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简语文”文本解读技术及其理路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简语文”对于课文教学内容,主张以揭示其“表达秘妙”为本。但是,作为阅读教学对象的课文,其表达秘妙,教师不一定能做到一望即知。因为,课文文本通常会对表达秘妙形成遮蔽。
  依据教学实践中所获的直接经验,“本简语文”认为: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去除文本形成的遮蔽,把潜藏其中的表达秘妙揭示出来,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实用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目的。
  一、察辨字词质地
  字词是组构文章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给人不同的质感。好比物件,用泥巴造和用汉白玉造,会不一样。物件给人的观感是由建造它的那种材料决定的。文章就是物件,字词就是材料。我们要弄清楚文章为什么给人这种感觉或者那种感觉,应该考虑察辨字词的质地。字词的质地当中,潜藏着文章的表达秘妙。刘文典先生就说过,《海赋》的最大秘密在于“满篇文章多半都是水字旁的字” ,“光是看到这一片水字旁的字,就足以令人有波涛澎湃、浩瀚无垠的感觉了”。
  要发现文章的表达秘妙,察辨字词质地的确是可以考虑的技术手段。下面用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部分文字来具体阐释。
  例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例2: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将例1中的几个“儿”字删掉,语言的京味儿就减损了。将例2中的“高醋”换成“醋”,将“闲在”换成“空闲”,语言的京味儿是不是也会减损?“儿”“高醋”和“闲在”,在原文中是带着京味儿质感的。抓住这一点,再通观全篇,我们就会发现老舍先生京味儿语言的表达秘妙:一是在文中适量嵌入儿化音,二是在文中适量使用北京方言中对事物的称说。据此,我们至少可以启发学生:为让自己文章的语言表现出地方特色,选择具有方言质感的字词,适量用于文中,就是可用的表达秘妙。
  上面说的是散文,接下来看诗。我们在一节《望庐山瀑布》的研究课上,聽到一位学生对教师说他读过这首诗之后的感觉:“像个仙境一样。”学生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跟这首诗中字词的质感有关系?香炉、紫烟、飞、银河、九天,跟神仙、仙境关系密切吧!如果依次改成火炉、白烟、奔、江河、昊天,代入原诗读一读,恐怕学生就没仙境这种感觉了,甚至会觉得像打油诗。我们可以用如上方式推至小说、戏剧、实用文来进一步实证——但例子不必再举——从解码字词质感开始,是文学性阅读打开文本的基本范式。
  二、重组句段形态
  有些表达秘妙,潜藏在文章句段的形态当中。要把它揭示出来,我们应当尝试重组句段形态。文本是线性的。从创作的角度讲,先让读者看什么,后让读者看什么,哪些内容让读者详细地看,哪些内容让读者简略地看……都有不宣之秘。
  怎样重组句段形态,才能把文章的表达秘密揭示出来呢?互换形态的两极。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因为,好的文章都潜藏着各种平衡。比如,作者会考虑长句、短句交替着用。如果课文“文质兼美”,我们就可以断言:原文使用长句的地方,它就应该使用长句;原文使用短句的地方,它就应该使用短句。否则,就难说文章达到了教材编者的选文标准。
  如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要求学生体会“威尼斯的动、静之美”。细读文本后,我们可能会感觉到,支撑在“动态美—静态美”这一组平衡之后的语文手段,是长句和短句。我们试试把这一组平衡背后句段形态的两极互换一下:
  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改文: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看起来的感觉是又窄又深,有点儿像印第安人使用的那种独木舟。船头和船艄高高地向上翘起来,像黄昏时挂在天边的一弯新月,行动起来既轻快又灵活,仿佛是乡下田沟里的那种水蛇。
  把原文的短句都加长,对比读一读,什么感觉?改了之后,威尼斯的小艇还像原来那样轻快灵活吗?
