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5022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要把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除了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充分地备课外,我觉得老师教学的语言美是个关键。
  美在文采风流
  语文课,除具备与其他课程一样的话语明确、精准的共性外,语言还要有文采。比如,在教《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前,教师可巧妙地选用下面精美语言来导入新课。
  如:什么是文学?
  庭前花开花落,天空云卷云舒,你觉得真好,这就是文学;
  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勃,这就是文学;
  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文学。
  如此文采飞扬的语言,散发文学的幽香,折射教师的个性与思维,闪耀迷人的光彩,展现绰约的风姿,闪烁思维的火花,飞扬不羁的想象。这就从情感上使学生产生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之门”的兴趣。
  美在声情并茂
  声音好出,情难出,声、情得兼尤为难。我们不能只做传声筒,要做“表情达意”的能手,驱“情”以动人。《济南的冬天》可谓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尤其是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看之不够声读之,读之不够吟咏之,咏之不够情化之……老师抑扬顿挫,学生亦顿挫抑扬,老师带着极为浓烈的饱满的深情读得如痴如醉,学生无不被强烈感染。冯梦龙说:“世间万物如散钱,惟情一线牵,无情亲者疏,有情疏者亲。”
  美在充满仁爱。
  作文讲求真情实感,学生常常通过作文向老师表露情感,如对进步的期盼、对父母的埋怨、对某些事的不满等。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在作文眉批、总批中,用饱含真情的笔墨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尽可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真情就在身边,从而缩短师生的距离。
  任何热爱生活的学生都会热爱美,都会有感受美、表达美的愿望,也能积极地去创造美。教师美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生活充满活力的细胞,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地开掘语言之美,以绚烂多姿的表达方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挥洒阳光般明媚的气息,扎根于每一位学生的灵魂深处,充盈着他们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蓝天般的语文课堂中健康美丽地成长。
  
  季宣杰,男,现居江苏泰兴市。
其他文献
唐代僧人齐己曾在《早梅》中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一听颇觉不妥,提议将“数”字改为“一”字,于是,郑谷便成了齐己的“一字之师”。传说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炼“推”“敲”字不决,误冲京兆尹韩愈车骑,韩为他拟定“敲”字,于是便有了“推敲”的说法。唐代诗人卢延让自述写诗的苦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见古人作诗常是精雕细刻,关键的字句更是诗人呕心沥血思索的结果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文言文教学探索,总结出的“引领自悟,巧妙点拨”,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一、悟字词含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王力先生也指出:“古代汉
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使文本更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课堂教学上,一改过去沉闷的灌输式教学,倡导自主的、合作的、互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新课改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一个一直在一线努力实践着新课改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多媒体辅助
剑锋  门,在我背后隐然作响  我回头,只感觉到一阵风,从暗处  悄然袭来。似乎只有门的形象  存在。为你命名之后,梦  就经常游走于水與火之间  剑锋的两刃相遇而不相见  看不见的仍是那  握剑之手  岩石  岩石的梦是静谧的  在暗流涌动的湖底  光滑柔软的绸缎轻轻展开  遮住了岩石赤裸的身体  天风拂过湖面,滋养湖底的岩石  使他皮肤调柔,腠理致密  岩石上的离离水草  如美少女的长发在风中
看了《玉米地》,就想起了《红高粱》,因为看上去有几分相似,写的都是不合理法的性关系,写的都是大自然中的性行为。或许有的读者会因此觉得这篇小说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自然,《玉米地》很可能难有《红高粱》那样的经典价值,但是它却绝非某种小说套路的简单模拟,而是颇具微言大义的风范,于不动声色中揭示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应该说,人的本能欲望之于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两篇小说的共同点。但是这种本能欲望必然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写道:“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开放的视野、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如何提高?拓宽中学生阅读的视野,把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加强课外阅读是一条必要的途径。  然而,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笔者日前对我校初二、初三两个年级的各100名学生进行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入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话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阔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悠然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不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而其诗尤以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他的此类诗又能给人一
光线追逐草叶,探寻山脊的尺度  一棵老树隐藏起千年的脸  黑暗中,万物孕育的语言  从未有过边界  人群的缝隙间是死亡在穿梭  摇晃青褐色的身影  被夜阑遮掩的词,只看见  泪水在池子里種植莲花  而一朵花要被什么蛊惑  才能置换来一段偶遇?  要有什么样的勇气  才能妄想在词语中安居灵魂?  光线是太阳掉下的流苏  被暗夜尽数捡拾  睡眠之外,空着的一半床褥  是对峙,更是对我的嘲弄  折杨柳 
新时代的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及个人尊严。老师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些,我认为最基本的是心中必须有“爱”。  爱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在当代主要体现关心、信任、保护、理解、尊重、期盼、宽容等。爱心是教师道德的灵魂。实践证明,教育的爱的确能给予做错事的学生以改过自新的勇气,能鼓励学生说出满意的答案,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存
从近几年教学和阅卷中看出,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类作文不多;中等程度的作文雷同题材多;审题不清,不符题目要求;缺少真情实感,无病呻吟;没有文体感,选材视野不开阔;立足点不高,思考不深。究其原因,我认为他们生活阅历较浅,接触面窄,经验不多;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思想情感贫乏;加之学业负担重,忙于应付其它学科。这种情况下,初三阶段的作文教学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做: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