-γ表达及杀虫速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对青蒿素等抗疟药物的抗性研究进行初步探讨。2研究方法2.1采用大剂量复燃法分别培育伯氏疟原虫K173对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一、小学数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初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满足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综合素质创新随着21世纪的发展,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
【摘要】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上课堂活跃起来,就得充分运用体验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充分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体验学习的快乐以及让学生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的平价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关键词】体验教学情境创设有效评价体验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适用的,是激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下,学生数学作业心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揭示了学生作业心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供老师参考。文章主要分二部分:对低段学生作业现状与心理分析;对以上调查的分析以及我们应该做什么的提示。【关键词】学生的作业学生的作业心理   【关键词解析】:学生的作业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之于实践的一种形式,是预习、听课、复习的继续。学生的作业心理就是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