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审美视角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方法,建議教师从文本情感、人物形象、文本语言、思辨阅读方面进行教学,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 审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17-02
  由于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思想教育性比较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常常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而忽视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蕴含的美以及语言文字运用。事实上,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也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教师从审美视角出发,引领学生学习和鉴赏这些课文,关注文本表达的“得体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体会文本的情感美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有许多都蕴含着深切的情感,这种感情色彩主要是作者把自己的爱与恨、美与丑、善良与凶残、崇高与卑鄙等感情旗帜鲜明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在无形中受到感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这些蕴含着深切情感的词句展开教学,使学生爱恨分明,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情感受到熏陶与启迪。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蕴含的情感就特别浓烈,课文一开始就写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接下来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令人感到赞叹以及作者对于圆明园深沉的爱;最后写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烧杀抢掠,使圆明园化为了灰烬,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到毁灭过程,引领学生感受作者对圆明园痛心和惋惜的情感。又如,在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引领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结合课文阅读明白“这鱼钩不仅是老班长带领我们走出草地的见证,更是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救人精神的见证,它凝聚着老班长的希望,饱含着我们对老班长深深的怀念”。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能使学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并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理想的阅读教学境界。
  可见,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引领学生学习和品味文本,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之美,并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良好的道德情感。
  二、感受人物的形象美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为读者塑造了一群伟大的革命志士形象,他们鲜明的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教师如果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引领学生感受伟人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重温历史中见证人物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例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课从一开始就描写了雨来的水性好,这就为后来雨来的顺利脱险奠定了基础,另外在课文的第三部分中关于雨来还有这样的描写“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在这里作者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表现雨来的机灵,使学生感受到雨来就像邻家孩童一样真实,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文中关于雨来的行为动作的语言进行品味,以激发学生对雨来的喜爱之情。再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以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五位战士是怎样与敌人周旋和斗争的,把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以及斗争的场面进行了详细描写。读了这些句子,五位战士的战斗画面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仿佛感到英雄就在自己身边,并产生一种激动与热血沸腾之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使学生感受到五位战士不怕牺牲、与敌人勇敢进行斗争的精神。这样教学,可以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更加鲜活,同时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树立向英雄学习的决心。
  三、赏析文本的语言美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文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文体都有着其独特的规律。在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教师要从作家独有的语言风格和特有的时代背景入手,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表达技巧。
  例如,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少年中国说》一文中的语言在表达上具有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等特点,而且还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形象地表达了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第二自然段,并让学生说说这段话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现这段话的描写都是以四字为句,而且逢双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气势磅礴、连贯之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背诵积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以致用奠定基础。又如,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准确、严谨等特点,以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例,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死的意义是各有不同的,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和引据经典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后启发学生思考: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张思德同志的死有着怎样的意义?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文本句子之间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由此可见,在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教师从文本语言入手,引领学生品味和赏析,感受作者在表达上的内涵和韵味,可以凸显文本的表达美,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四、体现思辨的张力美
  对于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要想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仅仅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根据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补充,鼓励学生用思辨的眼光看待文本,从而对革命精神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教学,可以扩充文本阅读之张力,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主要以“走进毛主席”为专题,引领学生感受一代伟人的风采和情怀。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毛岸英的遗骨安排在朝鲜还是安排在中国进行思辨阅读,让学生就自己的认识发表见解,然后让学生说说毛主席对遗骨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如果他把儿子的遗骨运送回来的话会怎样。有学生说不应该运回来,因为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中国人有许多,如果都要求把遗骨运回来,那就会增加国家的负担;有学生认为应该运回来,因为他是主席的儿子。经过阅读和思辨,学生对毛主席超于常人的情感和胸怀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受,阅读品质得到了提升。再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如果5位壮士弹尽粮绝,无力抵抗,他们尽力抵抗到了最后,没有跳崖,而是成为了战俘,你们觉得,这样的他们还值得我们尊敬吗?有学生认为他们已经尽力了,值得我们尊敬;有的学生说这要看他们有没有泄露机密;等等。在学生纷纷发表见解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五位壮士临死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由浅层阅读上升为深度阅读。
  笔者认为,在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机会引领学生进行思辨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思维不再局限于文本的内容上面,而是能够真正通过阅读获得对人物事件的全面看法与认识,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教师在引领学生感受其思想性的基础上,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用语文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人物情感方面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陈宣宇(1986— ),女,汉族,广西陆川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陆川县世客城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学习单、质疑、想象、对比、反思等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阅读 批判性思维 阅读品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14-02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批判性思维是
本文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为例,论述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立足生活,直观感知符号;善用比较,精确理解符号;综合实践,深刻体验符号。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搭建“双线”平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实践,先提出课前线上预习、课后线上复习、开展线上听说比赛等线上练兵策略,然后提出规范课堂、游戏教学、小组交流、点评激励等线下实践方法,通过“双线”并进,切实提升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 “双线”平台 听说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23-02 
本文论述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分角色朗读的方法:直观呈现,厘清角色;细读对话,定位角色;揣摩心理,读准角色;把握性格,演绎角色;视听媒体,展评角色。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材对民族文化的渗透情况,论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整合与利用民族文化的建议,以傣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傣族服饰几何图案、统计泼水节前一星期的温度变化、结合民族音乐《十二木卡姆》学习周期排列规律等,为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 民族文化 整合 利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
【摘要】本文结合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策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估算的兴趣;联系计算与估算,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抓住估算契机持续开展估算教学,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意识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30-02  估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小学
【摘要】本文以《杨氏之子》一文的教学为例,論述古文教学的方法:困难处教“读”、差异处教“解”、重点处教“想”、定势处教“拓”,从而发挥古文寓言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杨氏之子》 教学建议 古文 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16-02  统编语文教材特别关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除了编排了大量的古典诗词,还有体系地编
本文阐明打榔舞的含义与传承价值,论述将“非遗”打榔舞引进校园传承的路径:挖掘“打榔舞”的文化背景信息、开设少数民族地域性舞蹈特色课程、建设“非遗”舞蹈实践基地、加强“非遗”舞蹈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等。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学生水彩临摹能力的教学策略,建议教师通过“强调准确临摹的重要性、着重培养深入刻画的能力、临摹向写生创作渐进式过渡”等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水彩表现技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水彩 临摹学习 绘画技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138-02  水彩作为一种讲究技术性表现的画种,临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
【摘要】本文论述幼儿园开展种植特色课程的策略:充分挖掘田园生态教育资源形成种植特色课程体系;对种植特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推进种植课程的实施;发挥种植特色课题研究成果的推介及辐射作用,使幼儿在游戏种植活动中培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的品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田园资源 幼儿园 种植活动 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