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学科知识都是一系列概念、命题和推理论证构成的逻辑体系,教师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外,更应该有较高的逻辑素养,并且运用逻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去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逻辑教学法 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显得单一而死板,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而缺乏主动性,个性受到压抑。因此,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直是广大任课教师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着重阐述如何将逻辑教学法运用到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去,又能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供同仁们参考。
一、逻辑教学法的内涵与效果
黑格尔曾说过“任何学科都是应用逻辑”。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和规则,这就是逻辑。也就是说,任何学科知识都是一系列概念、命题和推理论证构成的逻辑体系。因此,教师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外,更应该有较高的逻辑素养。只有在思想内容上,又在逻辑结构特征上全面具体地掌握了科学概念、定理、定律、原理、公式与论证系统,教师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运用自如。教学不仅要正确系统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教师本人不掌握逻辑知识,就很难设想在教学过程中去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逻辑方法会带来一些显著的效果有:
1.有助于由已知推出未知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授新知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而运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达到此目的,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有助于正确地表达思想
我们教师总是有这样一种感觉,有些学生说话、回答问题总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究其原因,多半是逻辑上的毛病。事实上,人们在利用语言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过程中都离不开逻辑问题,说话、写文章、回答论述题要想提高表达效果,要想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意思完整、说服力强,就必须要求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符合逻辑规则。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能力是在长期的、大量的思维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凡是自觉地遵循思维形式的结构和规律开展的思维活动,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更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逻辑是思维科学的重要分支,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安排和组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将逻辑教学法运用高中政治课中去
1.用于每节课内容的内部联系
课堂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不在于资料搜集的多少,教案写的是否详尽;而在于课堂讲授的质量,在于阐述问题的明晰性、说理的逻辑性以及是否善于启迪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每节的教学内容要精心安排,找出其内部的逻辑联系,即使内容比较琐碎、联系不十分紧密的章节,教师也一定要将其逻辑化,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思维,便于学习和掌握。
【例】高三教材中关于“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新的时代内容”这一问题,教材上总共讲了六点。这六点不容易记忆,教师可以将这几点做如下设计:
我国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显然,第一点就应该是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即民主与专政。如何坚持民主呢?就要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实行民主法制化,决策民主化;如何坚持专政呢?显然要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他们怎样打击,犯罪如何处置呢?还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另外,国际上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了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还要加强国防建设;做到上述几点,就可以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
通过这样的重新安排和理顺,便增强了这六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之间有了紧密的逻辑联系,各个步骤也便会变得井然有序,备课内容再多,只要捋着一个头,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2.在新旧知识之间寻找逻辑联系
人类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藉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逻辑联系之后,教师还要注意节与节之间的逻辑联系,使上一节课的结尾和下一节课的开头能够有效地衔接,使两节的内容也有紧密联系,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一节课的结尾有个悬念,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开始。
【例】在“货币的职能”这节课的结尾时,让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口袋里的人民币是不是货币,它有没有货币的这五种职能?”同学们见解不一,而大多数同学认为人民币也是货币,讨论非常热烈。这时,我说:“人民币不是货币。”同学们都很吃惊,迷惑不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下一节课来探讨这个问题。”我说。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做练习题
练习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固然可以正确地做出答案,但有效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政治教师在练习和复习中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解各种题型的逻辑步骤和思维方法。
以思想政治课中的辨析题为例,这是一种较难把握和解答的题型,而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对于这类题应如何解答,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教师可以事先教给学生方法。⑴判断表态;⑵阐述基本观点或原理;⑶指出题中观点为什么正确或错误;⑷较详细地分析正确、错误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常用的逻辑方法
1.归纳法: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因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词语作出结论,并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分界点和联系点。即从若干个事例中推导出一般原理,这就是归纳。
2.演绎法:首先讲解规律、原理,再举出正反实例进行验证,分析它的内涵和应用范围,最后要求学生举例应用。即将理论、原则应用于具体事例,这就是演绎。
3.类比法:政治课中的许多原理和观点十分难懂,教师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或简单的生活道理来进行比较的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接受,并能对所学原理有较深的理解。
