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ar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法等内容有全面掌控。这样才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教学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8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生活情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备课、上课、组织学生活动等环节中要注意做好准备和设计,体现教学理念、教法应用与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的创新,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一、依托教材,做好教学创新设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不应只是套用模式,而是要对教材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备课研究教材需要掌握几个维度,如教材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认知有哪些契合点要理清、课堂教学需要准备哪些教学用品要做好设计、教材配套教参需要进行科学选择等。有些教师喜欢照搬其他教师现成的教案设计,这是非常不明智的。教情和学情都存在较大差异,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掌握最前沿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相关操作。只有教师教学设计有创新,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铺垫。
  如在学习《走进秋天》相关内容时,教师搜集大量秋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对秋天的各种自然景物信息进行挖掘与整理。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并引出话题:“秋天有哪些特征?秋天能够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感知体验?”有的学生说:“树叶枯萎落下,枫叶红了,菊花开啦,都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信息。”有的学生说:“栗子成熟了,柿子红了,橡子落了,这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秋天到了。”还有的学生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水稻、花生、高粱都成熟了。”此时,教师抓住时机说:“人们在享受物质方面的丰收喜悦时,也要考虑其他方面的丰收,如学习、工作。”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在对问题的认知中,挖掘更多的创新意识,这是教师对教材进行拓展的结果。学生跟随教师设计思路展开讨论活动,这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体验。
  二、优化教法,提高学生创新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访问、调查、制作等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法进行整合与优化。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依据教学经验,对教法进行重新的组合整理,才能提升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如创设适宜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画面、动画、视频、音频等材料,为学生学习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
  在学习《说说电话》时,教师设计一个操作训练,即现场操作电话的接听与拨打,学生快速进入实践状态。有的学生用文具盒作为电话进行接听与拨打,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电话的接听与拨打的操作,动作娴熟。此时,教师提供手机,让学生现场拨打父母的电话,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让学生现场给父母拨打电话,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机会,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三、联系生活,开展实践创新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有诸多联系,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更多适合度更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教师可以将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因素有机联系起来,给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可以设计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满足学生实践生活的需要制定实践内容,如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专项社会调查、进行家庭社会访问、搜集相关材料、实地参与测量活动等,都可以获得众多创新实践活动体验,由此形成的实践认知当然是鲜活的。
  如在学习《粮食食品与健康》时,教师将学生领到附近超市,让学生了解各种食品的构成成分、营养价值和价钱,还让学生对超市服务员和部分顾客进行访问,探讨食品健康的话题,并做好相关记录。学生显得非常活跃,很快就搜集了一大批健康食品的信息。在进行信息的综合展示时,各个小组都有许多新发现,说明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自身特征,与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师应引领学生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宽度,用切实经历形成学习认知,用心去感知生活,用虔诚的态度去验证生活,建立立体式生活认知。教师综合考量教学因素,整合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学习创新意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特约编辑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直观、灵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激活思维,不断深入探究,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引导;操作;抽象;凑十法;进位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7-0010-01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注重设计动手操作活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与其他语言一样,具有艺术性。学生需要进行英语学习、交流、运用和创造,才能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引入音乐节奏,构建智慧课堂。教师从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套用音乐节奏、创编趣味音乐节奏几个方面探讨了引入音乐节奏,构建英语智慧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节奏 小学英语 教学策略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英语,是人们生活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一种语言,来自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被运用。在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提出营造生活化的英语课堂,在模拟生活的教学场景下,让学生通过完成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任务,互助合作,活用语言,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英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
2011年8月,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教育部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具体意见:“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开展书法教育是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让学生从小走“近”书法,提高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使得外语,特别是英语,成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培养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端正他们学习英语的态度,初步建立起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再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打好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让小学生用英语进行初步的日常交流对话,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
[摘 要]研學旅行在学校的常态化实施,需开发符合学校核心素养、师生切身需求和当地特色文化的固定课程来推进。这种课程就是整合社会、学校资源,利用老师、家长、学生力量,顺势借力,系统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课程。以多年实践的户外行走课程——“越走悦灵”为例,略谈如何开发和实施研学旅行课程。  [关键词]越走悦灵;行走课程;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亟待优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教学创新呢?  一、合理引导,激发探究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采取质疑、做游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拓展其思维,鼓励想象,启发他们不断创
[摘 要]“幼小衔接”课程,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所进行的包括知识、习惯等各个方面的衔接课程。“四步式”幼小衔接课程也正是针对当前幼小衔接的现状和需求,结合一定的政策背景和理论基础所提出的。特点是基于旧基础、涵盖各学科以及着眼小细节。具体实施分别为“融入、磨合、巩固、规范”几个部分。保障是关注学情,增加幼小融合;培养教师,激发丰富课堂;联合家校,共建友好环境。  [关键词]四步式;幼
[摘 要]历史题材类课文一直贯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学这类课文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通过引领学生收集材料、穿越时空、与原文对照,将语文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历史题材;收集材料;穿越时空;原文对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常常用开放和探究的心态思考问题,以想象代替创新。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练习动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注意把握尺度,加强指导和监督,并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切不可盲目地让学生根据想象练习,要注意想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将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立定跳远;想象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