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对视觉艺术的影响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能高效率地创作,在艺术性上也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风格和形式的启示。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种传达方式综合在一起,视频应用、动画、人机交互等综合手段创造出的艺术作品为视觉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视觉艺术 艺术形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从计算机网络到虚拟现实,在艺术创作上产生极大的变化,使之成为视觉艺术创造想象和架构的工具。具有实验精神的先驱艺术家们热衷于新媒体与新艺术形式的探求,全新的交流方式,及时交互的技术,广泛应用在计算机领域,如网页、Flash动画、互动游戏等等。能够模仿真实世界的这些新的媒体技术,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幻境奇景。传统美学已经无法定义其价值与意义。潜藏在这种深具潜力的新视觉艺术之下,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视觉艺术视野更加辽阔,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美学方向。从十九世纪末发展到今天,科技始终伴随着艺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视觉艺术已经包罗万象,近五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这种改变的不仅是物质的层面,在精神上的意义也相当深远。
  融入科技的视觉艺术,要使受众破除原有的视觉习惯,科技为视觉带来的一个特有的议题便是艺术性与真实性的问题。数字化科技成熟后,讲求光与速度,艺术作品以强调其艺术的呈现,然而艺术价值在传统上包含了唯一性、独创性、与真实性,这些元素都将被重新思考。高科技所创造的现代视觉艺术作品,例如互动艺术、虚拟艺术等作品,凝聚了人类智慧的大量新颖技巧,因为影像可被转换为数字信息,数字带来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另外一种真实。传统的艺术行为也明显不同于前,影像信息的过滤、选择、重组,不仅仅是艺术家在利用庞杂的技术来解决视觉问题,树立新的视觉经验,更是利用新媒体去呈现人们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品意义从事件的脉络和受众的互动中产生。受众从单一的被动接受,进入到参与选择,甚至是展演内容的角色。传统的视觉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立体雕刻与平面绘画,而影像的领域今后将与前述二者并列为视觉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随着未来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高画质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影像技术也将重新整合。计算机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能高效率的创作,在艺术性上也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风格和形式的启示。通过互联网跨地域协作完成创作成为艺术家新的创作方式,地域因素已经不再制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艺术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过程,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甚至有可以根据艺术家提前设定好的条件自行进行艺术创作。
  计算机技术对视觉艺术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新技术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逼真的艺术效果不再需要实拍,通过计算机可以模仿传统的艺术效果,同时还比传统制作方式高效率、低成本。如3Ds Max软件中的“堆栈”功能则可从已完成的步骤中任意一点介入,增加或删除新指令、修改旧指令,影响最终效果。在视觉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传统绘图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手工绘图需要纸笔、尺规等工具,勾形、渲染等过程,修改起来比较困难。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则更注重设计思想和修养,对绘画功夫要求不是很高。计算机随意缩放观察等优势,不需要尺规等工具,使作品更加精细、规范。计算机技术提供了多样修改方式,如photoshop软件中的“快照”和“历史记录”面板,可随意双向提供重做或撤消功能,可以退或进到作品制作流程的任意一点,计算机技术解放了手工时代对创作思想的束缚,为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发挥空间,使作品更大程度地趋于完美。
  
  二、新技术造就了丰富的艺术传达形式
  
  对现代视觉艺术受到计算机科学巨大的冲击,其后果超乎想象。计算机技术一般通常被认为是简单的空间可视化的辅助工具,然而它不只是一件工具,更重要的是代表一种新的美学方向,新的再现可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创了全新的交流方式,传统的视觉艺术已经不能适应,交互技术的成熟大大的拓宽了视觉艺术的领域,并且广泛应用在各种形式数字艺术中,如网页、Flash动画、互动游戏等等。交互技术甚至改变了传统视觉艺术的美学观念,交互颠覆了传统视觉艺术中受众只能被动欣赏的角色,从而使受众参与到视觉艺术的“过程”中,让受众参与选择判断,不同的过程和结局通过不同的选择呈现,提高受众的兴趣加强受众参与感。
  
