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离开了情感,离开心灵的交流,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沟通,从“心”开始。而这其中谈话法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它为学生指明了奋斗方向,为学生排解了不良情绪,使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它促进了优良班集体的形成。
  关键词: 班级管理 谈话法 重要性 原则 非语言因素
  一、“谈话法”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离开了情感,离开心灵的交流,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沟通,从“心”开始。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交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谈话法”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最易操作,也是最有效的一种“交心”手段。
  (一)面向全体的谈话交流,促进优良班风的迅速形成。现在我们以分班的形式将四、五十个学生相对固定在一个团体中,这些学生的思想就势必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对于班级内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班主任就可以利用晨会课、思想品德课和班会课等集中时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
  (二)面对个别的谈话,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由于个性、气质、智力、家庭背景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势必出现不同的差异,这中间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班主任而言,个别谈话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更好地引导、激励学生前进,使其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谈话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尊重学生。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尊重学生,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理解、信任、尊重基础上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用教师的语言唤起学生的爱,用教师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用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切忌对学生冷嘲热讽,训斥挖苦,伤害其自尊心,应坚持以正面说服教育为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才能达到交流思想、交流情感,教育和转变学生思想的目的。
  (二)信任学生。对学生来说,老师越是信任他,他学习就越勤奋,自信心就越强,就越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就更应注意。不管是在谈心时还是在平时闲聊中,注意多给他们心理暗示:老师觉得你行,你还有潜力,老师相信你能取得好成绩。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辅之以具体的学习帮助,学生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理解学生。心理学认为:理解的意思是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如自己的精神世界。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有时可采用“心理换位”,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引导双方心理换位,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有助于理解对方,减少误会,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
  (四)掌握好整体与差异原则。深入地了解学生,全面分析个体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找到症结所在;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对症下药,取得谈心的最佳效果。
  (五)保密性原则。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对学生不希望让别人知道的一些心理感受,情感秘密,一般情况下可以为学生保密。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而教师也才可能了解最真实的状况。
  三、与学生谈话的非语言因素
  (一)时机要适宜。与学生谈心,要捕捉谈话时机,把握谈话火候。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时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悔之晚矣。和学生谈话最好不要在学生刚犯错误的时候,这时双方的情绪容易激动,可在情绪稳定之后或稍隔一段时间进行。对一些性格倔强或理解问题比较偏激的学生,与其谈心往往在“火头”上谈不成,对此不必操之不急,而要对其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放一段时间,等待时机成熟时再谈。还有,谈心时间的长短,也要酌情控制,事情少,问题小,可以少安排一些时间;事情多,问题比较严重的应该多安排一些时间。
  (二)场所要适合。外部环境对人的心情有直接影响。有的班主任喜欢在教室门口,有的喜欢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这些都不理想,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犯错误的事会被更多的同学、老师知晓。在这种心理阴影中和老师谈心,必会心神不定,也不会说真心话,谈话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所以不妨离开办公室到操场或学校的花园里去,场所变了,气氛变了,使学生有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这样,学生才会说真话、露真情,师生间才能充分交流,教师才能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使谈话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
  (三)空间要适度。美国科学家萨默做过一个实验,发现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距离不超过5.5米。这种近距离谈话,从学生方面来看,能准确获取老师的关爱之情,有利用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老师方面来看,能及时准确地观察到学生谈话时流露出来的表情,迅速调整谈话方式并有效地控制学生情感。
  (四)姿势要适当。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举止得体、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姿势正确、动作协调;要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认真倾听学生的谈话,始终表现出对学生谈话很感兴趣。这样一来,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很重视自己,谈话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小学生谈话,不要让他们感到害怕,而要让他们感到老师是朋友,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秘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五)眼神要亲切。眼睛是思想的天窗。交谈中的眼神,往往向对方传递着许多信息。有关研究表明,在两个人的接触中,如果相互正视就意味着彼此有进行深谈的兴趣,如果有一方他视或身体发生倾斜,则表明一种避开的愿望。其他如: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羞涩,目光东移西转,学生会感到你心不在焉,他就会对老师找他谈话表现出不耐烦,就不愿意说真心话。所以,班主任老师在和学生谈心时,应该正视学生,让学生从心底感到老师是尊重他的,是诚挚的、亲切的,从而乐于把真实的想法透露给老师。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一门“心与心”交流的艺术,它有着自己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它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引导着学生逐步走向自我管理。一个个有心的班主任在一次次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促进了一个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愿谈心如一阵春风,一场春雨,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帮助老师做好学生工作,让校园更加和谐,让师生走得更近。
其他文献
摘 要: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强调“做中学” 、“用语言做事”,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具体的任务为驱动,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探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并通过具体的高职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基于对A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的分析,认为当前科研管理信息化存在信息利用率不高、教师意识不强及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提高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及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从案例说起  A校近年来虽然建立了科研网站,但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功能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科研管理仅仅是从传统的“收
摘 要: 本文从诗歌的特点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一种诗歌教学的流程:指导诵读,体悟诗境,明确主旨,辨明手法,美读涵咏,强化背诵,拓展延伸。希望借此达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也希望这种流动美的文字在中华子孙中代代传承。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教学策略 诵读 诗境 主旨  在诗歌的国度里,古典诗歌以其含蓄蕴藉、瑰丽多彩的风姿与汉赋元曲争奇斗艳,与明清小说比翼齐肩。那么如何将这种流动美的文字代代传承
摘要: 我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如何培养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全科型医学人才已成为我国基层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对乡镇(社区)定向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融合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基础上,将全科医学、公共卫生服务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以期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为乡镇(社区)培养合格的全科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
摘 要: 高校教育体制及培养模式不断发展,文章将针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开展现状和学生身心需求的发展进行调查,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构想与模式,以期公共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公共体育课 开展现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1.引言  体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践素质教育的
摘 要: 《诗经》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现在君臣、夫妻、父子、兄弟和朋友关系中。这些道德关系是儒家伦理学说的滥觞,体现了周人最初的道德评判。  关键词: 《诗经》 周代 伦理道德  有人说,《诗经》是彼岸花,生长在高处的水滨,我们难以企及。在新课改的东风下,研读《诗经》是扩大学生阅读量的需求,是校本课程推进落实的需求,也是高中生感受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所以,不妨多挤一些时间走近那开放在高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出舞台剧的话,那么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是剧本的创作,没有好剧本,演员难以演得精彩。教学过程就好比是导演和演员的创作,课堂上的生成就像导演和演员的灵感,灵感来了就得好好地抓住,否则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调整预设好的教学环节,这样就可以使预设得到升华,使课堂更加精彩。预设和生成看似是一对矛盾,其实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怎样使两者达到辩证的统一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
摘 要: 分级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本文就分级教学后B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重点展开论述,旨在为分级教学中B班的教学提供建议,探究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B级班 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引言  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道出:“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从而提出了因材
摘 要: 从新课程理念中可以解读,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才能使得学生个性得以有效地张扬;其次,只有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才能取得理想化的教育效果;最后,只有善于把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和多样化探索成果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校事
从非智力角度来讲,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能不能把学生探究物理奥秘的欲望、热情、兴趣激发出来,是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点。同时初中生的心理主要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等特点,如果在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的特点,重视非智力因素,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抽象深奥的物理课将会充满明媚的阳光,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将有极大的帮助。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调动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