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码:突围语文的被品德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4257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领航杯”教学大赛,均为骨干竞技,课题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鸟语》。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应该不难教,但很多老师一开始就不知道究竟应该教什么。于是,我和老师们共读、共教、共研,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时光。如果说“聊读中解码文字,追忆里品味真情”是此课的境界,那么追本溯源,应是备课过程中的磨砺。
  一、语文被品德化的教学现状
  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鸟的爱?同学们都抓住文中“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等情感性强的语句来谈体会,对燕子、布谷鸟、喜鹊等的鸟语却忽略了。读到“我”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时,他又问“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却沉默了。最后朗读结尾“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时,虽然他强调“让我们读出作者对鸟的爱”,但学生还是无法入境。
  反思该老师的教学,从教学的原点“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到教学的终点“学生似乎还只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课堂缺少语文味,充斥了空泛的情感,即被品德化。究其原因,是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缺乏认识,不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二、文字解码——语文的教学之本
  1.教师要做什么
  第一要思考“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老师要会“采点”,即拿到课文后合理选取教学重难点,设计词句训练,既关注内容,即课文写了什么,又关注表达,即课文是怎么写的,还关注写作意图,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语文老师要顺着语言文字走,顺着文章脉络走,顺着作者的意图走。
  再说《鸟语》,我试图破译文本密码:文章开宗明义,点明“我”爱鸟。燕子与公冶长的对话激发了“我”与鸟儿交谈的欲望,从此一发不可收。“我”与布谷、喜鹊的交谈是详写的,有趣耐读,“我”更从鸟语中得到了启示。教学的重点就应是通过品味“我”与鸟交谈的过程感受趣味,得到启示,体会“我”的爱鸟情感发展之路。
  第二是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和“我”一起爱鸟,和鸟儿交谈,那课堂是灵动的;如果学生能在和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反复品读鸟语,直至感悟意蕴,那课堂是有趣味的;如果学生能完成“读场景”到“写场景”的过渡,那课堂是有效的;如果学生还能从鸟身上得到启示,并领悟到“我”爱鸟其实是在思乡,那课堂是生长的。不过,这些过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训练。
  基于此,我设计教学:通过公冶长的故事把学生拉入爱鸟的情境;在品味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过程中,感悟鸟语的魅力,习得表达方式;拓展想象“我”与其他鸟儿交谈的场景,读写结合;最后通过排比感悟作者从鸟儿身上得到的启示。
  2.学生要做什么
  现在的学生,是时候从“无码时代”或“被说码”课堂中走出来了,过上与教师“同解码”的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从而感悟到课文语言的精准,步入语文课堂应有的读文时代。
  三、语文教学的“三个走向”
  1.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语文课,尤其是阅读课,应该是品词析句、畅游文学、积淀文化的课程,教师要让每一堂课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使课堂呈现应有的理趣,如语言表达、朗读感悟、写话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圈画批注、写体会等;让学生在反复涵泳鸟语的过程中增强语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多种手段,在解码中走向母语家园的深处。
  2.在聊读中走进儿童心灵
  如果文本本身是有趣味的,那教学一定也要充满趣味。母语教育必须把儿童当成“完全的人”,时时考虑他们的阅读感受。在聊读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儿童,具有探究性,既要有阅读共鸣,也要有阅读争鸣,引导学生自我怀疑,走向自我理解。比如品悟作者与布谷鸟对话的内容时,我设计的提问是:“明明是‘布谷布谷’,怎么在作者眼里就变成了‘种田织布’、‘勤劳刻苦’?”问在儿童的兴趣点,问在理解关键处,问在语言发展处,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轻松地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真是快意无限!课堂达到了和谐共生的效果,成了学生生活的场所,作品、读者与作者互相交融。
  3.在品悟中走向课堂理解的深处
  阅读教学是理解的艺术,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理解。现在的孩子和鸟儿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与鸟儿交朋友,先是布谷鸟、喜鹊,最后与所有的鸟儿成为好朋友,与大自然成为好朋友,再加上那份悠悠的思乡情,就是天人合一的禅趣,也是教学期许的最高境界。
  一个课例虽不足以把“文字解码”阐述透彻,把“聊读”艺术展示出来,改变语文被品德化的现状,但磨砺的过程即为自我成长的过程,探索与坚守也将是我们应坚持的态度。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要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该学段的认字量占到了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这个数字足以证明低年段识字任务的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完成听说训练的同时完成识字任务,显然是个矛盾点。陶行知为此提出了要关注生活,从生活入手,识字生活化的观点。  那么如何弥补课堂识字的不足呢?笔者认为,要找准生活识字的根,架起识字的桥,在学以致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文本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它是编者根据一定的目标,用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文字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个语文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指导学生阅读,但常常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歌德曾说过:“文字人人都认得,关键是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作为一名教师,寻找文本的突破口,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实现
作文内容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次习作,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让儿童保持想象力,并有效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这不仅对儿童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利,而且对儿童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将产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学亦然。观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专注于文字的识记与文段的背诵,学生之于阅读却是走马观花,不知其美,不知所学,转身即忘。要改善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层级阅读教学是剂“良方”!如果把文章阅读比作高山的话,那么层级阅读教学便是上山的台阶,拾级而上,便能由表及里,领略别样美丽。本文以苏教版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为例,分析如何逐层递进,实现阅读层
习作内容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他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选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如果你觉得还有其他的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一说。要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要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表现出来。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能写出内容新颖、构思精巧的文章,是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并注意观察。因此,教师要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就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  一、自由度——让学生的思维驰骋  在指导学生描写一处家乡的景点时,在描写枫树湾这一处时,学生写出了精彩:“微风一吹,树上的枫叶有的沙沙作响,像在演奏欢迎曲;有的缓缓落下,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无数片枫叶落下
苏教版第十二册《孔子游春》一文,描述了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春的情景,通过对赏春、论水、言志这三个场景的描写,表现了泗水河畔盎然的春意和师生间浓浓的情谊。文章语言优美,说理透彻,师生的深情如同清泉缓缓流淌在字里行间。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载体,以走进语文的广阔天地,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一、搜集、处理信息,构建展示自我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前不久,在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建成“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研讨会上,著名特级教师杨献荣为我们执教了《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沪教版)一文。课堂上,明了的三次阅读(初读——再读——三读),简单的三个板块(粗知内容——体悟情感——学习表达),递进的三层问题(课始发问——以问追问——以问教问),真正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明白了文本“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杨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撩起了阅读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这种交流更加顺利、通畅。除此之外,最有效的增进师生双向互动的方法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疑点进行讨论,对学生的状态即时评价反馈,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的课堂提问似乎依然“枝繁叶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将作者浓厚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我们通过朗读、体悟和回忆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时,他们才能回想起自己生活中那感动一瞬的细节,而那一刻,再将这种感情凝固于笔端,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次抱母亲》为例来讲述。  一、读课文  课文中,作者回忆与母亲生活几十年时是这么说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拉着我的手,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