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hizunb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20多个问题,然后,从字词、情节、背景、人物、主题、写法上分类组织讨论,对那些角度独特、见解新颖的问题与发言及时表扬与肯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有时候,课堂上会“一片大乱”,可是这也正是学生创造能力集中迸发的时候。当达成一致意见后,问题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三、培育学生提出新见解的能力
  目前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对社会、人生、自然都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对什么事都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老化的、不活跃的信息比较少,头脑里没有条条框框,因而敢于说出不同的见解,容易创新。也许他们的见解,如同对待初春的花蕾,需要教师倍加爱护,积极引导,久而久之,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是十分有价值的。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总是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先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角度上去思考,有时学生所想到的,连教师和编者也未必想到,对于这些新颖的见解,我如同对待初春的新芽一样重视,倍加珍惜,因为这些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的,标志着他们在思维和语言上上升到一个成熟的新阶段。
  四、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手法陈旧,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学生慢慢地就会变成被教师“报大的一代”。因此,教师在教法设计上,也应有所创新。
  例如,我在讲《勇气》一文时,就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剧的表演——当美国士兵脱险后,他会与因为救他而失去丈夫的法国女人有怎样的对话?这一设计一下子打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也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五、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的表现设置一定的积分,当这些积分达到一定量时,可按一定的比例记入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发。
  我还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他们展开诸如“辩论赛”等形式的比赛,往往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灵感,无论胜方负方,都会得到我的诚恳的表扬。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中,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忌讳的便是教师对学生那些看似“钻牛角尖儿”的问题,不理不睬,或者干脆“一棍子打死”,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压制了学生探索的激情和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千万别用现成的答案去套学生的回答。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老师还是应该对学生的探索精神给予高度的评价。
  总之,只有更多更新的学习方式进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不是诗人的浪漫想像,而是当年郭沫若参观灵渠后发出的感叹.但不熟知历史的人很难对郭老的看法产生共鸣.
“语文味”是老师耳熟能详的词语,“语文味”源于文本,扬于课堂。能体现“语文味”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比如语言文字训练、情感熏陶、想象力培养等。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这样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课堂中“读味”的呈现是灵动智
前不久在上海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作家的故事。1976年,文革尚未结束,某位国家领导人过世,普天同悲,每个单位都在举行追悼会。那时他还年轻,正在暗恋着单位的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追悼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既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又是近代中国救亡运动的必然结果。它在五四运动后期能够成为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的主流既有中西文化传播交流的使然,也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已发现普光、黄龙场等大气田,是礁滩重要的勘探领域.为了进一步明确海槽东侧长兴组台缘生物礁发育特征,利用钻井、地震资料,以台缘生物礁外部轮廓
解读徽州,最好走进它的小巷.它比苏浙老城镇的小巷更狭窄,更幽深,也似乎更神秘.rn巷两旁是高墙深垒的大院.在小巷之间,那跌宕有致的马头墙,高出尾脊,屋顶半遮半映,半藏半露,
分析研究了相干光与具有空间反演对称非线性介质作用的压缩性质.对于一种非线性介质,其势能具有空间反演对称性,在此情况下介质的偶次极化率为零,对介质极化起主导作用的是它
任何生产工作的进行都应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只有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但是,目前我国许多生产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