(作者单位:湖南新宁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逻辑教学法 课堂教学 高中政治
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显得单一而死板,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而缺乏主动性,个性受到压抑。因此,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直是广大任课教师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着重阐述如何将逻辑教学法运用到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去,又能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供同仁们参考。
一、逻辑教学法的内涵与效果
黑格尔曾说过“任何学科都是应用逻辑”。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思维规律和规则,这就是逻辑。也就是说,任何学科知识都是一系列概念、命题和推理论证构成的逻辑体系。因此,教师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外,更应该有较高的逻辑素养。只有在思想内容上,又在逻辑结构特征上全面具体地掌握了科学概念、定理、定律、原理、公式与论证系统,教师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运用自如。教学不仅要正确系统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教师本人不掌握逻辑知识,就很难设想在教学过程中去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逻辑方法会带来一些显著的效果有:
1.有助于由已知推出未知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授新知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而运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来达到此目的,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有助于正确地表达思想
我们教师总是有这样一种感觉,有些学生说话、回答问题总是“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究其原因,多半是逻辑上的毛病。事实上,人们在利用语言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过程中都离不开逻辑问题,说话、写文章、回答论述题要想提高表达效果,要想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意思完整、说服力强,就必须要求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符合逻辑规则。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能力是在长期的、大量的思维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凡是自觉地遵循思维形式的结构和规律开展的思维活动,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更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逻辑是思维科学的重要分支,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运用逻辑方法进行安排和组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将逻辑教学法运用高中政治课中去
1.用于每节课内容的内部联系
课堂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不在于资料搜集的多少,教案写的是否详尽;而在于课堂讲授的质量,在于阐述问题的明晰性、说理的逻辑性以及是否善于启迪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每节的教学内容要精心安排,找出其内部的逻辑联系,即使内容比较琐碎、联系不十分紧密的章节,教师也一定要将其逻辑化,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思维,便于学习和掌握。
【例】高三教材中关于“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新的时代内容”这一问题,教材上总共讲了六点。这六点不容易记忆,教师可以将这几点做如下设计:
我国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显然,第一点就应该是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即民主与专政。如何坚持民主呢?就要进一步发展人民民主,实行民主法制化,决策民主化;如何坚持专政呢?显然要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他们怎样打击,犯罪如何处置呢?还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另外,国际上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了我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还要加强国防建设;做到上述几点,就可以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
通过这样的重新安排和理顺,便增强了这六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之间有了紧密的逻辑联系,各个步骤也便会变得井然有序,备课内容再多,只要捋着一个头,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2.在新旧知识之间寻找逻辑联系
人类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而藉此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的。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逻辑联系之后,教师还要注意节与节之间的逻辑联系,使上一节课的结尾和下一节课的开头能够有效地衔接,使两节的内容也有紧密联系,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一节课的结尾有个悬念,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开始。
【例】在“货币的职能”这节课的结尾时,让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口袋里的人民币是不是货币,它有没有货币的这五种职能?”同学们见解不一,而大多数同学认为人民币也是货币,讨论非常热烈。这时,我说:“人民币不是货币。”同学们都很吃惊,迷惑不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下一节课来探讨这个问题。”我说。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做练习题
练习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固然可以正确地做出答案,但有效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政治教师在练习和复习中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解各种题型的逻辑步骤和思维方法。
以思想政治课中的辨析题为例,这是一种较难把握和解答的题型,而且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对于这类题应如何解答,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教师可以事先教给学生方法。⑴判断表态;⑵阐述基本观点或原理;⑶指出题中观点为什么正确或错误;⑷较详细地分析正确、错误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常用的逻辑方法
1.归纳法: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因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炼而又准确的词语作出结论,并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分界点和联系点。即从若干个事例中推导出一般原理,这就是归纳。
2.演绎法:首先讲解规律、原理,再举出正反实例进行验证,分析它的内涵和应用范围,最后要求学生举例应用。即将理论、原则应用于具体事例,这就是演绎。
3.类比法:政治课中的许多原理和观点十分难懂,教师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或简单的生活道理来进行比较的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接受,并能对所学原理有较深的理解。
(作者单位:湖南新宁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