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综述

来源 :中国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会议于2012年12月1日至2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联合举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藏传佛教界高僧大德、在京的部分藏学专家学者、中央统战部、西藏和四省藏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6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期间,藏传佛教界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弘扬优良传统,
其他文献
我是1976年年底到国家图书馆的,从事蒙古文工作,那时还叫北京图书馆,馆址在北海,民语组办公室在主楼的地下室。黄明信老先生1979年到馆,直到1998年离开工作岗位,我与黄先生共事了20年。黄先生是我此生最敬佩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与黄先生朝夕相处的日子是我此生最难忘的。
期刊
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生态环境问题是其切八点和哭破口。文章分析了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渚多问题,阐述了在西部开发中加快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思路,提出需要强化可持续发展观,把消除贫困与经济建设、人口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相结合;调整利益格局和帮扶方式;加大对外开放.争取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和协作;完善民族自治地方法规体系,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侵占我国领土西藏而激烈争夺的英俄两国,在1907年国际大背景下,出于各自的政治需要和目的,背着中国,就西藏问题达成了妥协,签订了《西藏协定》,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英俄通过签订《西藏协定》,还确认了彼此在西藏的侵略权益,规定了此后对西藏的基本政策,并以"西藏问题"为筹码,在波斯问题和阿富汗问题上进行了交易。此外,英俄还合谋在《西藏协定》中首次提出了所谓"中国对西藏之宗主权",以否定中国在西藏的主权,不仅为1912年英国政府提出"西藏在中国宗主权之下自治",妄图将西藏从分裂出去,提供了
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写卷BD15050号(背)是一篇反映古代藏族丧葬习俗的神话故事。它为研究吐蕃古代葬仪提供了重要材料,更主要的是讲述了一个文学味道极浓,非常有趣的古老神话故事。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父亲额德推充向儿子们提出要为他准备"升天"所需的特殊祭品。第二部分讲的是儿子金波聂基在妻子鸟妃的帮助下五次远行,成功地取回所需的特殊祭品。五次往返中发生的神奇的事例,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情节,使这一部分成为全文的精华。第三部分讲的是父亲"升天",故事圆满结束。
期刊
文章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最胜上乐集本续显释记》的题名为切入点,对这部汉译密教文献的翻译、流传乃至由此隐现出来的藏传密教在西夏早期传播的历史进行了探究。考证出这部文献系西夏覆亡前10年(1216—1227)间翻译完成的作品,系对当时流传于西夏的一种上乐根本续厘定本的注疏。而作者"庄(口浪)法幢"是著名译师玛尔巴朵巴法自在((?))的弟子(?),二人均为早期宏传上乐教法的著名祖师。《显释记》依题目所示,其所注上乐根本续版本为法幢的师祖和师傅善慧称((?),Sumatikirti)和法自在最终勘定、桂译师依拉瓦
本文探讨了新式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阶段与特点,认为清末民初在鄂温克地区兴起的以汉语文教学为主、以普及近代科学文化知识为宗旨的新式教育,是鄂温克族教育发展史上从旧式旗学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转化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打破了以“国语骑射”为核心内容的旗学教育一统鄂温克族教育的格局,冲破了旗学教育及其封建守旧观念对鄂温克族民众的思想束缚,顺利地完成了鄂温克族教育同旗学教育的分离过程。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式评估法等对黄河源区玛多县166家牧户和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牧户对气候变化和草地生态环境变化的认知与应对措施,以及牧户对草场建设的参与性等。结果表明:总之,黄河源区的草地生态初见成效,但生态移民融入城镇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应以人为本,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将生态补偿长期化和法制化,并大力发展黄河源区的民族教育,提高牧民素质。
公元9世纪,为了翻译佛经的需要,藏族译师编纂了《翻译名义大集》,并由吐蕃赞普敕命刊行,使其成为翻译梵文佛经的语典,被尊奉为金科玉律。《翻译名义大集》共分283类,有9565个专用名词,梵藏对照,系藏族历史上第一部双语对照辞书,1000多年来不仅是人们查考的主要工具书和规范藏文的语典,同时还是编纂藏文辞书的语料库,对藏文辞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