  课文: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改文:半夜,戏院散场,人群拥出,走上小艇。小艇散开,消失河道,传来笑声和告别。水面沉寂,月影摇晃。建筑耸立河边,桥梁横在水上,船都停在码头。静寂笼罩水城,威尼斯沉沉入睡。
  把课文中的长句改写得尽可能短,对比读一读——威尼斯还能沉沉入睡吗?
  就这样,只是把这组平衡背后句段形态的两极互换了一下,《威尼斯的小艇》的表达秘妙就显现出来了:为将小艇的动态美表现出来,文段就偏重于使用短句;为将威尼斯在深夜的静态美表现出来,文段就偏重使用长句。原来,句式的长短和文章所要表现的动静是有紧密关联的。
  像这样两极互换式地重组句段形态:把详写改为略写,把略写改为详写;把直白改为隐晦,把隐晦改为直白;把华彩改为质朴,把质朴改为华彩……语感,就有可能帮助我们发现文章某方面的表达秘妙。因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当怎样写’”(鲁迅语)。
  三、辨识篇章文类
  揭示课文表达秘妙最为快捷的技术手段,莫过于首先基于篇章辨识它所属的文类。
  之所以课文A、课文B、课文C……聚合而成散文、小说、诗歌或者戏剧,一定是它们遵从了某些共通的审美规范。否则,这些课文就不会被归为同一类。
  我们怎样才能从课文中发现文类共通的审美规范,也就是它的表达秘妙呢?最便捷的方法,是大量阅读文类相关的理论。文类理论,虽然不能帮助我们解读出某一具体文本在表达上具有的唯一性的秘妙,但它可能帮助我们发现某一文类共通的表达秘妙。因为,文类理论实际上就是从相当数量的具体文本中抽绎出来的、可供普遍适用的一些解释。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也只有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先储存了某一文类的相关理论,才有可能在具体的课文中轻松地“发现”它的表达秘妙。以散文这种文类为例,只有当我们从散文理论的层面认识到了“意象叠加”是散文常用的表达手法,我们才可能在散文类的课文中发现散文共通的表达秘妙——“意象叠加”。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是逐次叠加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们买杂拌儿等一系列意象而传达一种美好快乐的感觉;林海音的《窃读记》是逐次叠加放学后窃读、在文化街窃读、在下雨天窃读等意象来传达既快乐又惧怕的心情。没有散文理论层面“意象叠加”的知识,我们就很难发现像《北京的春节》《窃读记》这类散文的表达秘妙。我们借助理论提供的视界发现了散文类课文中的“意象叠加”,使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它,也就是让他们掌握了散文——这种成文的言语交际作品向读者说话的表达秘妙,掌握了一项书面语言运用的技术。
  有些文类理论是比较成熟的,比如小说。若能熟知,我们从篇章着眼,迅速见出文章表达秘妙是有可能的。成熟的文类理论,提升我们的“眼力”。
  察辨字词质地、重组句段形态和辨识篇章文类,作为“本简语文”揭示课文表达秘妙的相关技术,其主要的操作手段是改写。改写后生成的“变形”文本,会成为判定课文文本表达质量的参照。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课文和改文一对比,语感就会觉察出高下。以此为基础,再借助语文专业知识揭示其中的“为什么”,我们是有可能将课文表达秘妙向学生揭示出来的。
  理论上,揭示课文表达秘妙的相关技术无法穷尽。“本简语文”教学主张试图通过日常教学中的一堂堂课,逐步推进研究,去扩展这方面的发现。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寮步镇香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其他文献
摘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上映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保持其在电影史上的经典地位并打动人心,盖因其所遵循的新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小人物,简单的帮事和情节,如生活本身一样真实,传达出小人物独特的生存体验。在冷静客观的写实中,引起观众的同情与悲悯,焕发出温暖人心的光芒。  关键词 《偷自行车的人》新写实 小人物    经典总是经典,它不因时间久远而退色,也不因情节简单而模糊。真正的经典
《你好 灯塔》故事脉络清晰,一位年轻人接替年迈的守塔人,继续守护灯塔。他在灯塔里吃饭,睡觉,工作,记日志,思念,救人,生子,最后离开。  作者苏菲·布莱科尔为了这本书遍访世界各地的灯塔,她阅读守塔人的灯塔日志,站在塔室眺望大海,她甚至还在一座灯塔里住了一段时间。  她画的一切都来自真实的灯塔生活。书里画的灯塔,就是她住过的那一个,甚至主角的样貌也是一位真实存在的灯塔守护人。  一、灯塔的由来  
