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广下,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启发思考动手操作思维方法 当前,教育工作者都在说素质教育,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真正做到的却不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引导学生“想”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笔者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做量沙试验,在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吗?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探究,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作适当引导,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2、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后,笔者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了4种折法。这时笔者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它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鼓励学生“说”在我们这些农村学校,学生内向,在课堂上不敢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最后,一些简单的例题教师可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放手学生“做”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特征,无论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四、传授思维方法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教师应当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而后者就是指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第二,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帮助学生承担责任,即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第三,除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学习共同体”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具体地说,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中每个人(包括所谓的“差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受到轻视或压制;另外,真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教师,也不是任何的“权威”。显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我们要正确评估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应该优化课堂教学,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并日益提高。在这里,我想根据多年教学谈谈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些问题。   一、认真钻研教材,利用教材之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摘要】初中数学既包含了基础的几何知识,而且还有部分代数知识,相对于小学时期的数学知识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繁杂的知识导致学生在刚接触数学的时候兴趣尚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于学生的不适应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这也正是当前初中时期学生数学兴趣不佳的原因之一。然而初中时期的数学知识虽然多,也是为了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基础了,学不好此时的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意义,所以就需
数学教学评价建议是对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的评价,它能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为了让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真正落到实处,本文就数学教学评价其特点及实施拙计提出相关建议。  一、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  首先, 着眼于实施素质教育评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全社会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从学校来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深入,人们对数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农村初中数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平稳发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摸索出一些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农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是从课本或老师而得,不会将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产生知识无用论的想法。特别是家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
目的 为深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机制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特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各项指标,观察金香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指导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运用。 方法 1 分组 将健康SD雄性大鼠110只(200±20g),随机分为五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金香丹大剂量组、金香丹小剂量组。每组22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