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解困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陈凯歌一直担当着文化英雄和文化贵族的角色,他的影片也被称为精英主义模式下的叙事。但面对西方大片的冲击,面对电影观众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他在恪守精英立场的同时,也在作着艺术的调整,力求达到思想性与娱乐性的调和、统一。
  [关键词]《无极》 艺术转型 娱乐性 浪漫主义
  
  在中国影坛,陈凯歌素有“文化导演”的美誉,他的作品向以反思启蒙、哲理思辨见长,甚至有论者将他的电影称为作家电影、哲学电影。无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艺术为上、精英主义的思想在陈凯歌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潜意识中他不懈于有意迎合市场,他一贯权重的是作品的人文内涵。为此,一直进行着艺术的坚守,充当着文化英雄和文化贵族的角色。当《英雄》、《十面埋伏》、《哈利波特》等大片在市场上大赚特赚创造一个个票房纪录的时候,陈凯歌还在拍摄着他的《和你在一起》。从艺术角度来看《和你在一起》同样是一部内涵丰富哲理意味很强影片,但同他的《风月》、《荆轲刺秦王》的命运一样,没有得到广泛的市场认同。现实的境况、切身的遭遇使得陈凯歌不得不正视艺术电影的出路。美国之行、好莱坞电影产业化的做法,某种程度“中和”了他唯艺术是瞻的思想。他开始真正严肃地思考电影艺术与商业的关系,进而由此及彼思考中国电影发展与图存的问题,思考的结果便有了《无极》的问世。
  《无极》的横空出世对陈凯歌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标志着陈凯歌实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转型。在这之前,尽管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深刻的思想锐角,部部彰显着独特的文化品味,但总体的价值取向存在着一致性:即精英主义模式下的叙事。他的作品智性有余而娱性不足,深刻有余而通俗不足,这不能不说是他作品一度遭受市场冷遇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过去的陈凯歌是以思想为上的话,那么《无极》所追求的是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完美统一。这是陈凯歌创作观念与创作实践的一次重大调整与转变。《无极》无疑是陈凯歌的精心打造的一部梦想之作。陈凯歌是一个追求极致与完美的人《无极》创作之始,他就有着成就经典的欲望。为此《无极》创造了他本人在其拍摄史上的多个第一,成为他本人到目前为止投资最大、邀请国际明星最多、拍摄时间最长、宣传力度最大的作品。当然,这一切并不是他为了求得艺术突破所作的睹注,而是建立在良好的自信与艺术感觉上。他的艺术才情在这部史诗性的巨片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与满足。
  《无极》描写了爱情,但并不是一部爱情片;《无极》有惊心的武打场面,但并不是一部武打片;《无极》处处充斥着玄机,但并不是一部悬念片。富有哲学家气质的陈凯歌用《无极》释解的却是关于“人”的“觉悟”的过程。无疑,这是一个东方式的哲学命题。在影片结尾的高潮部分,一向骄傲的大将军光明为自己的欺骗行为感到了羞愧一向效忠主人的奴隶昆仑找到了爱与被爱的勇气;一向怀恨在心的北公爵无欢也露出了宽恕的微笑;就连来无影去无踪的黑衣人鬼狼最终也得到了自己的原谅。影片巨大的艺术魅力突出地表现在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与发现上,或许这理解与发现源自于感动,而这感动缘自于影片结尾处无欢、光明、昆仑三个男人之间的宽容与释然,缘自于现场每一个人的觉悟,缘自于每一个人本性中的那一份真与爱的被触动。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禅、释、悟是儒道佛三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东方哲学的最高境界。“无极”的玄机乃人生的玄机。在《无极》中,玄机就是“觉悟”,玄机就是人物的命运;在现实人生当中,识得玄机便是人生的大智慧、大超越、大升华……陈凯歌在不经意之中,用感性的手法深入进了中国哲学最高层面。在中国文化界“发现东方”的一片吁求当中,陈凯歌用他的《无极》让西方人看到了东方文化的深奥与精髓。
