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入历史”策略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w0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中,初中学生由于受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很难激起对历史课学习的热情,难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如何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获得深刻的体悟?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民族荣辱观?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神入历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神入”(Empathy)一词的本意是指“同情、同感、共鸣”,引申为“感情移入”,即“同情地了解,设身处地想象”。“神入历史”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20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的历史课程改革中,神入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历史思维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被引入历史教育领域,且很快成为历史课程改革中的焦点之一。历史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神入历史”,对历史的学习与探究是十分有效的。以下笔者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为例,谈谈“神入历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立足课标,创设“初入”情境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日军侵华战争和侵华罪行。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国破家亡的苦痛,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同时,要求能够联系当前中日交往中的一些事实,驳斥侵华日军的荒谬言论,提高运用史料进行分析和鉴别的能力。因此,这堂课具有特定的情感要求和能力要求,而通过“神入历史”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考虑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不忘历史,学会以史为鉴,并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同时又要联系中日交往这个当今中国外交的一个热点问题,这堂课在运用“神入历史”策略时,首先需要创设历史情境。因此,笔者决定以一个《爱我中华,抵制日货》的动画引入。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动画中青岛市民抵制日货的游行活动场面,由今溯古,引出南京大屠杀和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等内容,从而进入新课的教学;二是以“爱我中华,抵制日货”的主题和《爱我中华》歌曲奠定爱国主义的基调;三是为课堂最后关于如何正确对待抵制日货问题的讨论作好铺垫。但在试讲过程中,笔者发现《爱我中华》歌曲的旋律太过欢快,与课堂主题相冲突。经过再三斟酌,笔者改用了音乐电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以历史图片再现“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历史片段,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个初步的印象,并通过音乐的感染,奠定深沉的爱国基调。
  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情境设计很好地激起了学生对历史的好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了严肃深沉的初步感性认知。
  二、多维感知,激发历史共鸣
  感知是思维的前提、情感的基础。通过多种感官,多维度地接受各种历史信息的刺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历史的想象、情感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真正达到“神入历史”。“神入历史”作为学习历史的方法和策略,涉及对过去人们行为的理解,其首要特征是想象。历史想象需要以历史证据为后盾,不能凭空想象,历史证据来自史料。因此,多维度感受史料是学生“神入历史”的依据所在。
  初中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发展中,因此史料的选择如能以真实动态来再现历史,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走向理性分析,则必将有助于有效地深入历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教学涉及的“南京大屠杀”有多种视频资料可以使用,但是这些资料有的经过了剪辑和添加,有的经过了艺术加工。经过思考,笔者选择采用最为原始的资料,即由当时的人留下来的资料。因为这样的材料最贴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最有助于学生深度“神入历史”,也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严谨性。课堂上,在观看了目睹大屠杀的外国人在现场拍摄的镜头时,学生有了真实的历史感受,体会到当时战争带来的赤裸裸的杀害和身处其时的人们的无助与绝望。
  除了视频材料,还可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让学生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在“731部队”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细菌战令人发指的罪行,笔者找到了电影《黑太阳731》的影视资料。但资料中有些镜头太过残忍和恐怖,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心理上可能会难以接受。所以最终决定舍弃。但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这段历史的残忍现实呢?笔者找到了一段合适的音乐来映衬史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视觉冲突强烈的黑白文字和旧照片,配以低沉震撼性的“The Mass”音乐,课堂效果不错。从学生的课后反馈来看,他们对“731部队”的印象非常深刻,进而激起了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仇恨和厌恶,对当时无辜人们的不幸遭遇怀有了深切的同情。
  总之,通过以包括图像、实物、口述在内的史料作为历史依据,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感知历史的真实,提高“神入历史”的能力。而课堂上真实的“神入历史”,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在这一课的学习后,再也没有学生对抗战时期的历史抱有玩笑的心态了。
  三、主动探究,体味“神入”真髓
  “神入历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就是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置入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考察。在课堂上,学生主要是跟着教师“神入历史”,在教师提供的历史情境和史料中体验与理解历史,这样的“神入”毕竟是有限的,而有效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作业对学生“神入历史”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历史研究性学习作业是让学生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依据史料,大胆想象,充分感悟,积极参与构建对历史的某种看法。它通常借助想象假设的方式让学生神交古人,做古人的代言人,当然,这种想象假设必须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在形式上,它可以是一则日记、一封书信、一个故事、一段对白、一篇演讲稿,也可以是一篇研究小论文等。
