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的朱由检为何成了亡国之君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元璋与朱由检可谓大明诸多天子中最为努力勤奋的楷模。朱元璋从打天下到坐天下,事必躬亲,而朱由检正是继承了朱元璋勤政的遗风,在位17年间“宵衣旰食,朝乾夕惕”。同样是努力勤奋,朱元璋与朱由检一个是打造洪武盛世的开国之主,一个却成了亡国之君。这是为何?
  朱元璋登基后,面对的是一个腐败官场,其查办案件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针对每桩案件都追根究底,最终换来了“吏治澄清者百余年”的大明盛世。而朱由检登基之初,更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把太監魏忠贤拉下马,引来朝野一片呼声。于是,颇为得意的朱由检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将满朝贪官污吏全部就地正法,然后对朝堂官员进行一次大换血。只是操之过急的他眼光出现了问题,一批廉洁奉公的官员也被他“换”了下去,一些被他提拔重用的官员却组团去找李自成了,以至于朱由检自缢时留下了“诸臣误我”的遗言。
  朱元璋在位时,每天批阅奏折、处理国事无数,还曾因某大臣的奏折太哕唆,对他进行严惩,也由此奠定了大明官场的好风气:说话办事有一说一,绝不扯闲篇。朱由检也碰到过这样的烦心事:奏折上夸大其词,人浮于事。抓狂的朱由检却耍起了小聪明,故意选几个大臣奏折里的错别字借题发挥,将他们一顿猛批,以为如此一来,他们连错别字都不敢写,今后必会谨慎做事。朱由检哪里想到,大臣们的奏折竟然越发歌功颂德,对任何事都报喜不报忧。朱元璋打大臣,整肃的是官场风气;朱由检挑错别字,只是为了自己读着舒服。
  所以,朱由检的勤奋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假勤奋,这样的皇帝执政,亡国是早晚的事。
其他文献
电視剧《锦绣未央》中,大反派南安王拓跋余不仅性格阴郁,手段也非常毒辣,为了能够继承北魏皇位煞费苦心。临近剧终的时候,这位工于心计的王爷终于摸到了皇帝的宝座,却又在男女主角的联手出击下,失败而亡。其实在历史上,短暂继位的南安王僅仅是一个提线木偶,而在剧中不怎么显眼的太监才是狠角色。  公元452年,北魏宦官宗爱因故陷害太子,导致太子忧愤而死,太武帝事后才渐渐发现太子的冤屈。宗爱担心太武帝追究起来,诛
电影《妖猫传》中,日本僧人空海吸粉无数。那么,日本历史上真有空海这个人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仅和白居易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还真的去过长安。  空海出身很好,父亲是个地方长官,母亲是个豪门千金。受家庭熏陶,空海自幼熟读《诗经》《论语》,15岁就到奈良学习汉学,18岁时就已通读汉籍进入日本国立大学。如果他顺利毕业,将来在地方政府谋个一官半职一定不成问题,可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了一位宣讲佛法的大师,便毅然决
西汉初年,很多刘姓子孙都被封了王,他们有的是凭借战功,有的是凭借和刘邦亲近的血缘关系。刘泽却是个例外,他虽然有功劳,可功劳不够大;他虽然是刘邦的本家,可只是远房亲戚,他当上王爷的代价堪称史上最划算。  刘泽跟刘邦共有一个祖宗,可也就只是这样而已。在追随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谁也不知道刘泽究竟出过多少力,反正在刘邦登上高位以后,刘泽只是做了郎中。不过,出人头地的机会还是有的。刘邦当上皇帝不久,一个昔日
当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突然改变了原来的模样,你还能淡定地读完它们吗?是不是觉得它们竟然有些诡异的和谐……  在天愿作比翼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原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小编吐槽:不得不说,你们两个真般  劝君更尽一杯酒  从此萧郎是路人  原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名字一出,大家一定会忍不住惊呼:大诗人!大人物!知道知道。但提起这几个唐朝人的名字:董庭兰、杜少府、元二、岑夫子、丹丘生……可能很多人脑海里会停顿一下:这几位是谁?容我想想……  的确,后面这几位和李白、杜甫比起来不算出名,甚至可以说都是小人物。但无意之中,他们蹭了几首唐诗的热点,被几个知名诗人搞了个植入,结果一下子蹭得妇孺皆知,名垂千古。  董庭兰严格说不算小
先周历史上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周文王的爷爷、周族首领古公亶(dǎn)父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跳过了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选择了三儿子季历来继承王位。据说,古公这样做不是因为季历多么贤明,而是因为季历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有“圣瑞”之样,而且古公有言:“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周文王名昌)乎?”明确表达了将来要传位给周文王的意愿。而这时的周文王年纪尚幼,显然不可能有什么圣瑞之象、贤圣之兆。事实究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皇家公主自带的政治资源往往令达官贵人趋之若鹜,而公主的婚事又能为皇家笼络一位门当户对的重臣,可谓一件双赢的喜事。  不过,公主的婚事到明朝有了不小的变化。朱元璋时期,公侯们还有迎娶公主的机会,朱棣登基后,公主的择偶条件便有了户籍限制,其中以北京户口最优越。到了明朝中晚期,明廷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威胁朱家王朝的统治,索性让公主与平民或中下级官员家的子弟联姻,但这样一来新的问题
潘金莲说“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后,武松如何让潘金莲知难而退又不至于闹僵?  神回复:嫂嫂,我刚吃了头孢。  崇祯这么勤政,为什么明朝仍然亡了?  神回复:你有没有过考试前通宵复习,但最后还是挂科了的经历?  有哪些词和句子是你小时候一开始理解错的?  神回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后来才知道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的意思。  既然颜值如此重要,为何人们对整容抱有抵抗?  
康熙执政期间,抗沙俄、平三藩、打噶尔丹,桩桩件件无不扬眉吐气。而这一切离不开天才军事家戴梓的功劳。戴梓发明的军火武器给了康熙无往不胜的力量,也正是有了如此过硬的军事装备,康熙才能平定四方,八方来贺。  戴梓幼年经常随父亲出入军营,对火器研究极为着迷,少年时就造出了多种火器,后来又研制出了二十八连珠火铳。这种火铳设计巧妙,外形很像琵琶,能连续射击28发子弹,可射击百步之外,威力和优越性远超当时世界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许多名人,比如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画家克里姆特、哲学家尼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都是年纪轻轻就留着大胡子,可见当时大胡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个习俗最终从维也纳文化圈扩展到德国文化圈——马克思与恩格斯也是年纪轻轻就蓄起了大胡子。  有一种解释说,欧洲白人大都毛发旺盛,再加上当时卫生条件差,很多男人留着大胡子是因为不讲究卫生。但这种解释并不靠谱,上边提到的那些大人物,不是出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