  需要指出的是《无极》并不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而是陈凯歌有了“想法”之后偕同作者张炭“聊”出来的。应当说,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原创。作者在一种专业性的电影思维与电影语言中进行剧本内容的营构,具有一次完成的特性。作品淡化了时代背景,拂去了生活的枝蔓,留下了纯粹的人物与环境,关系与情感。进入《无极》的故事本文,感觉就像孩子们在阅读一部经典童话从前有个叫倾城的小姑娘,她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穿上世界最漂亮的衣服,吃上世界上最精美的食品,得到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的宠爱,于是,她离开了她的亲人,远走他乡……20年后,她果真当上了王妃,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但也失去了最纯真的爱……。作者陈凯歌大半生的人世经历,拂却红尘之后的澄明之境,使得他的影片主题单纯而又高洁、朴素而又深刻、感性而又哲思,具有大音唏声、大象无形、大道归真的艺术境界。
  在道家观念中,无极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在无极中,虚实相生,祸福相因,生死相随。东方式的哲学使得现代的高科技有了用武之地。在这样一个东方式的哲学背景中,奴隶昆仑的奔跑如飞,穿越时间屏障,以及时光逆转、河水倒流、日月同现都有了存在的依托,合理的场域。相反。在西方的诸如《哈利波特》、《指环王》、《魔戒》大片中,现实中的人变来变去,升天入地,难免给人以现代造假的感觉。《无极》充满了东方式的魔幻,时光逆转、河水倒流、人死复生一切均以东方哲学为依托,把人带入一个玄妙轮回的化境世界,从而让人去认知生死,认知情感、认知自我、认知宽恕。从形式到内涵《无极》都充满了一种东方式的魔幻,这种东方式的魔幻既满足了现代人的视觉好奇,又演绎了故事内容,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仅在这一点上,东方文化的优势就胜出了一筹。
  《无极》中,具备了一切可观赏性的因素:爱情、追杀、玄机、命运无时不在,每一处都让人目不旁骛。马蹄峡谷的恢弘、王城的气象、雪国的纯净,每一处都拍得大气十足,尽善尽美,精美绝伦。鲜花、河流、日月、莹雪尤如把观众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鲜花盔甲、雪国、王城、昆仑、光明、倾城、无欢、鬼狼就连物和人的名字都染上了童话色彩。祛却浮华返璞归真,这是《无极》的艺术大境,也是作者伟大想象力的体现。可以说,现代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便是回归童话。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斥着诱惑、利欲、欺骗、背信弃义、物质欲望过于膨胀的世界上,《无极》恰似一部伟大的后现代寓言,让人们懂得爱、尊严、宽容这样一些普通而又永恒的东西!只有在童话世界中,真、善、美,假、恶、丑才显得泾渭分呢只有在童话世界中,爱与自由才显得弥足珍贵!
  由魔幻与童话产生的是浪漫。《无极》可称得上是陈凯歌真正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部大作,现实与过去、今世与来生、真实与魔幻形成《无极》浪漫主义的内核,如诗如梦的自然画面形成《无极》浪漫主义的视觉景观。影片中色彩的铺陈、场面的渲染、声响的运用均大胆而极富想象力。整部作品显得大气而精细,唯美而浪漫。
  前些年,陈凯歌曾到美国进行过讲学和考察,他对好莱坞的生产和制作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谈到,如果中国的电影想真的做大做强的话,必须扬已之长,避已之短,就个人来讲,要兼顾商业和艺术,真正做到“脚踩两只船”。一向内敛少言不事张扬的陈凯歌在《无极》公开上映之际偕同他的主创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并且在新浪网上设立了专门的网站,以现代商业的促销手段为《无极》造势,用商业主义的行为为他的艺术开辟市场空间,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值得大加赞赏的。说明陈凯歌潜意识中唯艺术是瞻的精英主义思想开始转变,他拍摄大片《无极》是否也暗含这样一个企图,即欲以此证明艺术和商业同样可以嫁接,鱼和熊掌同样可以兼得!
