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语文剧场”无限发展空间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节自然班的语文戏剧课,台上的学生正在演绎根据课文《西门豹》改编的舞台剧《真正的好官》,台下的老师和班里的其他学生正在观看。当表演到西门豹将巫婆扔进漳河时,表演定格,台下讨论四起。
  一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惩治恶人,为什么非要等到河伯娶媳妇的这一天?”
  另一个学生回答:“就凭一个老农的一面之词就抓人,不合理,西门豹还要从多种途径去调查。”
  又一个学生说:“河伯娶媳妇的荒唐事在那里盛行多年,说明老百姓也是很迷信的,直接惩治恶人不能服众。西门豹这是在教育百姓。”
  还有学生说:“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西门豹才是高手!”
  ……
  语文也能成为剧场吗?什么是“语文剧场”?“语文剧场”有什么特点?“语文剧场”能给学生带来哪些“获得感”?……在我校所诞生的京城首个“语文剧场”里,一场场精彩的师生对话展现了“语文剧场”的多彩魅力。
  “语文剧场”是我们工作室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语文戏剧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从学生表演社团到课本剧席卷校园,从戏剧元素无痕渗透课堂教学到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整合多学科联动,从戏剧带动语文综合性实践学习再到今天的“语文剧场”,我和我的团队历时八年,经历三个层级的进阶式实践,走出了一条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润德练能”为目标、以探究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语文教改新路。
  “语文剧场”的诞生缘于我们对语文学习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我们认为,有实效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要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语文学习需要在立体的情境中进行,这个情境要能为学生提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场”、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进阶场”、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体验场”,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展示场”。而“语文剧场”恰好能提供这样一个综合的“练能场”,师生在这个“场”中共同学习、交互生长,从而获得真知、真能。
  “语文剧场”不等同于课本剧表演、舞台演出,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语文课堂。它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借鉴戏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从戏剧视角、表演视角将一个主题的语文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理解言语、创新思维、感悟文化,把台前学习和幕后思考以戏剧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新范式。
  如语文剧《真正的好官》是“古代智慧家”主题式学习过程的呈现,教师平时引领学生学习《西门豹》这篇课文最大的困惑就是对“真正的好官”的理解。学生总是停留在西门豹为官清廉、不与官绅巫婆同流合污的认识上,而对西门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以此来教育百姓的大智慧理解不到位。教室变成了小剧场后,以剧场方式学习语文,突破了学习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前期,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发挥想象力,对文本进行“补白”,将文本变成剧本,进行角色分工。在这一阶段,学生参与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逐步掌握了语言表达规律,内化了言语经验。表演过程中,在学生学习的困惑之处定格,演员和观众共同参与讨论,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重点放大,各自从多重维度自由表达探索和发现,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理解了西门豹这样做的用意。一边观看的学生也自然成了围观的“百姓”,理解了西门豹的用心良苦。把剧场置身于课堂,教师把分析讲解的时间全部还给学生,学生边表演、边讨论、边争辩,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自身获得的对语言表达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有理有据、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不断深化对文学形象和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思维得到了发展与提升。这就是有趣味、讲实效的语文课堂。
  一名学生说:“原来,尽管我各科成绩优异,但朗读一直是我的弱项,上课我也不爱发言,老师说我比较闷。自从我们班的语文课以剧场的方式来上以后,我就多了好多锻炼的机会。班里那么多的同学,每个人都很重要,谁也不能在‘语文剧场’里作旁观者。老师和同学都给了我很多的鼓励。通过一遍一遍的锻炼,我不再紧张了,全身心地投入,勇敢地展示自己。现在,我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声音比以前洪亮了,感情也充沛了,整个人也自信了。‘语文剧场’帮助我弥补了不擅长的方面,我非常高兴。”
  我还看到,会舞狮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将“河伯娶亲”的场面烘托得十分热闹、生动,学生的审美潜能和创新素质得到了开掘。跨学科知识的运用,不同领域学习的整合,使“语文剧场”无痕地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剧场”使师生都成为学习者,戏剧的包容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名学生说:“我是学校舞狮队的一员。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我特别想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语文剧《真正的好官》中,有‘河伯娶妻’的场面。我建议将舞狮加入这个场面的表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我非常兴奋。我表演的是拿绣球逗狮子的小姑娘,这是个很开心的差事,但同学们说在我脸上感觉不到快乐。我一遍遍练习,可怎么都不行,我觉得好累,不想演了。这时,我看到扮狮子的同学拿下狮子头,满头大汗。他们这么辛苦都在坚持,而且他们在台上露不出自己的脸……想到这些,我认真地练习起来。”
