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形结合追寻高效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一种智慧的方法。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运用,就可以使相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对于教师的职业,古曰“传道授业解惑”,今曰“教书育人”。则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应当是如何?作为一名教师,又应如何提升自己的师德,从而肩负起传道、育人之责?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应当认真研读一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推出的《师魂——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一书,领悟为师之道的真谛。  本书著者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老师。他以
“六○六”是一种治疗由锥虫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它于1909年由德国医生欧立希发明。它的发明为人类治疗由病菌引起的各种传染病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  20世纪初,人们就知道了细菌,也了解到部分细菌会使人生病,随后,各种传染病的病菌也愈来愈多地被发现了。为了防止细菌对人体造成危害,不少医学家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向病菌进攻。外科灭菌法、防治传染病的免疫方法等先后问世,并在灭菌战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对于由
摘 要: 电阻定律是电学最重要的基础定律之一,所涉及的题型按照不同的分法可分为许多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导体形状是否规则对几道电阻定律的例题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电阻定律;化归法;割补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79-1      电阻定律是高中电学最重要的基础定律之一,学生若对公式的理解不够准
摘 要:学生自己归纳出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老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新知识的掌握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关键词:引导;元素周期表;认识;运用  中国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1 -02     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又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正是有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学习和研究才变得有规律可循
目标:    1.积极参加活动,体验为家人准备“开饭”的快乐情绪。  2.能初步根据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尝试运用手指撕纸,揪泥条,以准备“饭菜”。    准备:    1.幼儿已多次欣赏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于幼儿人数),每人一张餐垫。  3.纸条、纸片、橡皮泥等若干。    过程:    1.萌发参加活动的积极情绪。  (1)边欣赏歌曲《炒小菜》,边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就有了除法教学的内容,并让学生用表内的乘、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分前后两个单元进行编排,前一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除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后一单元主要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同时编排了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的前后两个单元都编排了“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但在题型结构上有所区别,前一单元是以先用除法求出
“图形与几何” 是小学各学段中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指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而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①操作“作秀”没有实效,流于形式;②“只做不运用”,学生的动手操作耗时太多,教学目标没法完成;③ “重结果,轻过
17世纪微积分的出现,是数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数学发展的里程牌。由于微积分具有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规则和步骤的非凡能力以及深遂的思想方法,它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数学以及整个科学的发展。正如美国数学家柯朗(Courant)所说:“这是一门撼人心灵的智力奋斗的结晶,这种奋斗已经经历了两千五百年之久,它深深的扎根于人类活动的许多领域,并且只要人们认识自己和认识自然的努力一日不止,这种奋斗就将继续不
一、缘起:“乘法分配律”的两次对比教学  灵活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从两个研究方向进行了研究。  (一)两次对比教学  1.第一次对比教学  研究主题:言语在数学概念形成和符号化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过程: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两个组选取的学习材料、课堂结构完全相同,区别只在于实验组没有出现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叙述。  研究结论:教学时只出现
[摘要]近代以来,围绕儿童发展问题,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发展现,并反映到相应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代表了人类对儿童发展认识的两个极端,由此形成了教育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即洛克的经验主义教育观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我们必须从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冲突的角度来理解这两个传统的哲学基础、教育观点及其影响以及由此形成的悖论。  [关键词]发展;儿童教育;预成论;经验主义;浪漫自然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