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她到底喜欢郎朗什么?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娜,你到底喜欢郎朗什么?”没想到郎朗和吉娜结婚后,竟有不少人会疑惑这样的问题。
   浅薄点儿的,会对比两人的外形特征。
   一个是颜值身材俱佳的“妙龄女神”,另一个是有些微胖、也不那么帅,并且比她大12岁的“准中年男人”。
   佯装有深度的,则将他们的婚姻粗暴地描述成“女方低嫁”现象。
   “样貌、家世、能力……样样都好的女人,也就配了大她十来岁的郎朗了。”
   是非对错暂且不谈,光是人身攻击的嘴脸,就挺刻薄卑劣的。
   那么,吉娜到底喜欢郎朗什么?两个字——认真。
  
   01
   吉娜对郎朗的爱,最初源于钢琴。他们有着相同的理想,也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
   吉娜刚出生时,12岁的郎朗拿下了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随后蜚声国际。
   而吉娜的人生,也在一步一个脚印,追逐着钢琴梦。她4岁学琴,8岁公开演奏,15岁开个人独奏音乐会。在业内小有成就,获奖无数。
   相爱前他们是同行,有许多共同语言,对音乐的理解也有共鸣。说白了,这叫能聊到一块去。两个人连教学生弹琴的认真程度,都惊人的相似。
   所以他们的爱情,有无需多言的默契,也有少女情怀的崇拜。
   有多默契,有多崇拜? 看他们“四手联弹”的样子就知道了。共同演奏时,他们琴瑟相依、浑然一体。
   而郎朗独奏时,吉娜也沉醉于郎朗认真的表现,眼睛里充满了星光。
   让我想起一句话,爱不爱一个人,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了。
   02
   观众眼里的郎朗,是钢琴王子、音乐天才。可身为同行的吉娜,深知这一切的不容易。
   郎朗之所以能在钢琴领域举足轻重,不止靠天赋,也不光凭技巧,最重要的還是那份“认真”。
   凭借天赋异禀,郎朗2岁就开始学钢琴。但因为认真,他才能日复一日、雷打不动地每天刻苦训练8小时。
   也是因为认真,他可以在别人无忧无虑的童年,与孤独为伴。可以在父亲严苛到极致的教育下,心无旁骛地练琴。
   出国前,郎朗的求学之路是非常坎坷的。有的老师因为他家穷就看不起他,批评讽刺挖苦他。
   心力交瘁的郎朗只能用极致认真的态度练琴,练到对方一丝半毫的毛病都挑不出来为止。
   出国后,郎朗更是颠沛流离。他希望自己能早日登台演出,可所有人都在告诉他,“你还小,不着急,再等等。”等待的这段时间,郎朗并没有懈怠,也没有自暴自弃,依旧认真练琴,娴熟和博学程度,说他是“行走的曲库”都不夸张。
   因为认真,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直到著名指挥家埃森巴赫发现了郎朗,他抓住了机会,完成了出色的演出。指挥家惜才,让郎朗得到了登台演出的机会。
   所以郎朗成名的路,真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古至今,伤仲永的例子何其多,可因为认真,郎朗守住了自己的天赋。
   所以你会发现:无论是小时候被轻视,被拒绝,被讽刺,包括成名后的被攻击和中伤。无论郎朗经历过什么,又或者即将面临什么……
   可只要上台演奏,他的眉飞色舞和忘我的境界,那份认真专注的状态,令人如此着迷。
  
   03
   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郎朗都是个认真到骨子里的人。就像他和吉娜的相处模式,一边感慨他们真的很恩爱,一边也被郎朗的态度深深折服。
   吉娜初来中国,在生活方式上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郎朗照顾关心吉娜的感受。
   就拿做饭来说吧。吉娜不会用电磁炉,煮面时温度忽高忽低,她有点尴尬,觉得自己没做好。
   郎朗体察到了妻子的尴尬,他是这么化解的:
   他把“电磁炉温度的忽高忽低”,比作“德彪西音乐节奏的渐强渐弱”。“你看像不像德彪西的音乐,渐强渐弱,停一下起一下,还挺有韵律的。”
   弹钢琴的人连说个笑话都那么有文化,理解这个笑点的吉娜一下子就开心了。
   吉娜第一次煮面,面条未必能煮熟,口味难免有些牵强。
   为了给吉娜捧场,那么大一个碗,郎朗愣是连面带汤吃的干干净净。
   很多人笑称郎朗好养活,可我却看出了吉娜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郎朗不光是捧场,而是给予妻子一种正向的情绪,不想让她感到沮丧。
   吉娜的东北口音圈粉无数,在学中文的时候,吉娜有时也觉得是在太复杂了。
   郎朗并没有自顾自地教学,而是给她鼓励,“但你要是说好了,就会很酷”。
   吉娜不安时,郎朗会很认真地哄吉娜开心,而非敷衍凑合了事。
   有件事印象深刻,吉娜特别怕虫子,一见到就会向郎朗求助。一次两次还好,如果次数多了,一般人难免会哄哄罢了,很难做出实质性有效的行为。
   但郎朗不会,她让吉娜先去睡午觉。然后关上房间门,在房间各个角落喷了杀虫剂,把房间卫生全方位打扫一通,你看他扫地拖地的样子,真的很娴熟,知道从里往外拖。
   无论是照顾妻子的情绪,还是安抚妻子的不安,郎朗都做到了——
   认真爱一个人,是要体察她的情绪,身体力行(而非嘴皮子功夫)地化解对方的为难。
   一直觉得,认真是男人相当稀缺的品质。
   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人太习惯让自己三分钟热度。唯有认真,才能让你坚持去做好一件事,习惯爱一辈子。
