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受的诗学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新颖的诗以一种“倾听”的姿态关注着语言和世界,这种倾听带有海德格尔学说的意味。字与词不是作为无生命的工具被使用,而是作为亲切的师友同诗人共同栖居,见证着文明的发展与个体的生活。针对当代世界词与物之间脱节的危机,他用对“物”的倾听来平衡对字与词的倾听,其诗歌中的“小物件”具有一种“礼物”的性质,在对世界所赠予的礼物的欣然领受中,主体获得了生命的完善和欣喜。张新颖对汉语新诗史中“领受”的诗学传统的承接在当代语境下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张新颖;倾听;语言;物;领受
  一
  有一回课上,我们讨论布罗茨基评介阿赫玛托娃的文章《哀泣的缪斯》,我那时抱怨布罗茨基未免太夸张,连诗人的名字都要拿来做一番文章。“阿赫玛托娃”是安娜·戈连科为自己取的笔名,布罗茨基是这么写的:“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五个开音‘a’,依然产生一种催眠效应,并使这个姓名的主人牢固地占据俄罗斯诗歌字母的首位。可以说,这是她第一行成功的诗;以其听觉上的不可避免性而易于记诵……”这段话里其实含有两个大问题,首先是何为语言,然后是何为诗歌。布罗茨基的说法动摇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点,在他看来,作为一个词,“阿赫玛托娃”这一能指并不像“树”“手”等能指那样,紧跟着一个性质不同、用以交流的所指,在这里能指本身就成为了所指。换而言之,字与词除了通常所说的“意义”之外,其声音等物理形式本身便别有意义;而作为诗歌,“阿赫玛托娃”这串文字也并不像一般的诗歌那样要依靠丰饶的所指才能成立,其意义纯然是声音的,一方面是“五个a”造就的音乐性,一方面是这串名字在声音上同“阿赫马特·汗”的相似性,“对俄罗斯人的耳朵来说,‘阿赫玛托娃’有明显的东方味道,确切地说,鞑靼味道。”①文集《小于一》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段落,它们共同显示出布罗茨基对词语敏感的听觉,只不过在当时的我看来,名字作为与意义无关的声音符号,是布罗茨基式听觉分析的一种极端,它同“诗”相去甚远。
  张新颖老师当时具体如何回应这个问题,我已记不确凿了,但他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暗合着布罗茨基在语言和诗歌这两个层面的看法:“甚至一个字(对应着俄语的一个单词)也可以成为一首诗”。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字”与“诗”,他的大意是,一个字的生命和经历比一个人要长久得多,同一个字在《诗经》这样的典籍里出现过,也在当代的文学和生活中反复出现,一个字所包含的意义辽阔得难以想象。小小的字可以囊括浩瀚的时空,这本身是极富有诗意的。
  布罗茨基的单词和张新颖所说的“一个字”,概括起来指的都是脱离语义场的文字,孤立的文字,非零件的文字。经历了一百年的发展,从“白话”“西化”“汉语性”“现代性”“语言本体”“口语化”等语言整体层面的理論话语,到“音乐性”“格律”“绘画性”“语法”“修辞”等句段层面的争论,再到“构词法”“搭配”等词语层面的螺壳道场,汉语新诗业已形成一套复杂成熟、层次多元的语言观;然而在词语层面底下,“字”作为诗歌语言更为基础的层面,并未得到多少关注。张新颖对字显然抱有浓厚的兴趣,除了展示字之“字性”与“人性”的组诗《字》之外,还有一首三行诗:“风吹到句子之间/风吹词语/风吹到旷野和字的笔画之间。”(《三行集·034》)
  这首诗大概也正是诗集名字《在词语中间》的出处。诗中,风正如诗人的视线,越过句子和词语抵达了字,勾连起旷野/现实与“字的笔画”。后来我在阅读这本诗集的时候,从不少诗中读到了张老师对那节课上“字与诗”问题的回应(尽管这些诗的完成时间显然早于那节讨论课,但这么看也许更有趣:回应未必总是要晚于问题的提出)。《三行集》中另有一首诗同课上所讲遥相辉映:“这个词老了/千褶百皱的身体藏着十五个世纪的秘密/你所知无几
其他文献
【摘要】选取武汉市8所幼儿园112名大班幼儿作为被试,对幼儿加减运算能力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幼儿笔算、口算、解答应用题和自编应用题四种能力之间均显著相关,解答应用题和自编应用题的能力低于笔算和口算能力。(2)幼儿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发展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的能力优于女孩。(3)省示范园和市示范园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发展优于私立园幼儿。  【关键词】大班幼儿;加减运算能力;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我很喜欢吃鱼,尤其是鲫鱼和鲈鱼。  但鲫鱼有很多鱼骨,吃起来很容易呛喉咙,相比之下,鲈鱼肉多,鱼骨少,一般来说,吃鲈鱼很难呛着鱼骨的。然而,在我的身上,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每次呛鱼骨时,都是因为吃鲈鱼,这是为什么呢?  这让我自然联想到我数学考试时的情形。我是个有点粗心的人,似乎每次考试总要犯错才甘心,可我每次都错在顶极简单的题目上,在艰涩难解的数学题上却很少犯错。  这两件事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有