  三、新技术造就视觉艺术奇观
  
  计算机与艺术的融合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将图像、文本、声音、音频、动画甚至是气味等多种传达形式集合在一起,丰富了艺术表现语言的形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我们在影院中欣赏到的不再只有画面,而是声、色、味俱全的故事情节。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高级人机交互,仿真模拟人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功能,使人在观赏艺术作品时全方位的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能看、能听、可触、可嗅等具有真实感受的虚拟世界里,并且能通过肢体动作、语言、甚至是视线移动等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并且一切都与现实的感觉一样。此次上海世博会就有了现实的运用,德国馆的“动力之源”,台湾馆的巨型球幕电影等,观众已经打破传统电影的观赏习惯,参与到视觉艺术的表演中,让人感受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虚拟现实可充分满足艺术创作对感受的表现,给艺术家的创造提供更多的创作自由。
  当然,虽然计算机技术为视觉艺术带来发展的新契机,但计算机技术融入艺术同样有它的隐患和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计算机软件带来的方便工具化,造成个人艺术风格的丧失,艺术家过分依赖计算机的修改功能,创作的珍贵性被渐渐退去,例如:计算机合成技术的应用使得拍摄者因此放松了拍摄原始镜头时的严谨,因为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修改与弥补,不怕拍不好,即使最终效果逼真,却失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价值。第二,由于计算机也是科技的产物,必然存在传统和现代的矛盾,因为全世界都在使用相同的技术与设备,如果盲目从众,则创作就会变得划地自限,致使大量复制和类似的重生,失去艺术的美感和深度。如何把传统艺术,配合新的计算机媒材,加以融合表现出来,呈现出符合时代的新风貌而又被接受,是值的深思的问题。第三,计算机技术背景下所产生的艺术虽然有绝然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方式,但如何走出过去的传统艺术观念,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创作空间,将会是决定其是否能自成一派的重要关键,而非只是为艺术带来新的表现手法。
其他文献
当波伏娃将“他者”引入女性主义中后,这个概念就成为了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之一。“他者”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主体以外的一切存在。主体是可以决定自我的存在,而他者依赖于主体,是主体将自己的思想外放的结果,女性则是相对于男性的他者。从历史和文化领域的角度来看,男性一直执掌着社会的核心权力,他们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来进行自我发展。然而女性则并不拥有这样的权利,她们的形象是依照男性的期待塑造的,不论是红颜
一、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中西文化融合  全球化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加快了向全球各个国家渗透的步伐。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其本质是经济的全球化,这一点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中尤为明显。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难独善其身,不管我们有意躲避也好或是无意错过也罢,最终我们要被这股经济大潮所裹挟,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全球化最早发
[摘要]长期以来,陈凯歌一直担当着文化英雄和文化贵族的角色,他的影片也被称为精英主义模式下的叙事。但面对西方大片的冲击,面对电影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他在恪守精英立场的同时,也在作着艺术的调整,力求达到思想性与娱乐性的调和、统一。  [关键词]《无极》 艺术转型 娱乐性 浪漫主义    在中国影坛,陈凯歌素有“文化导演”的美誉,他的作品向以反思启蒙、哲理思辨见长,甚至有论者将他的电影称为作家电影、
电影《完美的世界》自1993年上映以来颇受好评。在故事情节设置上,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突破了一般警匪片僵化的传统模式,发掘出了人物身上隐藏的个性内涵,成功塑造出布奇和菲利普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部电影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有着极为深刻的内在意蕴,影片中对“完美世界”的憧憬、追求、破灭,昭示出现代人“存在”本身的危机意识,在流动的故事叙述中参杂了导演对存在主义哲学问题的自我理解和审慎思考。孤独、荒
《情妇》(Mistresses) 自从上映播出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观众们的热切关注。该剧的收视率在美国家庭剧里也位居榜首。该剧以四个性感美丽的女主角各自特有的情感经历为题材,探寻当代女性的情感问题。她们在剧中精彩的表演,让观众清楚地看到她们的和善与软弱、敏锐与通达、自在和自立以及遇到问题的彷徨与无助。该剧在广大观众心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剧中的她们更具代表性,她们直爽、坦率、放任自己任由情欲击败理性和道
[摘要]张爱玲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独特的母亲形象。不健全的人性预示了她们庸俗而悲凉的人生。在母爱的缺失下,她们的子女也衍生出了种种人性的弱点与缺陷。张爱玲通过母亲及子女性格和命运的抒写,表达了她对亲情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悲凉体验。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 母亲 子女 性格    张爱玲早期的叙述性小说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个案世界。她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在上世纪40年代大都市的一隅,展示了母亲这一角色
一、 启用“横漂”担任主演  尔冬升是香港著名的导演、编剧、监制,他从1985年转型做导演,执导了像《千杯不醉》《门徒》《枪王之王》等带有浓郁“香港性”的电影,而《我是路人甲》是他执导的又一力作。此片一反常态,以横店实地取景,全部启用一些真实的“横漂”担任主演,以半纪实的形式叙述了一批怀揣着“演员梦”的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而像袁咏仪、吴彦祖、冯德伦、方中信、许鞍华等大牌明星与导演却成了电影中的绿叶,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以一座美国麻州小镇命名,这座欧洲殖民者登陆美洲大陆的第一站弥漫着浓重的萧瑟气氛,而影片恰在这种氛围之中,围绕着一位普通大众的人生命运展开了一场契诃夫式的戏剧表达的细腻、悲情、感人至深的创伤叙事。令人惊讶的是,这部文艺剧情片在其平平淡淡的表达中,竟然隐藏着惊人的悲怆张力。这种悲怆张力将影片中的矛盾冲突等,全部集于男主角这位普通平凡的工人身上,无法饶恕的过失,使得男主角牢牢地将自
[摘要] 小说《黑骏马》和电影《黑骏马》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都极大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但两者的重心是不同的,小说更侧重展现在文明冲撞中的草原人的善良、愚昧,而电影则是在人陸的自然发展中为我们重现了草原和草原人的人性魅力,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小说的厚重感。  [关键词]愚昧 容忍 善良    不论是小说还是影片,《黑骏马》带给我们的都是灵魂深处的震撼。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获得了1981~1
二战后,上海电影持续从产业机制、人员资本、影像叙事、类型功能等方面对香港电影给予大规模渗入,持续到大陆新生政权建立、巩固的“十七年”期间,多数情况是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全面影响和行业观照。文章以香港国语片代表导演朱石麟《清宫秘史》为例,全面分析其在大陆的政治命运,借助“上镜头性”理论分析其特有的影像隐喻。充分梳理“十七年”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的类型符码的艺术观照,在顾颉刚“历史层累说”理论支撑下,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