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组”设计 提升教学效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乘法分配律”的两次对比教学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孤苦的少年四处流浪、乞讨,晚上则随便找一个地方过夜。有一次,他连着几个晚上。都蜷缩在一间大饭店门廊的角落躲避风雪。  一天下半夜,睡梦中的他被饭店的保安丢到外面的雪地上。少年从梦中惊醒,气急败坏地质问保安:“我睡觉碍你们什么事,非把我丢到雪地里?”    “注:本文中涉及到的图标、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名师速写  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黄山市名教师。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总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各自的领域中行走。教师也不例外,只是教师行走的领域很特别,因为他们的脚下是最有活力、最纯真、最美好的儿童世界,每跨出一步,要么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要么会留下更多的遗憾。面对着行进中的儿童世界,他总是战战兢兢,害怕自己无意识地一伸脚,把一串串遗
对于教师的职业,古曰“传道授业解惑”,今曰“教书育人”。则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应当是如何?作为一名教师,又应如何提升自己的师德,从而肩负起传道、育人之责?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应当认真研读一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推出的《师魂——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一书,领悟为师之道的真谛。  本书著者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老师。他以
“六○六”是一种治疗由锥虫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它于1909年由德国医生欧立希发明。它的发明为人类治疗由病菌引起的各种传染病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  20世纪初,人们就知道了细菌,也了解到部分细菌会使人生病,随后,各种传染病的病菌也愈来愈多地被发现了。为了防止细菌对人体造成危害,不少医学家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向病菌进攻。外科灭菌法、防治传染病的免疫方法等先后问世,并在灭菌战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对于由
摘 要: 电阻定律是电学最重要的基础定律之一,所涉及的题型按照不同的分法可分为许多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导体形状是否规则对几道电阻定律的例题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 电阻定律;化归法;割补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79-1      电阻定律是高中电学最重要的基础定律之一,学生若对公式的理解不够准
摘 要:学生自己归纳出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老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新知识的掌握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关键词:引导;元素周期表;认识;运用  中国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1 -02     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又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正是有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学习和研究才变得有规律可循
目标:    1.积极参加活动,体验为家人准备“开饭”的快乐情绪。  2.能初步根据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  3.尝试运用手指撕纸,揪泥条,以准备“饭菜”。    准备:    1.幼儿已多次欣赏歌曲《炒小菜》。  2.大小不同的碗、勺若干(多于幼儿人数),每人一张餐垫。  3.纸条、纸片、橡皮泥等若干。    过程:    1.萌发参加活动的积极情绪。  (1)边欣赏歌曲《炒小菜》,边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就有了除法教学的内容,并让学生用表内的乘、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分前后两个单元进行编排,前一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除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后一单元主要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同时编排了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的前后两个单元都编排了“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但在题型结构上有所区别,前一单元是以先用除法求出
“图形与几何” 是小学各学段中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指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而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①操作“作秀”没有实效,流于形式;②“只做不运用”,学生的动手操作耗时太多,教学目标没法完成;③ “重结果,轻过
17世纪微积分的出现,是数学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数学发展的里程牌。由于微积分具有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规则和步骤的非凡能力以及深遂的思想方法,它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数学以及整个科学的发展。正如美国数学家柯朗(Courant)所说:“这是一门撼人心灵的智力奋斗的结晶,这种奋斗已经经历了两千五百年之久,它深深的扎根于人类活动的许多领域,并且只要人们认识自己和认识自然的努力一日不止,这种奋斗就将继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