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科学有效教学的探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新课程下的初中科学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致力于全面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此,初中科学教师应当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不断加强对科学教学特点的研究,设计与科学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手段,运用新课程理念去实施科学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实施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科学教学中切实将观察和实验放在基础性位置,随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与实验类的习题显著增加,通过实验所取得的感性认识的逐步积累,对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而且能够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初中科学课程高度重视初中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而安排了许多实验内容.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来进行教学,其效果一定会更为理想.
  一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学生的亲身操作,不仅能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从而引起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做好实验的兴趣和技能.例如,在初中科学七年级上“汽化与液化”的讲授中,特地增加了几个关于教学内容的小实验,像“用纸锅烧水”、“鱼如何在沸水中生存”、“用冰水煮开水”等等,让学生在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增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解释其中存在的现象与规律,还增进了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二是结合综艺表演辅助课堂教学.在教学“物质特性”后,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名为“油锅取物”的综艺表演.当表演者从沸腾的油锅中伸手取出物体后,仍然是若无其事的表情.这让学生在惊叹的同时,深入思考其中所蕴涵的物理知识.究其原因,因为油锅中的液体是油与白醋的混合物,而油的密度很小,就会漂浮在白醋的上面,而白醋只要在40℃~50℃之间就会沸腾,所以表面看起来是油在沸腾,而事实上是白醋在沸腾.当表演者伸手到温度为50℃左右的液体中取物时,虽然会感到热,但是肯定不会烫伤皮肤,再加上表演者训练有序,动作很快,所以不会产生什么危险.同理,在九年级的教学中,在教授了酸碱盐的有关知识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清水变牛奶”等综艺节目.这些融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活动,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吸引了初中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对教学信息的反应.
  三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上课的开始,就可以做一个实验:教师拿一根不太粗两端有开口的玻璃管,直接插入盛有着色水的杯子中.在玻璃管的上端吸气,可以看到着色水被吸了上来.此时,教师用手指堵住上端的管口,再将管提到杯子外面,尽管杯子的下口是开着的,但是水并没有流出来.如果这时把堵在上端管口的手指放开,水就会从管中流出来.在做好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将演示过程中所看到的种种现象分成几个小问题向学生发问:从玻璃管的上端吸气,管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上端的管口用手指堵住之后,水为什么没有从下端流出来?手指放开之后,水为什么又流了出来?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只要学生存在疑问,就会对实验中所研究的对象产生兴趣,而当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充分提高,这样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兴趣引入了科学课程的教学之中.学生在对演示实验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从而为理解与掌握好教材的内容准备了条件.实验教学这种形象直观而又与抽象思维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科学素养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可见,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应用探究式教学
  
  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获得与理解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通过与其他途径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当学生对一个现象有了较多的感性经验之后,与探究相比较,讲授会是更为恰当的途径.但是,对于下述内容,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将更加合适:
  一是基本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建立;
  二是开展探索性实验;
  三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科学问题.
  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时较少,因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教学的时间很难控制,容易出现拖课等现象.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笔者采取了将一堂课内容分作两次来上的办法,这既必要,也值得.
  
  三、渗透科学方法
  
  科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层次上,还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进行猜想和假设,随后制订计划、设计实验,再进行实验,作好记录,并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开展评价、交流.例如,“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摩擦相关的事例,再让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具体有哪些?学生的回答会很多,这时就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再着重提出,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值得注意的控制变量法.此后,教师可以根据控制变量法的相关要求,教会学生制订计划、设计出合理的实验.具体来说,教师可将全班所有的学生分为几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研究一个子课题,也就是研究影响摩擦力的一个因素.然后,让各个组分别设计出实验方案,在组内开展交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接下来做实验,经过分析论证之后得出结论,最后交流、评价.如此,教师就在教学中渗透了科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酒庄数量的日益增加,葡萄酒旅游已成为休闲度假的潮流。本文提出了可持续型酒庄开发、个性化服务设计、全方位营销等方法来推动“旅游 葡萄酒”的酒庄发展模式,致力于通过文化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赋予中国酒庄旅游的独特吸引力。  关键词 葡萄酒庄;旅游产业;个性化服务;体验  中图分类号 F426.8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
摘要 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与单一水稻种植相比,可增加经济效益3万元/hm2。本文总结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包括水稻种植技术和小龙虾养殖技术,以期为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196-01
摘要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泉塘村开展食用菌产业扶贫实践,采用“政府 科研机构 村干部 示范基地 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高校科技人员指导,村干部带领贫困户有计划地进行平菇及香菇生产,使得贫困户掌握一门技术,开辟一条增收新途径,取得良好的扶贫成效。本文阐述了泉塘村发展食用菌产业扶贫优势,介绍了泉塘村食用菌产业扶贫具体实践,包括前期准备、平菇生产、香菇生产,对扶贫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淮北麦—玉全程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模式优化(2018YFD0300901-5)”在蒙城、涡阳的实施情况,通过麦—玉全程机械化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模式的集成应用,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和生产效益,达到了绿色增产、节本增效的目标,圆满完成课题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小麦;玉米;技术模式;成效;淮北地区  2019年度在安徽
摘要 酿酒葡萄生青果粒不仅影响果实产量,也严重影响果实的酿酒品质。本文介绍了葡萄生青果粒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葡萄优产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词 酿酒葡萄;生青果粒;形成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6-0060-01  Abstract The green grains of wine
摘要 本文建立了鸡肉中金刚烷胺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经过1%乙酸乙腈提取,C18柱净化,以及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分析,优化了质谱的分离参数。结果表明,金刚烷胺在1~100 μg/mL范围内线性满足要求,相关系数r为0.998,定量限为1.0 μg/kg。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鸡肉中金刚烷胺药物残留检测要求,为鸡肉中金刚烷胺药物检测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关键词 金刚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的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化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精心准备,自如调控课堂.    教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艺术,需要教师认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学校展开的教学研讨,新的理念,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可是随着研讨的深入,透过“热闹”的课堂,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失去了课堂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
摘要 天冬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药材,常用于美容养颜。内江市是天冬的道地产区,本文根据内江地区天冬生产实践,结合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内江天冬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种质资源、栽培管理、组织培养、加工炮制等关键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内江天冬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天冬;栽培技术;加工工艺;研究现状;展望;四川内江  中图分类号 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