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应该是宽容、理解和引导。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必须履行老师的职责,用爱心、耐心、诚心、细心来培养他们,多给孩子们创造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善良、真诚、细心的天性激发出来,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给孩子创造“付出爱心”的机会
一大早,我刚来到教室,小莹就蹦蹦跳跳地向我走来,边走边激动地叫着:“陈老师,你看,你看,我妈妈给我写的纸条!”我接过纸条,好奇地问:“是什么呀?”她带着幸福而又自豪的微笑看着我,调皮地说:“你自己看看。”我打开纸条,上面写着:“我懂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今天,我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腿酸乏力,就躺在床上没有起来。晚上,女儿放学回到家,看见我躺在床上,就问我:‘妈妈,你怎么啦?’我说:‘妈妈有点头晕,你别在这里吵我,快去做作业。’女儿说:‘好吧。’她走到客厅,倒了一杯水,给我拿到房间里,又给我盖了一下被子,就到她的小房间去做作业了,我看见女儿这么懂事,心里暖暖的,觉得‘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从她平时对我的一点一滴就能看出,虽然她属于外向型的女孩,但是她又是細心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孩子。我从女儿对我的关心里,懂得了女儿对我的爱。”
多么善良的妈妈!平时对自己女儿付出的,远远不止倒杯水,盖盖被子这么简单,但女儿不一定能明白自己一片爱心,现在,女儿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她感动不已。妈妈对儿女的付出何其多,对儿女的索取又何其少!多么聪明的妈妈!小莹——一个曾被我们班男同学认为“不温柔,不像女孩子”的大大咧咧的女孩,今天在妈妈的心里却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成了“细心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孩子!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抓住了机会,向女儿表达了自己被关心的快乐、感动,让孩子明白了关心别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让她明白了自己长大了,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了,让她体验到了成功,更让她体验到了关心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我被深深感动了,谁说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私,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他们也有能力关心别人,他们也想得到关心别人带来的快乐啊。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给他们创造“付出爱心”的机会,他们一定都是懂得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二、给孩子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
一天,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气冲冲跑到我办公室,说她再也不想做这个班的班主任了。原来,她班中的孩子出于好奇心,在纸上画了一个坟墓,还对周围的孩子炫耀,这是他给班主任“建造”的。当老师去调查此事时,这个孩子已经把纸片撕掉了,而且怎么也不敢承认。回到家,这个孩子还在家长的“协助”下,说同学告状是别有用心,自己根本没做这类事情。
其实这个孩子对班主任的伤害是无心的,他根本不想去伤害孩子,但家长的处理方式也让孩子失去了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机会,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更是“创造”了孩子说谎、推卸责任的机会。
我请来这个孩子后,还没开口,他就开始把父母教他的一套说辞一遍又一遍地叙述给我听,但是眼神却是慌张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才好。他分明是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又怕我指责他,批评他,担心自己说的谎话被我看穿。谎言不断折磨着他,让他的心灵不能平静。
为了让他能直面自己的错误,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经过我的调查,我已经知道了你做了画坟墓的事情了,不用再想各种各样的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问题。听了你这么多的叙述,我也明白了一件事:你也认识到了给老师画坟墓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你也很后悔,希望能解决这件事。”听了这句话,孩子沉默了。我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聪明的人会想办法来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愚蠢的人只会逃避错误。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人,你想想怎样才能让老师不再生气?”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终于静下心来思考了,想了很多办法,班主任也不再为此生气了。事后,他对我说:“老师,我承认错误了反而轻松了,也学会了怎样去向别人道歉。否则我觉得好累啊!”
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我们要学会平静地对待他所犯的错误,不该是怒气冲冲地指责他,应该用我们宽大的胸怀去原谅他,用真诚去感化他,用耐心去创造机会,期待他从错误中更快成长。
三、给孩子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
一位家长向我抱怨,每天他都要陪孩子做作业,好累啊。一天晚上,他因为有事把孩子寄放在同事家中完成作业。可当他回家时却发现孩子的作业大部分都没做。他很气恼,狠狠地训了孩子一顿,可孩子自己却觉得挺委屈的,因为他并没有不想做作业,只是没人提醒他该什么时候做作业。
这个家长还说,因为孩子动作慢,比较贪玩,为了帮助孩子,每天放学后,家长都要了解他的作业量,并对他晚上的学习时间作好安排。完成语数作业的时间,练琴的时间,看课外书的时间,他都要安排得井井有条才去做自己的事。原以为,他只要长期坚持,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事实证明他错了,他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就不会安排自己的事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教育也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每天早上,老师们早早到教室,督促学生晨读,作好常规检查;每天放学,老师亲自过问值日生的工作情况;出黑板报时,老师们不仅亲临督阵,有时还要亲自动手……老师们把学生该做的事、能做的事都做了,学生能力怎能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呢?我们首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考虑孩子的全面的发展。其次,在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必须为他们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再次,我们还要帮助孩子树立独立生活的信心。在孩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及时表扬孩子的好的做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孩子有困难时,帮助孩子提提建议,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动了脑筋,一定能行;孩子实在是做错了,或做得不好时,不能求全责备,说些丧气的话,要耐心帮孩子寻找原因,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作者单位: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 江苏】
