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师资构成分析及启示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c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the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KSG)前身是建立于1936年的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研究生院。其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类职业硕士项目连续多年被中立的高等教育权威测评机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评为全美第一,为美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一大批领导者、公共管理人才。[1]究其成功秘诀,可涉及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中,特别重视聘任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来自于政府部门和公共或私营部门的领导兼职教师。
  
  一、肯尼迪政府学院师资构成分析
  
  肯尼迪政府学院现在的口号就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用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小约瑟夫
其他文献
在我的朋友中,有許多值得佩服的优秀者,小玫便是其中之一,她赴海外留学并定居,嫁给了一个帅气的老公,生了一对可爱的宝宝,事业和生活都顺利,并且仿佛启动了逆生长模式,原本美丽的相貌多年不变,把我等同龄人反衬得灰头土脸。  也许为了缓解大家的羡慕嫉妒,在一次聚会上,酒至半酣时,她讲了自己人生中最悲伤的一件事情,那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如一个岔道口,改变了她一生的走向。  所有的事情,都缘起于一碗饭
她是文坛“劳模”,从25岁发表人生的第一部作品到现在,作品已经超过1000万字;她的笔触总是停留在社会基层的民众,描绘众生百态,展现喜怒哀乐;她的作品没有轰轰烈烈的描写,只在细腻生动、柔软平和间映照出时代生活的巨变……长篇小说代表作《城市表情》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短篇小说代表作《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知青经历是宝贵的人生积累  十几岁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笔者长期思索的问题。高效课堂必须充盈和谐,只有支撑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协调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联想到我们的数学课堂,由于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存在偏颇,导致教学偏离了主航道,诸多不和谐因素充斥于课堂,因此产生的内耗力,又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现结合学术的观点和见解,联系我们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抬頭望天,辽远阔透,清朗高昂,突然间有一首悠扬的歌曲好似在耳边徘徊,让这片土地回荡着绵延情感,也让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成为长河中彼此携手的同路人。  时光如沙漏,一点一滴渗透着匆匆而过的岁月,我们希望从中找到一份别具一格的力量,能够为彼此的心头点起一盏星光。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坐下来聊聊天,说说生活,谈谈天地。有人说:“能品茶米酱醋茶,便知人生滋味。”而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努力去做的,就是将人生中这些
一  郑敏19岁通过西南联大入学考试,被外文系录取。报到注册那天,她转入哲学系,改修西方古典哲学。  大学三年级,在德文教授冯至的指点和鼓励下,她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作。1947年,她的诗歌作品结集出版,收录于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十辑,题为《诗集1942—1947》。此时,郑敏不过27岁,俨然中国新诗界的一颗新星。  郑敏的诗作从一开始便风格鲜明,被称为“用清明的数学家的理智来写诗的诗人”。诗人
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让人在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中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慧与诗意的生活。只有把教育视为一种生活,教育才能回到它的本真状态,教育者才能在教育生活中获得身心的健康与快乐。   “道”是万物的最深层本质所在,求“道”乃是对万物内在本质或规律的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受到哲学滋养的教育思想家很多,他们著述颇多,其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在这些著作中,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关注人类,去审视儿童,去构建他们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大厦。    一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理想国由三类人组成,即哲学家、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据此,他提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人的教育理论。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
紧紧地握住它  任凭地动山摇  飞石如雨    紧紧地握住它  任凭楼倒屋塌  黑暗如漆    我要高高地飞去了  我要远远地飞去了  带着我钟爱的笔……    此刻  我要用我钟爱的笔  给同学留下百花  给校园添上新绿  给老师写下祝福  给妈妈刻上悄悄话    我还要  留下给救援者的感谢  我还要  留下给幸存者的鼓励  我要留下的  有许许多多啊  我要带走的  仅此唯一    无论到哪
教育,与谁共鸣?    曾让学生作文,命题要求如下:钱钟书有《写在人生边上》,刘亮程有《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在18岁门槛上,请补充并写作“,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大致类同:“奋斗,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坚强,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学习,我今生今世的证据”、“记忆,我今生今世的证据”……  太宏大的用词,太冰冷的表达。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何似在人间!  生命,竟在思索间滑向空洞,丧失了生命
一、教师素质的统一评价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优秀教师的素质、优秀学生的素质、优秀校长的素质,以及优秀家长的素质,并于1991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人才素质研究》。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的研究又有所改进。在《给教师的20把钥匙》一书中,我们提供了10个问卷的调查统计的结果,其中包括学生认为的优秀教师的主要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