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您舍得吗?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舍得”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愿意割舍;不吝惜。而古人创造“舍得”这个词,把“舍”和“得”对立地放在一起。没有“舍”就没有“得”,“舍”而后“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丢卒保车”就是对“舍”的肯定。舍得的真正含义是丢弃比较有用的东西,而获得更值得的东西。即舍小益,求大益。同样道理,教师也要能够“舍得”。我们要忍痛舍去多年来传承下来的教学理念,用更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理念,培养出具有个性、能够
  适应社会的一代新人。
  
  一、教师要舍得“退下来”
  
  最近上了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解决实际问题(求两个数的差),前后共上三次:第一次设计时,力图体现新理念,先是把问题抛出,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可以怎么解决。学生的方法真是不少,有分类数数法,一一对应比较法,一份一份对应比较法,同样多舍弃比较法,列式计算法……面对学生的这些方法,我对每一种方法给予了轻描淡写的肯定,接下来对照一一对应的比较图片,一遍又一遍地讲9减7就是从9里去掉同样多部分的7个。即多出2个。学生像鹦鹉学话一样重复着我的话。下课后,我错误归因为学生说出的方法太多,用的时间太长,冲淡了教学的重点。
  第二次调整设计,先抛出问题,为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太多,于是问: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很清楚地让老师看出,多出几个吗?真是如愿以偿,学生们齐刷刷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了多两个,即使个别学生按份份对应的方法摆,我也没有给以理睬,在时间上给讲算理让了路,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总算对算理有了“充分的理解”。一节课顺利上完了,之所以顺利就是学生没有跑出我这个“如来佛”的手心。就在自己沾沾自喜之余,一位特级教师,听课后给我提出建议,能不能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明白的方式去解决,我立刻有根有据地说,那样讲过,前面处理解法上太费时间,算理讲得少,学生不能明白。特级教师听后,为我支招:“你想,方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他能不明白算理吗,他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不信你就让学生自己去说,但是老师一定要倾听,要在啃节儿上帮助学生引导、点拨,来提升这节课的知识点。”一言拨千斤,我明白了,原因还是教师没有退下来,没有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特级教师的指点下,我再一次更改教学设计,还是像第一次那样抛出问题,让学生寻求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让学生讲清算理,这一次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算法有没有道理,通过教师的提升,让学生明白列算式解答,是对以上几种解法的浓缩、归简。
  反思三次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上教师勇敢地退下来,人人都知道是教学中必须做到的,但是我们真地退下来是何等困难,教学定势限制了教师的放,总是觉得千学万学就是学知识,教师是最清楚知识的要害在哪儿的,教师不敢退,学生怎么能进呢?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宽泛的探究空间,然而有的教师不能够脱离陈旧的理念,上课仍然要拿着两本书,拿着新书进课堂,照着旧教材讲课,因为旧教材给教师规定的比较细致,每一步怎么做说得很详细,教师觉得有依靠,讲起来有章有法。新教材之所以留白,就是让教师发挥,就是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重组,将课堂教学进行到极致,真正的做到以生为本,如果老是用旧教材做拐杖,教师不但会退步,课堂也永远不会有生命。
  
  二、教师要舍得“蹲下来”
  
  在学生面前,教师占有天然优势。为了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弯下腰、蹲下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是被提倡的师生交流方式。记得一次去听一年级的数学课,一位教师很和蔼、亲切,学生特别喜欢她,她的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达到了98%。在学生活动时,这位教师走进活动小组,蹲下来倾听组内的发言。下课后,我把课堂上的发现,进行了调查,问学生:“你们喜欢这位老师吗?为什么?”童言无忌,“她漂亮”“她温柔”、“我爱听她说话”、“她喜欢我”……这才是学生心声,这才是孩子的真情。无疑,教师蹲下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与感情,“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古训,可是现在的教师,为什么做得这么难呢?
  身体“蹲”只是形式,“心”蹲下来才是实质,课堂上教师放下架子,不能盛气凌人,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从观点上体现师生平等,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吴正宪老师说过:“教师要想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成为课堂教学的热心参与者,就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潜能。教师要精心地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给孩子们一个探索学习的自由环境,使他们敢想、敢说、敢碰、敢挑战。”可见,教师“蹲”下来多么的重要。
  讲《二十四时计时法》时,我事先考虑到,当今是电子、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学生对24时计时法想必有一定的认识,于是我进行了前期摸底,果不其然,一班32名学生,其中有一半的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间。针对调查结果,我设计的24时计时法的教学,就是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给出钟面所表示的不同情境的时间,学生看到晚上10点的时候,有的学生用“晚上10:00”表示,有的学生用“22:00”表示,针对后一种计时方法,我追问,“你的这种写法和别人的不同,你是怎么知道还可以这样表示的”,学生就说在“电视上看过”,再问,“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22怎么出来的”,学生会很形象地讲解24时计时法:“过中午后时钟开始走第二圈,下午的一点就是13时……”多么好的学生啊。课上我耐心地听着学生讲解,还频频点头赞扬。这一节课,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我把学生不再看成是灌输机器,把他们看成和我一样棒,学生学得轻松,我也获得了幸福与快乐。尊重学生的观点,给学生成就的机会,让师生平等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价值的课堂。
  
  三、教师要舍得“站出来”
  