一、给孩子创造“付出爱心”的机会
一大早,我刚来到教室,小莹就蹦蹦跳跳地向我走来,边走边激动地叫着:“陈老师,你看,你看,我妈妈给我写的纸条!”我接过纸条,好奇地问:“是什么呀?”她带着幸福而又自豪的微笑看着我,调皮地说:“你自己看看。”我打开纸条,上面写着:“我懂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今天,我觉得身体有点不舒服,腿酸乏力,就躺在床上没有起来。晚上,女儿放学回到家,看见我躺在床上,就问我:‘妈妈,你怎么啦?’我说:‘妈妈有点头晕,你别在这里吵我,快去做作业。’女儿说:‘好吧。’她走到客厅,倒了一杯水,给我拿到房间里,又给我盖了一下被子,就到她的小房间去做作业了,我看见女儿这么懂事,心里暖暖的,觉得‘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从她平时对我的一点一滴就能看出,虽然她属于外向型的女孩,但是她又是細心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孩子。我从女儿对我的关心里,懂得了女儿对我的爱。”
多么善良的妈妈!平时对自己女儿付出的,远远不止倒杯水,盖盖被子这么简单,但女儿不一定能明白自己一片爱心,现在,女儿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她感动不已。妈妈对儿女的付出何其多,对儿女的索取又何其少!多么聪明的妈妈!小莹——一个曾被我们班男同学认为“不温柔,不像女孩子”的大大咧咧的女孩,今天在妈妈的心里却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成了“细心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孩子!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抓住了机会,向女儿表达了自己被关心的快乐、感动,让孩子明白了关心别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让她明白了自己长大了,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了,让她体验到了成功,更让她体验到了关心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
我被深深感动了,谁说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私,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他们也有能力关心别人,他们也想得到关心别人带来的快乐啊。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给他们创造“付出爱心”的机会,他们一定都是懂得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二、给孩子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
一天,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气冲冲跑到我办公室,说她再也不想做这个班的班主任了。原来,她班中的孩子出于好奇心,在纸上画了一个坟墓,还对周围的孩子炫耀,这是他给班主任“建造”的。当老师去调查此事时,这个孩子已经把纸片撕掉了,而且怎么也不敢承认。回到家,这个孩子还在家长的“协助”下,说同学告状是别有用心,自己根本没做这类事情。
其实这个孩子对班主任的伤害是无心的,他根本不想去伤害孩子,但家长的处理方式也让孩子失去了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机会,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更是“创造”了孩子说谎、推卸责任的机会。
我请来这个孩子后,还没开口,他就开始把父母教他的一套说辞一遍又一遍地叙述给我听,但是眼神却是慌张的,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才好。他分明是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又怕我指责他,批评他,担心自己说的谎话被我看穿。谎言不断折磨着他,让他的心灵不能平静。
为了让他能直面自己的错误,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经过我的调查,我已经知道了你做了画坟墓的事情了,不用再想各种各样的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问题。听了你这么多的叙述,我也明白了一件事:你也认识到了给老师画坟墓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你也很后悔,希望能解决这件事。”听了这句话,孩子沉默了。我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聪明的人会想办法来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愚蠢的人只会逃避错误。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人,你想想怎样才能让老师不再生气?”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终于静下心来思考了,想了很多办法,班主任也不再为此生气了。事后,他对我说:“老师,我承认错误了反而轻松了,也学会了怎样去向别人道歉。否则我觉得好累啊!”
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我们要学会平静地对待他所犯的错误,不该是怒气冲冲地指责他,应该用我们宽大的胸怀去原谅他,用真诚去感化他,用耐心去创造机会,期待他从错误中更快成长。
三、给孩子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
一位家长向我抱怨,每天他都要陪孩子做作业,好累啊。一天晚上,他因为有事把孩子寄放在同事家中完成作业。可当他回家时却发现孩子的作业大部分都没做。他很气恼,狠狠地训了孩子一顿,可孩子自己却觉得挺委屈的,因为他并没有不想做作业,只是没人提醒他该什么时候做作业。
这个家长还说,因为孩子动作慢,比较贪玩,为了帮助孩子,每天放学后,家长都要了解他的作业量,并对他晚上的学习时间作好安排。完成语数作业的时间,练琴的时间,看课外书的时间,他都要安排得井井有条才去做自己的事。原以为,他只要长期坚持,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事实证明他错了,他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就不会安排自己的事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教育也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每天早上,老师们早早到教室,督促学生晨读,作好常规检查;每天放学,老师亲自过问值日生的工作情况;出黑板报时,老师们不仅亲临督阵,有时还要亲自动手……老师们把学生该做的事、能做的事都做了,学生能力怎能得到发展?
作为老师和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呢?我们首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考虑孩子的全面的发展。其次,在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必须为他们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再次,我们还要帮助孩子树立独立生活的信心。在孩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及时表扬孩子的好的做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孩子有困难时,帮助孩子提提建议,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动了脑筋,一定能行;孩子实在是做错了,或做得不好时,不能求全责备,说些丧气的话,要耐心帮孩子寻找原因,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作者单位: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