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诱人的美。”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它蕴涵着人类文化的美。数学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时与学生们一起营造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充盈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美丽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美丽构建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常常羡慕语文老师,他们能和学生在优美的文字中畅游,欣赏感人的佳作,产生心灵的共鸣。而在教学中一堂堂设计合理的数学课、一道道构思精巧的数学题、一个个充满理性的数学规律等,都为展示这种美提供了舞台,用美丽的数学文化浸润的课堂也是焕发生命活力与美丽的课堂,它能让学生个性飞扬。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在课堂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让数学课堂也美丽呢。
一、构建民主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一)、改变教学空间,让学生“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改下,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他人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行走在学生间。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二)、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好朋友。师生间,生生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们纷纷动手,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唉,我的秘密被你们发现了。”学生们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也缩短了,气氛也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并会更为轻松乐意。
二、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美
数学教材具有通用性、共同性,同时又有简约性等特点,加上时代的变化、知识的更新,教材例题时而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把例题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相联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那么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例如,教学“连乘应用题”一课。可这样设计:今天我带大家去逛商场,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并且知道它的单价,就举手告诉大家。学生:“舒肤佳香皂每块3元”,“营养快线每瓶5元”,“巧克力每盒10块,每块2元5角“…… 这时老师提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编一道一步乘法应用题吗?……
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自编的应用题,再增加条件改编成例题进行教学,这样由易到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到新生成的数学例题,学生再学习连乘应用题也就轻而易举了。这一堂课,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让学生留心生活,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游戏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就会发现数学也不是高不可攀,让所有的学生看到生活中美丽的数学光环,那么他们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数学,我喜欢你”。
三、创设开放教学情境,让学生放飞思想
要创设开放教学情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在课堂中。对此,教师最重要的是认真倾听,适时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教学“分一分”这一内容时,启发学生按小人不同的衣着来分,但学生在合作中,不仅按衣着分,还找到按有无帽子、帽子颜色、有无滑板、头发颜色、鞋子颜色、性别等六七中分类方式,我惊叹学生奇妙的思考,享受与学生品味探索的乐趣。
其实数学对学生来说是有趣、有用与富有挑战性的学科。教学中要溢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动的生活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数学课堂就有了生活之水的滋润,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如在教“分一分”时,导入就采用了学生所熟悉的超市购物,让学生回想超市货架上物品的摆放,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学生理解分类的用途。
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学生亲自把这些知识发现出来。老师的教案只是课堂的预设,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思维主体,有着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教师在营造的充满友谊、合作和渴望的课堂气氛中,让孩子们相互启发,相互竞争,把一次次的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
总之,数学课堂虽然不如语文课堂那么感性,但学生在倾听中产生的灵性,在思考中展现的智慧,在体验中生成的情感,无不让人欣喜和感动。让我们与学生一起互动体验,构建与享受美丽的数学课堂吧!
一、构建民主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一)、改变教学空间,让学生“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改下,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他人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行走在学生间。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二)、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好朋友。师生间,生生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们纷纷动手,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唉,我的秘密被你们发现了。”学生们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也缩短了,气氛也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并会更为轻松乐意。
二、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美
数学教材具有通用性、共同性,同时又有简约性等特点,加上时代的变化、知识的更新,教材例题时而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把例题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相联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那么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例如,教学“连乘应用题”一课。可这样设计:今天我带大家去逛商场,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并且知道它的单价,就举手告诉大家。学生:“舒肤佳香皂每块3元”,“营养快线每瓶5元”,“巧克力每盒10块,每块2元5角“…… 这时老师提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编一道一步乘法应用题吗?……
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自编的应用题,再增加条件改编成例题进行教学,这样由易到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到新生成的数学例题,学生再学习连乘应用题也就轻而易举了。这一堂课,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让学生留心生活,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游戏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就会发现数学也不是高不可攀,让所有的学生看到生活中美丽的数学光环,那么他们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数学,我喜欢你”。
三、创设开放教学情境,让学生放飞思想
要创设开放教学情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在课堂中。对此,教师最重要的是认真倾听,适时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教学“分一分”这一内容时,启发学生按小人不同的衣着来分,但学生在合作中,不仅按衣着分,还找到按有无帽子、帽子颜色、有无滑板、头发颜色、鞋子颜色、性别等六七中分类方式,我惊叹学生奇妙的思考,享受与学生品味探索的乐趣。
其实数学对学生来说是有趣、有用与富有挑战性的学科。教学中要溢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价值。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动的生活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数学课堂就有了生活之水的滋润,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如在教“分一分”时,导入就采用了学生所熟悉的超市购物,让学生回想超市货架上物品的摆放,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学生理解分类的用途。
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学生亲自把这些知识发现出来。老师的教案只是课堂的预设,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思维主体,有着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总有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教师在营造的充满友谊、合作和渴望的课堂气氛中,让孩子们相互启发,相互竞争,把一次次的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
总之,数学课堂虽然不如语文课堂那么感性,但学生在倾听中产生的灵性,在思考中展现的智慧,在体验中生成的情感,无不让人欣喜和感动。让我们与学生一起互动体验,构建与享受美丽的数学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