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激情与诱导 精彩阅读教学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即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达到
  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
  
  一、传情达意
  
  教师必须善于去传情达意,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美引起学生感官的愉快,引起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细致观察,用优美而带有韵味的语言,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在教学描写漓江水一节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有关漓江的图片及插图,这些图片有远景,有近景,甚至有对水的特写镜头,在欣赏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描绘出自己对漓江水的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漓江水的美。接着,让学生看着挂图,我用恰当的语气范读课文,重点突出水的“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并让学生概括出来,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接着,我又用引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出漓江水静得怎样,清得怎样,绿得怎样,并找出三个句子的句型规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感受,变换句式、造句等,理解漓江水的美。由于学生接受了作者那设身处地的感受,巧妙的比喻,漓江那独特的形态美、质感美以及色彩美大大激发学生的美感。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漓江水的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作品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我进一步启发:作者是怎样展示漓江水的美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泛舟漓江,轻抚漓江水,感受它的美吧。顺利地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意境中。
  
  二、驰情其中
  
  在学生了解文中大意后,还要让学生驰情于优美的描写中,使课文中的情感输入学生的大脑中,与学生心灵交融,产生强烈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进行诱导,让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于作品展示的情感空间中去感受美,从而产生“启迪效应”,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在教学《月光曲》第九节时,我使用了感情朗读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月光曲》的内容和意境。这一节,作者通过写皮鞋匠听到《月光曲》而产生的联想,巧妙地写出了《月光曲》的内容和意境。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月光曲》,理解作者巧妙的用笔,以《月光曲》作为背景音乐,我开始范读课文,并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及时贴出三幅海上月夜图,为学生学生提供一个鲜明的驰骋想象的空间。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去理解每一个画面的特点。如第一个画面,学生提供“微波粼粼”一词,明确这时的大海是平静的,夜是静谧的。从月亮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而知大海又是明朗的。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既然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一景象,那么,这时的音乐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反复读想,驰骋想象,他们纷纷得出:“这时的音乐应该是十分优美、舒缓,而又轻微低沉的。”学生带着兴奋而又好奇的语气说出自己的发现,等待着我的评议。然而我并没有立即作结论,而是让他们听乐曲第一章的典型选段,学生听后,立即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他们为自己的理解力而惊喜!我又鼓励他们:“你们能不能在读课文时朗读出这种感觉来呢?”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在不断读和评议当中,学生朗读越来越与音乐相一致。接下来的两个画面,我放手让他们自学,自己去体会去感受。由于恰当地运用音乐和图画,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和热情、不可遏制的沸腾。他们的朗读与音乐交融在一起,我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力而惊喜。他们被作者创作出来的情感世界深深地吸引住了!最后,他们听着音乐看着图画,复述课文,大都能准确无误地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有的学生还随着音乐创造性地进行复述,神情十分投入,如痴如醉,我也被感染了。因为这样,课文最后一段“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学生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他们还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的人们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从而激发出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让学生驰情其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升华感情
  
  当学生充分发挥其审美积极性时,就会对课文中的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升华,从而形成新的情感信息,储藏于更深的“信息仓库”。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对保留在心中的情感信息细细品味,总体上进行把握,寻找“弦外之音”、“象下之意”,以达到心胸开阔,情感升华,达到顿悟。在此,使用“人物置换”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即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中人物的位置,替人物去做、去说、去想,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又都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传情达意、驰情其中、升华情感是阅读课上短时间完成的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教师只有恰当地使用激情与诱导,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与学生交流语言、交流情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灵,使他们的认知与情感的学习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完美地完成学习目标,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
其他文献
今天很多欧洲国家,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西班牙,竟有高达四成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越来越多的哪怕是来自知名学府的女大学生,包括哈佛、牛津的天之骄女,为了交学费索性去卖淫;希腊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有老人家因为不想“在垃圾桶里找食物”而在国会外吞枪自杀……“悲惨世界”如今在现实中一幕又一幕重演。近日,《孤星泪》这部音乐剧电影横扫全球,未必无因。  只是没想到,这样沉重的电影,在香港这样的地方,竟也叫好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思想的对任意距离空间求解最大分类间隔的方法,其优化问题可以用输入空间的距离来表示。首先我们将输入空间等距嵌入到Hilbert空间,在线性的Hilbert空间对优化问题进行线性处理,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距离空间。在原方案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对任意距离空间求解最大分类间隔的方法。  关键词:距离空间 分类间隔 凸集 核函数    1 引言    距离空间又称度量
2007年广东、海南、宁夏、山东四个全国首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区率先进入了高考,鉴于2010年全国都将推行新课改,有教育界人士评价其意义“不亚于1977年恢复高考”。实验区的高考是新课改高考的第一次探索尝试,也是对新课改成果的检验,这必将对全国的课改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对即将进入备战2008年新课程高考的江苏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四省区中与江苏的历史考试相似的是广东省,因此,下面以广东的历
摘 要:中国的教育进行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理念必须要转变。而后者的建立应该与新课标提倡的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相符合。本文以中国教育改革的新课标的实施为背景,探究在此背景下,中国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理念受到什么影响或有什么变化,从而了解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是本文所要思考和探讨的。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八十位英语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二十四位教师的课堂观察和访谈,尝试从一个侧面反映新课标的实施对英语
摘 要:本文在论述练习册设计的理论基础上,分析《21世纪大学英语》的《练习册》(以下简称《练习册》)的设计,指出《练习册》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此来提高练习册的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加贴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满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全面地辅助教与学。  关键词:《21世纪大学英语》 《练习册》 设计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学生分别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者,二者的关系在当前课程改革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响应现有的教育理念的召唤,我们必须冷静地去思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施中的关系、去思考如何构建这种关系方能令其更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并推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生发展 师生关系 核心理念 冲突 新型师生关系    一、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
摘 要:本文将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应用到题库试题分值的确定中,以解决目前智能组卷研究中题库试题分值确定的不合理性。在训练网络时,对标准BP算法作了相应改进,以适应该智能模型的建立。通过案例试验,验证了确定试题分值的智能模型的精度是符合实际要求的,在一定程度上为智能化组卷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BP算法 题库 试题分值    引言    题库是保证考试题目具有较高质量、更
摘 要:感叹词“well”是典型的话语标记语之一,它经常出现在小说、电视或电影的对白,还有公开演讲等口语交际体中,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但在翻译中常常被忽视和误译。2003年冉永平通过剖析它的语用功能揭示了语用含义对翻译的启示。除了他归纳的五种语用功能外,well还有三种常见功能:插入语标记、语篇衔接标记和最佳关联引导语等。在翻译“well”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它在特殊语境中的语用含义,注意英汉两种文化
摘 要: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调节外交中提出了集体安全思想及建立在此原则基础之上的国际联盟构想。此后,集体安全思想作为预防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则和手段而存在并发扬光大。其实,早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即已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只是当时并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二人提出观点的时代背景不同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当然还有一些如个人声望、英美各自的实力差异等原因。  关键
摘 要:本文在回顾总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基础上分析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从语言理论、语言学习和电脑技术两个方面分别在三个阶段详细阐述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对于语言学习的影响。  关键字: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语言理论 科技 语言学习    一、关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历史的多种学说    20世纪60年代,电脑被应用于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多媒体辅助语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