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ingb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出舞台剧的话,那么课前的精心预设就是剧本的创作,没有好剧本,演员难以演得精彩。教学过程就好比是导演和演员的创作,课堂上的生成就像导演和演员的灵感,灵感来了就得好好地抓住,否则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调整预设好的教学环节,这样就可以使预设得到升华,使课堂更加精彩。预设和生成看似是一对矛盾,其实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怎样使两者达到辩证的统一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前的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案,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了解以下问题: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是预设时教师必须去全面了解的。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工夫,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在设计“认识时分”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时,第一个环节教师准备了两种预案。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三个问题: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果他们能够很顺利地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必在数格子上浪费时间,可以直接进入时分的教学。如果学生对这三个问题很陌生,就可以通过课件帮助他们数清楚格子,并且教会数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有学生回答每个大格里有五个小格时,有学生说:“我还没有数呢,真是每个都是五小格吗?”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采用了第二个方案,四人小组分工每人数三大格,然后交流确认每个大格里都有五小格。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了疑问,就可以顺利地数一圈有多少小格了。由于课前预设到位,面对学生的质疑,就可以从容应对。
  二、预设不可能预知课堂中学生所有的动态生成。
  1.教师预设中的生成。有些生成是教师预料之中的,预设时要留给学生生成的时间。这种生成常常出现在反馈纠错时,比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在预设时设计了这样的题目:13÷3=□……□。提问:“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做的:13÷3=3……4,对吗?”抛出问题后,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到底是对还是错,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这样就进一步强调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的自主生成。这是动态生成的主阵地。学生的言论常常是凌乱分散、词不达意的,教师首先要机智地把这些小的话题进行概括整合,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楚,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有一次听同事上算24点的数学活动课,有一个环节,老师出2、4、6这三张牌,请学生在自己的牌中任意抽出一张,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在反馈时,前三个学生出的牌不一样,但是每个人出的牌都能和2、4、6算出24。这时一个学生发言说1到9的所有的牌都可以和2、4、6算出24,一下子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原来算24点这么神奇啊。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当老师要求学生任意抽四张牌算一算时,全班学生劲头十足。这个学生的精彩发现让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这恐怕是老师也没有想到的。
  当然,学生的自动生成也不可能都是这么精彩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教师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
  三、创造生成条件,灵活调整预设。
  如前所说,再细致的预设也不能预知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因此预设时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空间,也就是给学生的精彩生成创造条件。
  如:“哥哥有图书13本,弟弟有7本。哥哥借给弟弟几本,两人图书同样多?”学生列式:13-7=6(本),6÷2=3(本),可见学生已经理解了题意,找到了方法。此时教师没有往下进行,而是问学生:你们有不同的方法吗?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反馈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先求出平均每人有图书多少本,再求哥哥借给弟弟几本,两人图书同样多,列式为:13 7=20(本),20÷2=10(本),10-7=3(本)。”受他启发,又有学生列出13-10=3(本)。是啊,学生的智慧、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而这些不可能是目标所能预设到的。预设目标就这样在课堂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水平,实现了超越。
  当我们的预设在课堂实施中遇到学生生成性问题的阻挠时,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成做文章,比如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智慧地将错误化为资源。
  比如“认识分数”这一课,小结时,一个学生说:“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分成2份,每份是1/2。”教师不露声色地对其他学生说:“他的说法对吗?”这时有一个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随便一撕,变成一大一小,然后拿着其中的一份问:“这叫1/2吗?”很快有学生小声议论起来。教师随即追问:“应该怎样说?”这个同学回答:“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1/2。”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出学生的讨论,强化分数的含义。
  当预设的教学流程被打断时,教师可以凭借教学机智对教学进度与方法等做适时的调整。
  如“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7,再一步步归纳得出7的乘法口诀。可课刚开始,许多学生都说自己会背,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这个结果出乎教师的意料,于是干脆抛弃原来的设计,从学生的这个实际情况出发,说:“你们真棒,连乘法口诀都会背,还有谁不会背的?”果然,几只小手怯怯地举了起来,教师就说:“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教会他们。”这下课堂沸腾了。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教着;还有的用成语和故事教着……这样学生由“学数学”变为“教数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个体行为,语文教师要在丰富的课堂教学中贯穿积极健康的思想,使语文课在青少年精神成长中发挥既特殊又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凭借教材,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因势利导,逐步使学生爱语文,有思想,有理想。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思想 细节  如果校园是广袤的原野,那么语文就是这原野上的一朵奇葩;如果课堂是老师的牧场,那么思想就是这牧场中的稀世珍奇;如果
摘要: 本文在揭示完形填空题型的理论基础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基于语言测试理论的完形填空考点效度理论,探讨了初中英语完形填空测试的命题优化策略,并对完形填空的考点效度分析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初中完形填空 命题优化策略 考点效度  1.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小学的英语学习简单且较单一,主要是积累简单常用的词汇,在语言测试方面,也体现出对具体语言单独技
摘 要: 本文使用韩礼德语篇分析的连贯与衔接理论,来分析牛津高中英语课文,旨在探讨影响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因素,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连接与衔接理论 牛津高中英语阅读 应用  一、引言  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一种主要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对文章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复杂句型的分析讲解,以期实现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然而,在现实教学
摘 要: 本文调查了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预科数学教材的学习评价,通过数据统计,定量分析了他们学习预科数学的主观能动性、难易度及对教材的看法和期望,等等,对更好地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为预科数学教学及教材的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新疆 西藏籍预科学生 教材 学习评价 调查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跳跃式的良好发展势头,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
摘 要: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强调“做中学” 、“用语言做事”,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具体的任务为驱动,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探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并通过具体的高职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案例,说明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基于对A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索的分析,认为当前科研管理信息化存在信息利用率不高、教师意识不强及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提高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及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从案例说起  A校近年来虽然建立了科研网站,但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功能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科研管理仅仅是从传统的“收
摘 要: 本文从诗歌的特点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一种诗歌教学的流程:指导诵读,体悟诗境,明确主旨,辨明手法,美读涵咏,强化背诵,拓展延伸。希望借此达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也希望这种流动美的文字在中华子孙中代代传承。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教学策略 诵读 诗境 主旨  在诗歌的国度里,古典诗歌以其含蓄蕴藉、瑰丽多彩的风姿与汉赋元曲争奇斗艳,与明清小说比翼齐肩。那么如何将这种流动美的文字代代传承
摘要: 我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如何培养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全科型医学人才已成为我国基层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对乡镇(社区)定向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融合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基础上,将全科医学、公共卫生服务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以期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为乡镇(社区)培养合格的全科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
摘 要: 高校教育体制及培养模式不断发展,文章将针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开展现状和学生身心需求的发展进行调查,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构想与模式,以期公共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公共体育课 开展现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1.引言  体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践素质教育的
摘 要: 《诗经》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现在君臣、夫妻、父子、兄弟和朋友关系中。这些道德关系是儒家伦理学说的滥觞,体现了周人最初的道德评判。  关键词: 《诗经》 周代 伦理道德  有人说,《诗经》是彼岸花,生长在高处的水滨,我们难以企及。在新课改的东风下,研读《诗经》是扩大学生阅读量的需求,是校本课程推进落实的需求,也是高中生感受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所以,不妨多挤一些时间走近那开放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