  但是《无极》的商业性没有采用“老套”的模式,它既不同干好莱坞,也不同于写实性的历史大片;它既不同于那种大多数的廉价的煽情片,也不同于近年来盛行的技术主义的高科技片。在它魔幻性的夸张中,更加的人性;在它传奇的故事中,更加深情。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陈凯歌有能力用感性的电影语汇来承载自己的理性思考。用影视评论家尹鸿的话就是:当你不明白、或者不愿意费力去明白导演的所谓“思想”时,你一样会被电影的感性——画面、动作、造型、故事、场景——所俘虏,当你有兴趣、有耐心去“回味”影片所谓的“意味”时,你又会品味到影片更丰富的意蕴和更博大的思想。可以说《无极》是一部本土与现代、通俗与哲思、感性与理性、商业与人文高度统一的艺术大作。
其他文献
电影《心花路放》刷新了我国的电影票房记录,在中国电影的历史卷轴上争取到了一席之地。影片除了采用了喜剧的形式,公路片的类型欣赏一路美景外,从电影主题内涵的角度看,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影片并未按常规线性的时间序列对故事情节前因后果进行讲述,而是突出地运用蒙太奇技术对镜头空间不断切换,巧妙地拼接时间序列,强有力地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通过喜剧的外壳米包裹着内在的人性蜕变的电影艺术主题的表达。  一、生逢乱
《老炮儿》是一部追忆老炮儿那个年代中那些人物的一部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影片,这部影片建构了以老炮儿六叔为代表的老北京老炮儿的群像,这些群像具有着现代社会已经极度弱化了的刚直、仗义、公允、倔强,更具有着现代社会已经绝无仅有的那种侠义精神与古道热肠。但是,将这种人物特征置入现代现实社会之中,就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勿庸否认,无论从何种意义而言,影片中的老炮儿六叔等银幕形象,都已经成为了时代裂隙下的过时英
电影《夜行动物》以华丽的视觉语言与跨界新锐的设计理念,由形而象、由象而意地刻画出了一个深处优渥生活状态之中却仍不满足不快乐的被其前夫们冠以“夜行动物”的女主角苏珊。影片透过对于女主角个体的双重戏中戏的不断规训,完成了一种爱与生命表达下的意象化救赎与升华。影片导演汤姆·福特,在其处女作《单身男子》问世7载之后,再携《夜行动物》高调归来,不仅摘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更欲问鼎2018年度的奥斯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各学科的教学水平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大学英语这一公共学课而言,教育部于2007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分为一般、较高及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多层次的要求,各高校很难通过单一的课程设置与有限的教材来完成。这种要求其实推动着各高校积极的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不断进行改革与实践。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模块教学模式以其课堂设置的
纪录片《风味人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跨越了六大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景拍摄。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上的饕鬄盛宴,更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索人类的美食文化基因以及背后所蕴育的历史文化景观[1]。《风味人间》一经播出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评为“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之一。《风味人间》的播出也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沟通搭建起了一座新的桥梁。  一、美食与人的情感羁绊  《风味人间》
【作者简介】刘莹,女,辽宁锦州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文学及英语教育学研究。  电影《美狄亚》的故事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美狄亚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复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护神。因为爱上一个外邦人——希腊英雄:伊阿宋,美狄亚抛却公主地位、窃走国宝金羊毛、杀死兄弟,甘愿随夫远走他乡、漂泊失所。然而她的勇敢爱情和伟大牺牲最终却变成一则笑话:丈夫决定另娶公主,换取稳定名位
[摘要] 丑角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行当,中国动画曾经在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丑角”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在动画里。在动画走民族风格道路的过程中,对传统戏曲“丑角”的直接运用在彰显戏曲风格、丰富人物造型、鲜明化人物性格和身份和增加滑稽性等方面影响和丰富了中国动画,并呈现在多部动画片当中。  [关键词] 丑角 中国动画 戏曲 造型 性格 滑稽  doi:10.3969/j.
经历20世纪初期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视听娱乐媒介拥有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所具备的教育功能也开始为社会所瞩目,美国电影研究会启动“佩恩基金研究”项目、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对教育电影的推崇等,都体现了社会对电影教育功能的认知。对早期电影教育功能观念的梳理,有助于重返历史现场,对电影史、电影与社会、电影与观众的认识都有一定意义。  《东方杂志》是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旨的商务印书馆麾下“中国历
当波伏娃将“他者”引入女性主义中后,这个概念就成为了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之一。“他者”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主体以外的一切存在。主体是可以决定自我的存在,而他者依赖于主体,是主体将自己的思想外放的结果,女性则是相对于男性的他者。从历史和文化领域的角度来看,男性一直执掌着社会的核心权力,他们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来进行自我发展。然而女性则并不拥有这样的权利,她们的形象是依照男性的期待塑造的,不论是红颜
一、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中西文化融合  全球化最早诞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加快了向全球各个国家渗透的步伐。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其本质是经济的全球化,这一点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中尤为明显。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很难独善其身,不管我们有意躲避也好或是无意错过也罢,最终我们要被这股经济大潮所裹挟,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全球化最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