“我在节目里就说了,我参加《演员的品格》,一是为了学东西,二是想要让更多的人看见我。”因为认真,姜卓君说得格外用力。  有些内容她会坦诚相告“不想回答”,但只要她愿意说,便是真实的想法。她确实很想证明自己,并且有些迫切。  尽管流量时代在逐步消退,但作为一名新人,想要在纷繁复杂的影视作品和娱乐信息中脱颖而出,要有实力,也要有勇气。或许,还要再加一点好运。  姜卓君实力不差,勇气可嘉,但好运似乎还在
大三暑假的一个晚上,母亲又把我叫进房间,抽出一卷钱。  我们再建两层好不好?  我又想气又想笑。这三年好不容易还清了欠款,扛过几次差点交不出学费的窘境,母亲又来了。  母亲很紧张地用力地捏着那卷钱,脸上憋成了红色,像是战场上在做最后攻坚宣言的将军。“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  我才知道,母亲比我想象的还要倔强,还要傲气。  我知道我不能说不。  果然,房子建到第四层后,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本文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针对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中学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展开探讨,旨在更好地落实学科素养,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意义;读写一体化;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林昭娣,福建省晋江市紫华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
今年9月3日,是斯威士兰国王选妃的日子。斯威士兰国王选妃活动又称作“芦苇节”,每年8月底9月初在姆巴巴内附近的埃祖尔韦尼峡谷Lobamba举行。芦苇节活动共进行八天,前七天的活动有开幕式、少女砍来芦苇送到王宫(用于修补王宫),第八天则是选妃盛典,少女们盛装打扮并赤裸上身,载歌载舞,国王在这一天选出他所喜欢的王妃。  今年的芦苇节有8万少女参加。选妃会场设在王宫附近一个类似体育场的地方,进入选妃会场
1.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魏书·邢峦传》  【简释】种地的事要问耕田的奴仆,关于绢的问题要问织布的奴婢。  2.迷而知返,得道不远。——《魏书·高谦之传》  【简释】误入歧途后懂得往正道上走,离得道的日子就不远了。  3.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李彪高道悦传》  【简释】崇尚节俭就打开了富有的源头,喜欢奢侈则是贫穷的征兆。  4.天下为公,亿兆己任。——《魏书·崔光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宾州大学教授维克多·罗恩菲认为:对于性的理解和认识,会影响一个人思想的健康发展乃至终生的生活态度。因此,性的教育最好从小就自然地进行。  然而,性是一个令人窘迫的话题,人们常常感到为难,尽量避免跟孩子提及。一位家长说:“一旦你告诉他们那些事情,他们就想去尝试。”事实正与此相反,罗恩菲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家人教会孩子性知识,可延迟孩子的始发性行为,同时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乃
这是一名无比纠结的父亲: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事业江山,儿子却难成衣钵传人!为改造儿子,他煞费苦心逼儿打工“回炉”,没想到儿子却南辕北辙和一名打工妹火热相恋,并不顾他们反对和女孩固执私奔!造化弄人的是,一场绝症将这对恋人逼进山穷水尽的境地,无奈下,儿子向父亲低头。那么,生命有无余地?父爱有无回旋?一场尴尬交锋摆在众人的面前,结局将如何?“富不过二代”为父心忧,哪知儿子火上浇油  2012年11月的一天下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也是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关键发展点。但是,如何让学生实现从写句、段到篇的顺利过渡,却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觉得仿写是一种很好方式,对于解决这个难题有很大的裨益。《教育心理学》中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做‘学习迁移。’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