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追问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让学生由已知领域顺利地过渡到未知领域。在思维过程中追问,能问出真知;在“节外之枝”处追问,能问出精彩;适时有效的追问,能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关键词 追问 思维过程 真知 节外之枝 精彩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追”在思维的过程中,“问”在问题的关键处,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能使波澜不惊的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学生由已知领域顺利地过渡到未知领域,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下面就本人在课堂观察中所收获的追问时机的课例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
  一、追“思维过程”,问出“真知”
  教学片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教研活动示范课)。
  师:刚煮熟的鸡蛋很烫,为了让它很快冷却,可以将它放入冷水之中。那么问题来了:
  ①热鸡蛋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
  ②冷水的内能又是如何变化的?
  ③内能在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追问和图例把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师生总结出了熱传递的概念。)
  师: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①发生热传递需要什么条件?
  ②热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
  ③热传递到什么时候结束?
  ④热传递传递的是什么?
  生:①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②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③终止标志——温度相同。
  ④实质——内能转移(能量的形式不发生改变)。
  (教师通过追问的形式降低问题难度,将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师的层层追问,学生的层层思索,将热传递的概念、实质、条件等知识点抽丝剥茧,对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化解知识难点,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
  师: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了多少,如何来衡量呢?(让学生意识到热量是用来衡量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多少的物理量。)
  师: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放出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少多少。“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有意义!(在热量的定义产生之后,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
  师:1kg0℃的水和1kg0℃的冰,哪个内能大?
  (5分钟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集全班学生智慧解答问题。)
  生:根据熔化的条件,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吸收了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所以1kg0℃的水比1kg0℃冰的内能要大。
  师:1kg0℃的水和1kg0℃冰,质量、温度相同,内能不同,说明内能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层层追问,启迪学生思维。学生讨论热烈,运用初二晶体熔化的条件、特点等知识,顺利地将内能的又一影响因素——分子势能这一知识加以完善和拓展,将本课的知识难点水到渠成地解决好,也将本节课推向高潮。课堂小结不是知识点的梳理和重现,而是通过问题的追问将知识升华。)
  师:投向空中的篮球,具有机械能和内能,它们是同一种形式的能吗?如果不同,你能找出它们哪些方面的不同点?
  生:……
  本课例中教师通过追问,活跃了学生思维,其思维过程中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书本上的知识,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因此而生机勃勃,绽放异彩。
  二、追“节外之枝”,问出“精彩”
  课堂教学中有时会“节外生枝”,虽然无法预设,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抓住有意义的细节,追问下去,巧妙引导,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面对学生的“意外”应耐心聆听,睿智追问,让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精彩。
  《磁铁》教学片段:
  师:磁铁有几个磁极?
  生:有南北两个磁极。
  师:磁极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规律?
  生: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师:谁能帮助老师判断一根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的磁极?
  (小李同学自告奋勇地冲上讲台去拿磁铁,但没拿住,意外发生了,磁铁掉在地上,断了,且刚好从红蓝中间断开。)
  生:老师,你的磁铁南北极分家了,一块只有南极,一块只有北极。
  (学生们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谈论,教师没有责怪小李,急中生智,赶紧追问。)
  师:它们真的是南北分家吗?还请小李同学用刚才的规律来辨别断磁铁的南北极!
  (小李把断磁铁的红色一端与标明了磁极的完好的磁铁的南极接近,吸在一起,又与北极接近却不能相吸。)
  生:这块红磁铁断的那端变成了南极。
  师:你再用蓝磁铁(学生认为只有南极)试一试。
  (小李继续实验,发现蓝磁铁断的一端是北极。学生议论纷纷,不相信磁铁摔断后居然能长出南北极。)
  生:我们再用别的方法试试!
  师:给你们一根细线,能不能再做实验试试?
  (小李用线系在断磁铁的中间,等它静止后,果然又指南北了。学生们兴奋不已,真的呀,有点像蚯蚓,断了头能长头,断了尾能长尾!此时教师不急于讲授,又继续追问。)
  师:如果把磁铁再连接在一起,南极会变吗?
  (小李又兴奋地为大家实验,他小心地将断开处接近。学生们尖叫:它们又吸在一起了。)
  生:哈哈,断磁铁合在一起,南北极不变。
  追问是师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碰撞,是教师课堂机智的充分体现。本课例是典型的课堂意外,教师急中生智,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有效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亮点并及时追问,让学生思索于追问,实验于追问,升华于追问,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莫言在诺奖获奖感言中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什么用处,我想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什么用处”。在我们的课堂上,也有许多看似“没有用处”的知识,它们有的用于激发兴趣,有的重在培养情感,也有的提高学科素养,还有的能打通学科界限,获得一种通解通法,等等。从考试和升学的角度看,它们短期内确是“无用”或者用处不大,然而对于孩子长远发展而言,它们又是“有用”的,甚至作用巨大。对于知识的“
教学改革倡导自主、高效的课堂。它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教学民主意识,构建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
目的:为蒲公英中的咖啡酸、绿原酸建立一个简便可靠的定量方法。方法:选用硅胶G薄层板,以氯仿-甲醇-甲酸(16.5:6:2)为展开剂,在紫外灯(365nm)下定位,单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扫描波长323nm。
摘要  优质的化学微课应该具备内容精练、应用价值高、体现探究过程、设计美观大方等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打磨任务分析、宏观创意、幻灯片制作、旁白设计、微课录制、后期制作中的每一个核心细节,全方位提高微课的质量,更好地为化学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  核心细节 优质 化学微课  笔者曾在2014年首届江苏省微课大赛中获二等奖,在2018年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微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微
摘要  文言文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主要存在缺乏兴趣等问题。教师需要研究文言文字词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字词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授之以“渔”就成了关键。  关键词  文言文字词教学 授之以“渔” 教学方法  陈钟樑老师曾说过,语文老师要有文字功,要从文字里讲出味道来。而对许多教师来说,在文言文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字词教学似乎并不容易。  目前文言文字词教学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