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低年级古诗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q2006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古诗对一个人的文学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是感情的种子,又是智慧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评议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古诗教学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古诗难教难学。对低年级小学生古诗的启蒙教学,更要注意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要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激发学生想象、体会古诗优美的意境。下面,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草》的课堂教学为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兴趣,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做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在校园里、教室中不妨悬挂、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书法作品,并定时进行更换;花木上悬挂的标牌除了介绍植物学的知识外,还可以附上一首以它为题材的小诗;语文课前提倡读背古诗;利用周会课、活动课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诵读活动……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如《草》的教学,在讲解“离离原上草”这一诗句时,我借助录像,把一片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画面有声有色,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草原上的草长得多么茂盛啊!感情真挚,抒发自然,表达多样。在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辅以简笔画,简洁明了,学生兴致盎然,脱口而出:野火只烧掉了草的茎和叶,草保住了根,就保住了自己的生命。来年春风一吹,春雨一下,草又能长出新叶来。学生抒情而发,摆脱了机械的翻译,冲破了固定的句式。
  二、发挥朗读的作用,以读为本,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古诗有它独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更是理解古诗的重要手段。古诗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诵读,如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配乐诵读,运用多媒体调出动画、图片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低年级学生自身的语言积累不是很多,如果一开始教师就讲解诗意诗境,肯定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只是听得一知半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抓准诗的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反复练读,由读好诗韵,到读准诗意,再到读出诗境。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刚打开课本初读古诗时,我便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不加字减字。自读后,再指名个别读,此时要求一句一句读正确,注意词的连贯,按标点停顿,找到朗读古诗的一般节奏,其他学生互相评议,让他们指出或纠正读错、读破的字词,这时教师可在黑板上标画出相应的节奏符号。如《草》一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一来,学生就更直观了。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表情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识写结合,指导书写,以识写为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认识生字和指导书写生字的环节,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和写字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古诗教学中一定要匀出一定分量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认真书写生字。尽管学生在初读、细读、品读诗文中,早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这时他们对生字的认识只是一种轮廓印象,要继续对字形做分析,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印象。因此,古诗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指导,教给学生有关汉字笔画笔顺的基础知识和书写汉字的方法。
  如学习《草》一诗时,可在学生对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指名读完全诗,集中认识“枯”“荣”两个字,识字交流的同时就指导书写“枯”“荣”。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教师再板演示范,然后放手让学生试写一个,同桌互评,最后纠正写美观。每次书写前,教师应强调学生的坐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书写后,当堂相互评价,纠正错误。这样把写字过程穿插在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学生脑力劳动得到调节,情绪高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识字写字能力。
  四、引导学生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学习途径。在诗歌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实践活动,培养想象力和说话能力。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感知的特点,做到以图导读,启发想象。人们称赞一个地方景色美,常会用上“如诗如画”。一首诗是一幅画,一幅画也是一首诗。教材的编者给每首古诗都配上了一幅幅生动精美的画,这更好地配合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诗句。同时,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诗意时,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大胆发言,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迸发。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实践活动,我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话能力。在教学《草》后,让学生到公园去观察草,观察小草冬天的“枯”、春天的“荣”,使学生深深感到草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此刻,教师顺水推舟:如果人有了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更为可贵,更加值得我们敬佩了。进而激励学生向草学习,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一个顽强不屈的人,把学生的思维、激情推向高潮。自此,学生想到白居易,就会想到古诗《草》,想到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学生顽强的品格、不屈的精神自然形成。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低年级古诗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低年级古诗教学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先是充分地读,然后是充分地说,最后是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今后的古诗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保留学生学习古诗的极大兴趣,使学生充分地遨游在古诗的文化海洋之中。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注意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动手、多体会、多积累。诗歌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掌握学习古诗的技巧,逐步形成学生的一种技能。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将作者浓厚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我们通过朗读、体悟和回忆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时,他们才能回想起自己生活中那感动一瞬的细节,而那一刻,再将这种感情凝固于笔端,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次抱母亲》为例来讲述。  一、读课文  课文中,作者回忆与母亲生活几十年时是这么说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拉着我的手,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
区“领航杯”教学大赛,均为骨干竞技,课题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鸟语》。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应该不难教,但很多老师一开始就不知道究竟应该教什么。于是,我和老师们共读、共教、共研,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时光。如果说“聊读中解码文字,追忆里品味真情”是此课的境界,那么追本溯源,应是备课过程中的磨砺。  一、语文被品德化的教学现状  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文中哪些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小学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块“处女地”。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生活体验,使得他们的语文思维呈现出了多样性、灵动性、发散性等特征,因此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番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性和学生语文思维的流动性使得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随机应变”。让语文课堂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再具有“张力”和“弹性”,让学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要全面发展学生语文基本技能,培养基本素养。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连基本的语文能力都不能达到,常常游走在课堂阅读的边缘,制约了教师在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引导。如何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笔者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现从自己在《船长》的课堂阅读教学实践入手,来谈谈关于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初读悟体验,抓好基础内容  《船长》这篇文章设计非常独特,堪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经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主题单元“过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本文少有浓墨重彩的大力渲染,处处点到为止,体现了老舍先生的写作特点。新课标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下面,笔者将以《老北京的春节》一课的两个片段教学为例,略谈自己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商榷。  片段一:学习第2自然段(课文: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创新是民族生存进步的动力,而教育是民族兴旺发展的灵魂。创新的教学活动就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活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当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探索,在理论中升华,构建别有洞天的创新教学舞台。  一、教师在创新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求  1.尊重学生人格,使学生个性得到解放  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合作学习,感情上会
在当下的童话教学中,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没有从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样式出发,没有基于儿童的特点及儿童的需要设计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童话教学课堂,导致课本中的童话对儿童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下面我结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三个小伙伴》这一课例,谈谈基于儿童的童话教学。  一、创设童话的情境,激发儿童的阅读力  师: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谁来了?(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只见小野猪拱起尖尖的嘴巴开心地跑来,小袋鼠挺着自己
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魔术棒一点总是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经常挥一挥“魔术棒”点“词”成金,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中一个个生动的词语,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一、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是很高,对一些比较陌生、比较抽象的词语,他们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品析词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
曾有幸听了南通名师郁红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听后受益匪浅。郁红老师这节课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美,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学生徜徉在诗意润泽的课堂中,既通过读感悟了课文,又提高了写的能力。我觉得,郁老师这一节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特色一:以多媒体为载体,精心创设柔美意境  【教学片段】  师:播放柔美的音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书中插图)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
新课改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教学的全面性、整合性、有效性。综合性本是语文学习最本质的特点,它指的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综合。设置综合性学习对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审视当前语文课堂,因片面理解“综合性”,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一些怪现象。  一、看似以学定教,实则学路一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