   有些人的爱情,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那些通过外在去武断否定郎朗的人,恰恰没有看到他身上真正的魅力。这种认真的品质不会随着岁月变迁而消减,反而会在历久弥新中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我的姥姥,出生于1945年,祖籍山东,生长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现已年逾古稀。她的故事始于20世纪60年代。  姥姥的父亲是一位学究,平日里写几篇文章刊发到报纸上,赚些微薄的稿费养着一儿三女的一家人。这样一来,姥姥与同龄人一样,什么都缺,但她不缺一样东西,那就是书。  据二姥姥回忆,姥姥从八岁起便表现出对书籍异于常人的痴迷。她极少和其他女孩子一起玩耍,每天干完农活儿,便来到父亲的书房,或读书,或
今天,我心情很好  我允许毛笔飞出窗外  把白云涂抹成乌云  允许一只蝴蝶  落在我的手指上  允许公园的垃圾桶里  藏着一只恐龙  允許路边的小野花  散发的味道不怎么香甜  允许天宫中的玉兔  大白天下来和我玩耍  我甚至允许柳树突然长出松针  允许小猫一张嘴  发出“汪汪汪”的声音  反正我今天心情很好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希望别人间接了解某件物品有多长或多大,我们常常借助自己的手掌或拳头比对着说明,让别人立刻大致判断出这件物品的长度或体积。这时,我们的手掌或拳头就成了参照物。老子说:“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很多事物就在这种相互比较中彰显了特点。  这种比较的手法在写作中常常用到,被称为衬托。衬托的手法不是现在才发明的,古人早已运用,尤其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比如我们常说的“以声衬静”“以动
我打小儿就不太爱读那些大部头的书,尤其是古书,以为其复杂晦涩。老妈为此非常忧虑———担心我养成读书不深入,思想无深度的毛病,便购买了一本厚厚的《史记》置于我书桌一角,时时催我阅读。  我当然懒得翻阅它,书买回大半年了,仍是崭新的模样。来串门儿的邻居见到那书极力夸赞我爱书惜书,又抱怨自家小子看书如撕书,一本书看完,没几页是整齐的。我虽然心虚,却还是附和着自谦。不过这丝毫没影响我,我仍会趁老妈不备,脚
每个人都如同一棵树苗,渴望着阳光雨露的滋润,从而茁壮成长。成长中的我们,也会用自己郁郁葱葱的树荫来滋润更多的人。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经验不足的我忐忑不安,生怕在陌生的评委面前忘词,甚至什么也说不出来。看着我前面的那位同学镇定自若地侃侃而谈,我那本来就不自信的心态几乎要崩溃了。一丝令人窒息的失败感袭上心头。忽然,她不说话了,忘词了!只见她窘迫地呆立在台上,随后向评委深深地鞠躬,沮丧地走下台
事件回放<<<<  2020年7月8日下午,2020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门口,数千名家长接到孩子后陆续离开,十多名环卫工人像往年一样来到现场清扫垃圾,却发现扑了个空,因为现场一点儿垃圾也没留下。  时事鲜评  社会也是个大考场,维护健康、安全、文明的高考秩序,有关各方都面临考验。接送孩子的家长没留下一点儿垃圾,无疑留下了一张“高分考卷”。他们既留给学子们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又给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吟着这首诗,吹着微凉的秋风,行走在江边,望着眼前那一片芦苇荡,记忆把我带回过去的时光。  升入初中,学业繁忙起来。奋笔疾书整整一小时,终于完成了一项作业,我抬起头,揉了揉僵硬的脖子。奶奶把一杯菊花茶递到我的手中,眯着眼说:“小辉,休息一下,喝点儿水。”我接过奶奶手中的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奶奶总在我疲倦时,给我带来精神的慰藉,把温暖送进我的心房。
秋风萧瑟,黑云压城;草儿低着头,树儿弯着腰,整个世界都阒然无声,如同被一层幕布遮住一般,让人透不过气来。教学楼越来越近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今天有两门考试,恰巧是我最不擅长的两门,唉……  踏进教室,没有人说笑,所有人的目光都没离开书本。我也赶紧走向座位。倏然,我刹住了脚步,在我座位旁的过道上,安安稳稳地趴着一只乌黑发亮的“庞然大物”,它的两根触角试探性地左右摆动,似乎觉察到了我的到来。  呀
素材展台  1.深入成就深度。(《南方周末》广告语)  2.想要无可取代,就必须时刻与众不同。(香奈儿广告语)  3.最适合你的颜色,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香奈儿广告语)  4.有些人认为奢侈的反义词是贫穷。事实上不是这样。奢侈的反义词是粗俗。(香奈儿广告语)  5.视频广告经典:七匹狼、脉动、伊卡璐草本精华洗发水哈雷篇。  注:应特别注意伊卡璐哈雷篇中使用的通感、人物对比和情境反差等手法表现出
一群少年在打闹  笑声飘荡  时間静静地  流淌  近黄昏  他们迎风奔跑  夕阳  追着他们  慢慢拉长了  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