  因此,在课堂教学后,笔者布置了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作业:“选择一位身处其时的中国人,查找资料,分析他的做法和想法,比如当时作为一国总统的蒋介石是如何决策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决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想跟他说些什么?”从作业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此的兴趣度非常高,部分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整理,提升了“神入历史”的能力,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有了自己的见解。从教学的角度讲,学生理解与掌握正确的结论固然重要,但如果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认识活动,学生就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也就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证与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在历史学习中,常规的以背诵为主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触及学生的理解过程和内在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神入历史”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培养、优化、充实、提高”为指导方针,构建了教师区域性分层培养模式,并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工作,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所谓分层培养,即把教师培养分成三个层面:教师全员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名优教师再提升培养。本期“前沿”,我们约请了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员撰文介绍教师区域性分层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的总体情况,并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需要透过文本形式,穿越文本内容,抵达文本核心,而“文本细读”就是最根本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方法。“文本细读”,就是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注重细节的品味和结构的分析,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教师要在教学中以“还原”法为核心开展文本细读:细品语言,还原情趣;前后勾连,还原情感;以情入文,还原背景;合理想象,还原场景。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段落 
期刊
【摘 要】精准阅读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了阅读内容的指向性、阅读对象的具体性、阅读理解的确切性、阅读分析的细密性、阅读概括的简明性、阅读鉴赏的审美性、阅读评价的提要性、阅读探究的合理性、阅读发现的创意性等。“文本细读”与“精准阅读”的关系是:细读是过程,精准是目标;细读是基础,精准是提升;细读是能力,精准是智慧。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精准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新常态的构建,“精准”逐渐
期刊
当前,源于美国的慕课与翻转课堂,已经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那么,翻转课堂的理念如何作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翻转课堂要翻转什么?怎样翻转?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C20高中联盟的首批成员,杭州学军中学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本期“试点”呈现的这一组文章,既有学军中学陈立群校长对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解读、方法引导,也有学军中学的教师们在各自课堂上的努力探索、
期刊
翻转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先学后教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起来,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课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课上如何组织学生深层探讨;三是课后如何保证学生持续提高。下面笔者以高中语文学科为例,谈谈关于翻转课堂课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微视频  翻转课堂的微视频,可以说既受重视,又不受重视。说受重视,是因
期刊
记 者 陈校长,您好!最近,我刊编辑部收到来自学军中学的不少关于践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稿件。从稿件内容来看,各个学科都有。我想,这意味着,“翻转课堂”在学军中学已经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价值追求。  陈立群 是的。当前,源于美国的慕课与翻转课堂,已经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C20高中联盟的首批成员,学军中学于2013年12月26日承办了全国首届“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期刊
《论语》作为儒家一部经典著作,以简洁的语录体和生动的对话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展示了人物形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怎样把握《〈论语〉选读》的精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传递《论语》的核心信息呢?  一、理  理,就是理清思路。《〈论语〉选读》的编者将同一类型的典型语句选在同一课中,并以课题的形式来作总体提摄,使《论语》的主要思想如“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体现出来。但这种粗线条的归
期刊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打造一支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名优教师队伍,日益显得迫切与重要。一流的学科教学质量,需要一流的名优教师;一流的名优教师,才能支撑起一流的区域教研品质。  近年来,我县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工作高度重视名优教师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批各具特色的名优教师脱颖而出。目前,我县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共有嘉兴市名师1人(全市该学科唯一)、嘉兴市
期刊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笔者在一次高中英语阅读课翻转课堂的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设计课外学习材料,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完成了知识内化。以下为笔者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描述  (一)教学对象  学军中学高三(7)班学生。该班为理科班,学生高二时参加省英语会考成绩全部为A,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基本功扎实,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较强,喜
期刊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方庄教育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教育发展模式,集群建设步步深入、不断升级,已经从最初的“抱团取暖”式的、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功能的初级区域教育共同体,发展到了以课程为中心的区域生态教育共同体。现在又开始了以打通各学段学生的出口、改变区域教育结构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化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走过了一条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道路。  一、方庄教育集群的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