窗外,寒风冷峭,干枯的树上,一片黄色的叶子,顽强地在树枝上随风起舞。他注视着那片叶子,心脏仿佛随着叶子的舞动,起伏地跳动着,带着丝丝寒意,流经他的血管,流到了指尖、流到了脚尖、流到了鼻尖……  手机唱起了《把根留住》,这是他的手机铃声,儿子给他买第一部手机时,就设定了这首歌……  多少脸孔  茫然随波逐流  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生活  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  他接通了电话,候鸟
一、问题的提出——国产喜剧电影的“逆龄化”转向  21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呈现出日趋“年轻态”的风格转向——由“中年喜剧”向“青年喜剧”的微妙转化。这种于电影风格层面的“逆龄化”转变,成为国产喜剧吸引当下电影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学者指出,“新世纪勃兴的喜剧电影大潮大部分具有明显的青年文化性……占据主流、主潮地位的主要是一种‘青年喜剧电影’,而不是以冯小刚为代表的‘中年喜剧电影’或其他主流
这是一节自然班的语文戏剧课,台上的学生正在演绎根据课文《西门豹》改编的舞台剧《真正的好官》,台下的老师和班里的其他学生正在观看。当表演到西门豹将巫婆扔进漳河时,表演定格,台下讨论四起。  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惩治恶人,为什么非要等到河伯娶媳妇的这一天?”  另一个学生回答:“就凭一个老农的一面之词就抓人,不合理,西门豹还要从多种途径去调查。”  又一个学生说:“河伯娶媳妇的荒唐事在那里
摘 要: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迅速发展,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平台,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核心在于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优质教育资源 实证  一、引言  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教育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
从1997年到如今,我工作已满20年。如果一直教到退休,剩下不到20年。如此而言,教学生涯已过半,值得好好做个回顾。回想这些年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的确是从懵懵懂懂一步步走向理性,走向成熟。如此而言,更值得认真总结。  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或多或少反映了一線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权作此文,为了自我的纪念,也希望带给更多年轻教师一些启发。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
现在回想起来,从事教育事业貌似是我最好的归宿。当然,这其间我也曾怀揣过诸多梦想,也曾遇到过诸多诱惑,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进入宁海县实验小学应该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之前,我热心于写作、习字,自娱自乐。那时才20多岁,踌躇满志,对与文艺相关的一些活动也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因此,我曾担任过几年《早春》编辑,也曾筹划着出几本集子,办几次书展。以至后来有一家媒体,把我在作文教学上做出的尝试以及一些成绩
语文这门学科,我以为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但很遗憾的是,它的温度正一點点在形式的解构和评价中被剥离。今天的语文似乎极少令人一谈起就如二月的春风,荡漾着情韵的温柔。  因此,当《中国诗词大会》上高中生武艺姝从容不迫地轻吟诗词时,我们极为惊讶,她自然散发出的书卷气息,我们很喜欢。当黑龙江电视台推出明星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那些陈年的文字被明星读出来如涓涓细流,即使没有花哨的噱头,依然不妨碍我们感
众所周知,童诗的背后是童心,可当稚嫩的童心遭遇“困难的写作”时,孩子们便不乐意了,老师们便畏难了,想来很美却觉得只可远观。几年前听了台湾方素珍老师的童诗教学后我不禁怦然心动:童诗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原来可以上得如此有趣有味,学生的童诗创作可以这样精彩纷呈。我当时就想:要是我的学生也能成为这样的小诗人该多好啊!看花容易绣花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写童诗呢?指导现状又是怎样呢?  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