  当然,“语文剧场”位置也是无局限的,可以在校园中,也可以在博物馆、家庭里。换言之,“语文剧场”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时空,改变了语文学习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文本感知、文本感受和文本體验,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充溢着创新的气息。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其他文献
【摘要】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的牛鲜花形象,承载了两个时代的生活理念,同时又绽放出深厚的人性之花,她象斗牛,也像孺子牛,更是坚韧朴实的老黄牛。她的所作所为的心理根源,正是人性中最为本位的价值理念,将此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来理解,既熟悉又陌生,从中更能感受到其蕴舍的较为浓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此剧感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北风那个吹》 牛鲜花 过渡时期 心理情结 人性之花 文化内涵    20
摘 要: 学生对PU平台满意度体现了第二课堂开展情况,对推广和完善第二课堂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500份调查问卷,在分析学生对PU平台满意度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度对于PU平台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时分配和页面逻辑,个体因素对于PU平台满意度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提高PU平台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强化教学实效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融入课程教学,要遵循政治原则、导向原则、发展原则,重视青年的诉求、重视青年的参与、重视教学的语言。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 立德树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不
作者简介:    安杰,甘肃灵台人,甘肃平凉市作协副主席。曾在《散文》《阳光》《当代人》《四川文学》《佛山文艺》《短篇小说》等媒体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深处》、中短篇小说集《西风破》。  一   在凤云生的这个孩子过了一岁的时候,被痛苦和嫉妒折磨的怀德才发现,他是怀仁的种。   在晋西北,小底庄村实在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可是在这个普通的村庄里,也会有不普通的人,怀德就是。因为怀德是宝
写作是复杂的精神生产,是学生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写作有一定的难度,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第一学段的写话中还是第二、三学段的习作中指出,首要目标是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  语文教学中的“写”和“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绕不开的话题。不过,對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集中练写、以段代篇,用微习作的形式来开展练写
1  站在街头,面对步步逼近的夜色,我有点气馁。  这时候,雨水为夜色推波助澜,紧一阵慢一阵的。我的面前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雨伞。我看不清行人的面孔,但每一柄雨伞下面的面孔应该都是从容镇定的,因为他们至少不用为回不了家而担心。晃来晃去的雨伞让我想要回家的念头越发强烈。可该死的出租车要么不来,要么一闪而过。为了躲避汽车经过时溅起的污水,还有越来越密集的雨水,我只好步步后退。我身后不遠处是张双喜举办婚礼
摘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上映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保持其在电影史上的经典地位并打动人心,盖因其所遵循的新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小人物,简单的帮事和情节,如生活本身一样真实,传达出小人物独特的生存体验。在冷静客观的写实中,引起观众的同情与悲悯,焕发出温暖人心的光芒。  关键词 《偷自行车的人》新写实 小人物    经典总是经典,它不因时间久远而退色,也不因情节简单而模糊。真正的经典
《你好 灯塔》故事脉络清晰,一位年轻人接替年迈的守塔人,继续守护灯塔。他在灯塔里吃饭,睡觉,工作,记日志,思念,救人,生子,最后离开。  作者苏菲·布莱科尔为了这本书遍访世界各地的灯塔,她阅读守塔人的灯塔日志,站在塔室眺望大海,她甚至还在一座灯塔里住了一段时间。  她画的一切都来自真实的灯塔生活。书里画的灯塔,就是她住过的那一个,甚至主角的样貌也是一位真实存在的灯塔守护人。  一、灯塔的由来  
窗外,寒风冷峭,干枯的树上,一片黄色的叶子,顽强地在树枝上随风起舞。他注视着那片叶子,心脏仿佛随着叶子的舞动,起伏地跳动着,带着丝丝寒意,流经他的血管,流到了指尖、流到了脚尖、流到了鼻尖……  手机唱起了《把根留住》,这是他的手机铃声,儿子给他买第一部手机时,就设定了这首歌……  多少脸孔  茫然随波逐流  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生活  人们四处奔波  却在命运中交错  ……  他接通了电话,候鸟
一、问题的提出——国产喜剧电影的“逆龄化”转向  21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呈现出日趋“年轻态”的风格转向——由“中年喜剧”向“青年喜剧”的微妙转化。这种于电影风格层面的“逆龄化”转变,成为国产喜剧吸引当下电影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学者指出,“新世纪勃兴的喜剧电影大潮大部分具有明显的青年文化性……占据主流、主潮地位的主要是一种‘青年喜剧电影’,而不是以冯小刚为代表的‘中年喜剧电影’或其他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