  经过新的课程改革的洗礼,在多数的课堂上,教师们都在努力地放手让学生探究,让学生走上讲台。在评课中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学生放的还是不够”。的确,像我们工作二十几年的老教师长期受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时改过来不是很容易。但是为了体现新理念,在课堂上教师退下来就不敢再站出来,眼睁睁地看着学生偏离知识点,越跑越远也不肯上前拉一把,显然也是不对的。我想不管是“放”,还是“扶”都要有它的度,“扶”多了就是“牵”,“放”多了就会“倒”。
  数学是一门逻辑科学,十分严谨,课堂上当学生跑偏或在同一层面不能提升时,教师要适时地站出来,把学生引向正轨。一位年轻的教师讲《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到了推导公式这一环节,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用任意个小正方形摆出三个长方体,对照摆好的图形,找到长方形的长、宽、高是多少?体积又是多少?填在表格里,然后找到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推出体积公式。在直观图形的支持下,这个表格不难填,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在表格的支持下,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公式自然推出,教师没有牵着学生一步一步的推导。课后教师反思说,学生虽然会计算,感觉公式的推导过程没有落实。我问这个教师,公式的推导难在哪里呢?你该让学生探究什么呢?探究的实质不是得出公式,当学生得出体积公式的时候,教师要扶一下,为什么长×宽×高=体积,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对照自己摆的长方体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通过小组交流,真正明白长、宽、高是怎么来的,长、宽、高的积实际求的是1厘米小正方体的个数,得出体积公式。可见,放学生是有度的,教师要看时机出击,别看着学生要“倒”,教师都不舍得站出来扶一把。
  
  (作者单位:北京市北京小学大兴分校)
  
  (责任编辑:中和)
其他文献
一  郑敏19岁通过西南联大入学考试,被外文系录取。报到注册那天,她转入哲学系,改修西方古典哲学。  大学三年级,在德文教授冯至的指点和鼓励下,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作。1947年,她的诗歌作品结集出版,收录于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十辑,题为《诗集1942—1947》。此时,郑敏不过27岁,俨然中国新诗界的一颗新星。  郑敏的诗作从一开始便风格鲜明,被称为“用清明的数学家的理智来写诗的诗人”。诗人
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让人在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中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生活。只有把教育视为一种生活,教育才能回到它的本真状态,教育者才能在教育生活中获得身心的健康与快乐。   “道”是万物的最深层本质所在,求“道”乃是对万物内在本质或规律的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受到哲学滋养的教育思想家很多,他们著述颇多,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在这些著作中,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人类,去审视儿童,去构建他们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大厦。    一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理想国由三类人组成,即哲学家、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据此,他提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人的教育理论。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
紧紧地握住它  任凭地动山摇  飞石如雨    紧紧地握住它  任凭楼倒屋塌  黑暗如漆    我要高高地飞去了  我要远远地飞去了  带着我钟爱的笔……    此刻  我要用我钟爱的笔  给同学留下百花  给校园添上新绿  给老师写下祝福  给妈妈刻上悄悄话    我还要  留下给救援者的感谢  我还要  留下给幸存者的鼓励  我要留下的  有许许多多啊  我要带走的  仅此唯一    无论到哪
教育,与谁共鸣?    曾让学生作文,命题要求如下:钱钟书有《写在人生边上》,刘亮程有《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在18岁门槛上,请补充并写作“,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大致类同:“奋斗,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坚强,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学习,我今生今世的证据”、“记忆,我今生今世的证据”……  太宏大的用词,太冰冷的表达。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何似在人间!  生命,竟在思索间滑向空洞,丧失了生命
一、教师素质的统一评价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优秀教师的素质、优秀学生的素质、优秀校长的素质,以及优秀家长的素质,并于1991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人才素质研究》。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又有所改进。在《给教师的20把钥匙》一书中,我们提供了10个问卷的调查统计的结果,其中包括学生认为的优秀教师的主要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调查结果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the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KSG)前身是建立于1936年的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研究生院。其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类职业硕士项目连续多年被中立的高等教育权威测评机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评为全美第一,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一大批领导者、公共管理人才。[1]究其成功秘诀,可涉及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中,特别重
拿起画笔,治愈“牛皮癣”  “70后”的杨叶出生在山东淄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学习绘画和音乐,长大后成了一名独立音乐人、画家、班卓琴“玩家”。工作之余,杨叶喜欢四处行走,用心观察日常中人们不太留意的事物。2016年,杨叶行至云南,他被这里的秀美风光和乡村慢生活吸引,将工作室搬到这里,并定居于此。  一天,杨叶和7岁的儿子外出散步。在一个巷子口,儿子突然停下脚步,拉扯着杨叶的衣角问道:“爸爸,
我们经常处于工作调动的状态,身边没有可依赖的亲戚,家务及育儿都是我们夫妇一路扛过来的。  老公比我挣得多,所以他负责工作挣钱;我更擅长照顾孩子,所以家务及育儿由我负责。我们在分配职责时还挺开心,可之后我也开始工作,内心就有点不平衡,牢骚不断。“我工作都很累了,为什么我回到家还要做家务?”身体或精神方面一旦失去平衡,人就会焦虑急躁,家庭氛围就会变得不和谐。  即便平时很温厚的人,有时也会精神崩溃,特
英雄难为:他真的不想再做顶梁柱  宋峰是一家大公司的区域副总,事业有成,同时,也是许多人眼中的好丈夫、好爸爸。他是全家人的开心果,常常在家里逗得妻子和孩子乐不停。  然而,半年前,妻子明欣发觉老公变得跟以前有一些不一样了,不怎么爱说话,更是很少跟大家逗乐,整个人变得很沉闷。这些变化宋峰也心知肚明,然而就像一发不可收的失眠一样,他尝试了各种办法,甚至半夜开车到外环路上嘶吼呐喊,也对自己的状态没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