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创造成长的机会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应该是宽容、理解和引导。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必须履行老师的职责,用爱心、耐心、诚心、细心来培养他们,多给孩子们创造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善良、真诚、细心的天性激发出来,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给孩子创造“付出爱心”的机会
  一大早,我刚来到教室,小莹就蹦蹦跳跳地向我走来,边走边激动地叫着:“陈老师,你看,你看,我妈妈给我写的纸条!”我接过纸条,好奇地问:“是什么呀?”她带着幸福而又自豪的微笑看着我,调皮地说:“你自己看看。”我打开纸条,上面写着:“我懂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今天,我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腿酸乏力,就躺在床上没有起来。晚上,女儿放学回到家,看见我躺在床上,就问我:‘妈妈,你怎么啦?’我说:‘妈妈有点头晕,你别在这里吵我,快去做作业。’女儿说:‘好吧。’她走到客厅,倒了一杯水,给我拿到房间里,又给我盖了一下被子,就到她的小房间去做作业了,我看见女儿这么懂事,心里暖暖的,觉得‘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从她平时对我的一点一滴就能看出,虽然她属于外向型的女孩,但是她又是細心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孩子。我从女儿对我的关心里,懂得了女儿对我的爱。”
  多么善良的妈妈!平时对自己女儿付出的,远远不止倒杯水,盖盖被子这么简单,但女儿不一定能明白自己一片爱心,现在,女儿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她感动不已。妈妈对儿女的付出何其多,对儿女的索取又何其少!多么聪明的妈妈!小莹——一个曾被我们班男同学认为“不温柔,不像女孩子”的大大咧咧的女孩,今天在妈妈的心里却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成了“细心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孩子!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抓住了机会,向女儿表达了自己被关心的快乐、感动,让孩子明白了关心别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让她明白了自己长大了,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了,让她体验到了成功,更让她体验到了关心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我被深深感动了,谁说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私,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他们也有能力关心别人,他们也想得到关心别人带来的快乐啊。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给他们创造“付出爱心”的机会,他们一定都是懂得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二、给孩子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
  一天,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气冲冲跑到我办公室,说她再也不想做这个班的班主任了。原来,她班中的孩子出于好奇心,在纸上画了一个坟墓,还对周围的孩子炫耀,这是他给班主任“建造”的。当老师去调查此事时,这个孩子已经把纸片撕掉了,而且怎么也不敢承认。回到家,这个孩子还在家长的“协助”下,说同学告状是别有用心,自己根本没做这类事情。
  其实这个孩子对班主任的伤害是无心的,他根本不想去伤害孩子,但家长的处理方式也让孩子失去了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机会,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更是“创造”了孩子说谎、推卸责任的机会。
  我请来这个孩子后,还没开口,他就开始把父母教他的一套说辞一遍又一遍地叙述给我听,但是眼神却是慌张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才好。他分明是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又怕我指责他,批评他,担心自己说的谎话被我看穿。谎言不断折磨着他,让他的心灵不能平静。
  为了让他能直面自己的错误,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经过我的调查,我已经知道了你做了画坟墓的事情了,不用再想各种各样的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问题。听了你这么多的叙述,我也明白了一件事:你也认识到了给老师画坟墓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你也很后悔,希望能解决这件事。”听了这句话,孩子沉默了。我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聪明的人会想办法来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愚蠢的人只会逃避错误。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人,你想想怎样才能让老师不再生气?”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终于静下心来思考了,想了很多办法,班主任也不再为此生气了。事后,他对我说:“老师,我承认错误了反而轻松了,也学会了怎样去向别人道歉。否则我觉得好累啊!”
  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我们要学会平静地对待他所犯的错误,不该是怒气冲冲地指责他,应该用我们宽大的胸怀去原谅他,用真诚去感化他,用耐心去创造机会,期待他从错误中更快成长。
  三、给孩子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
  一位家长向我抱怨,每天他都要陪孩子做作业,好累啊。一天晚上,他因为有事把孩子寄放在同事家中完成作业。可当他回家时却发现孩子的作业大部分都没做。他很气恼,狠狠地训了孩子一顿,可孩子自己却觉得挺委屈的,因为他并没有不想做作业,只是没人提醒他该什么时候做作业。
  这个家长还说,因为孩子动作慢,比较贪玩,为了帮助孩子,每天放学后,家长都要了解他的作业量,并对他晚上的学习时间作好安排。完成语数作业的时间,练琴的时间,看课外书的时间,他都要安排得井井有条才去做自己的事。原以为,他只要长期坚持,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事实证明他错了,他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就不会安排自己的事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教育也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每天早上,老师们早早到教室,督促学生晨读,作好常规检查;每天放学,老师亲自过问值日生的工作情况;出黑板报时,老师们不仅亲临督阵,有时还要亲自动手……老师们把学生该做的事、能做的事都做了,学生能力怎能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呢?我们首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考虑孩子的全面的发展。其次,在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必须为他们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再次,我们还要帮助孩子树立独立生活的信心。在孩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及时表扬孩子的好的做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孩子有困难时,帮助孩子提提建议,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动了脑筋,一定能行;孩子实在是做错了,或做得不好时,不能求全责备,说些丧气的话,要耐心帮孩子寻找原因,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作者单位: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学中,计算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也是计算,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计算能力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我觉得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把好口算关  1、培养学生的“数感”。  數感,它同音乐的“乐感”、美术的“
幼儿生成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之一。“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他活动中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或对该活动加以充实和扩展。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生成”一般体现在两种情况:  一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该活动主要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源于他们的基础经验和生活环境。它有时产生于个体,有时是同伴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内容既贴近儿童生活的实际,又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学习这些内容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实验操作类、发明制作类,观察活动类,资料收集类等等。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高小发明、小制作最能有小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发明虽小,创作艰难。没有细心观察、善于联想,
陶行知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如何把“课外阅读”挤进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把这一项带有根本性质的工程抓好、抓实?我以为,唯一的出路就是把精读课文真正地“精”起来,把更大的时空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多读些好书、好文章。  一、师生共读  陶行知先
一是小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的特点直接表现为:好新、好动和好学。其中好新是指小学生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觉到新鲜,喜欢接触这些新鲜事物。好动是指小学生的幼年贪玩习惯仍然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多种教育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觉得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关键在于课件的设计。下面就自己在课件设计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一、题材选择要有目标性  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提供了一个较先进的、多功能的表达方式。课件题材的选择应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而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来代替黑板和粉笔。  例如自然课中植物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因具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强大的服务功能,故在阅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常常思考该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指引学生进行有效地数学阅读,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现就此谈一些想法。  一、丰富数字图书馆资源,拓展数学阅读空间  1、用
孩子们自升入大班以来,对益智类游戏表现出特有的热情,这是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幼儿必须开动脑筋进行积极地思维活动,才能以智慧和技能赢得一种心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多优势可以使学生爱上她。很多课文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形象的描写,富有深意、值得品味的词句……如果教师能充分抓住这些“趣点”,引导学生体味,定能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精妙和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也会从中体验到“教”的乐趣。  一、幽默之乐  语文学习中的快乐元素真的很多,在学习《月光启蒙》这一课时,课文中母亲教了“我”许多民歌童谣,学完后我要求学生也说一说自己会背会唱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