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之我见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动学习和自觉学习已经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对这一课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优化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当前的教学改革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觉学习毅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优化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动学习和自觉学习需要各位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那么,如何恰当地设计课堂问题、巧妙引导学生作答,让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和艺术性呢?下面,笔者就此展开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误区
  1.问题设计过于空泛。不少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的主体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知识水平把握不准确,往往将课堂问题设计得过于宽泛,盲目地扩大信息量,从而使问题的中心目标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相距太远,很难让学生理解题。比如,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某一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引入一个逻辑关联不大的问题,这无疑在考验学生的综合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对初中生来说难度较高,学生很难精炼地回答,致使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自问自答”的尴尬情形。
  2.问题设计过于简单。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中,过于低估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出一些单调、低级和重复的问题。例如:“能不能?”“对不对?”“好不好?”等极其单调的选择题。又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这首诗是什么题材的诗?”这些,都是过于浅显的问题。毫无疑问,此类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几乎没有思考价值,学生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地作出回答,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不但毫无益处,而且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
  3.问题设计过于陈旧且雷同。不少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过于陈旧、不分主次、不分轻重、过于繁琐乃至雷同。例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某某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这篇课文从逻辑结构上来看,可以划分为几段?”等。这些问题看似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新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甚至有浪费时间之嫌。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技巧
  1.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设计教学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样不仅有利于师生的智力提升,还能促进师生情商的提高。最能体现这种交流与互动的形式就是课堂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必须避免问题设计远离教学中心,导致教师自问自答,课堂教学陷入僵局。必须将自己理解得比较透彻、成熟和深刻的内容,设计成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相当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探究、思考和讨论。比如:《三颗枸杞豆》的教学,其中心、重点和关键点都集中体现在三幅画上,因此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就必须以“三幅画”为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引导学生对“三幅画”进行体悟、感知和深思。读懂了“三幅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2.围绕课文主题,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社会生活阅历、思维层次和综合能力素质,根据他们的阅读力和理解力,清醒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以及课文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情感。例如:在教学《陋室铭》时,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的?请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而对于学习基础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出:“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课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等。只有针对所学内容,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紧抓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对于课文的理解,因个体感受的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能力素质、知识水平、内心世界乃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例如:教学《我的老师》这一课,可以设计“为什么魏巍喜欢他的老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拓展思维,想像他的老师温柔、美丽、善良、富有爱心……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开放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综上所述,教学的成功源自于成功的问题设计,初中语文教学都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教师要善于针对课文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提问架起老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
其他文献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初学英语者,对英语教材中一幅幅鲜活的卡通动漫画面备感兴趣,对刚学到的日常交际用语“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 ”“Thank you.”“ Sorry”等“曲不离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词量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日益倦怠,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甚至个别同学见到英语就头疼的现象。究其原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提倡实施多样化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健全发展,同时也能够得到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我们英语教师应当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笔者在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上做了大量的尝试,注重英语作业的“质”与“量”,把更多的空间与时间留给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目前初中英语作业布置与批改中存在的主要问
期刊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误区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老师对其认识还比较片面,认为多媒体课件就是图片越多越好、课件越花哨越好。这些认识误区会对多媒体的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误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摒弃黑板直接采用多媒体。传统的黑板粉笔是展现课堂重点、难点、体现教师个性的重要载体,由于现在出现了多媒体技术,很多老师就直
在升入初中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中学英语教师不了解小学英语的教材及教学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势必会极大的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学中时常出现这种情况:中学英语教师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是辅助手段之一,体现了教学者的个人魅力与基本功。一般而言,独特新颖、生动有趣的板书,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高效学习,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讲究板书艺术,利用丰富多样的板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一、巧用板书,优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是一
多媒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涉及到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元素.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性,有了它,才使单调的课堂有了生动的色彩,它就像个可爱的“精灵”,活跃在课堂上,活跃在
不慕虚华,持之以恒的恒心;执著以求,矢志不渝的痴心;独善其身,独慎其行的细心,此“三心”者,乃学者之大也!追求,是我们心灵在自觉或不自觉时流露出的一种渴望,也许有时仅仅是
期刊
“课程标准”对英语语法的教学目标规定如下:“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上述目标要求,决定了语法教学必须要体现形式、意义和运用三个维度,使学生通过对语法的学习,能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