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新科技、新观念和新思维被开发利用,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及复杂化,以往的环境艺术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当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现有的教学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通过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不断改革与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就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改革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环境是一个时代风貌的重要体现,能够将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加以直接反映。环境艺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为基础而开展的教学,相较于纯艺术教育而言,环境艺术的美丑具有强迫性的特征,不能通过主观感受加以转移。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是当前新兴的一门学科,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何有效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是当前教育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因此其教学需要与信息时代背景的需求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实践教学,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当前市场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需要学校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与艺术设计人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由于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导致教学的有效性不高,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二是教学与时代相脱节。当前大部分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不够重视,没有针对其实际教学现状来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往往需要以地域方面的特点为基础,设计适合不同地方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教学与实际的完美结合。目前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开始积极更新环境艺术设计教材,有效结合信息时代背景来编制教材内容,以此避免教学与时代相脱节,但是实际效果并不佳。
三是学生缺乏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与接受知识,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涉及较广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往往会限制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思路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而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需要采用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与社会和时代接轨,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加以充分了解,培养出社会与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此外,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属于边缘课程,需要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来设计教学内容,发展交叉学科,积极向社会职能转变,以此保证环境艺术設计人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改革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趋势来合理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以此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科学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终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十分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和资源应用能力,使学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当然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来搜索相关问题,或者通过在线咨询的方式向教师请教相关疑难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来自主学习,增强学习效率。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师生提供活动交流的平台,学生能够有效整合收集的信息资源,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分享学习心得,打破时空的限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自主学习的可行性。
(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利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与市场相对接,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便于学生的创新发展。当然在实现课堂与市场的对接时,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实习基地建立在企业中,使学生直接面向市场,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形成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教学与时代相脱节、学生缺乏较高的学习积极性等,导致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改革和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抓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切合点,从而培养出形成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设计人才,确保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环境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改革[J].大众文艺,2015(12):251-252
[2]唐娜娜.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包装,2015(03):100-101
[3]贾广雷.试分析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J].亚太教育,2016(10):133
[4]马骏.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11(01):150-152
作者简介:
周路杰,男,汉,江苏连云港,学士,教师,讲师。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环境是一个时代风貌的重要体现,能够将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加以直接反映。环境艺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为基础而开展的教学,相较于纯艺术教育而言,环境艺术的美丑具有强迫性的特征,不能通过主观感受加以转移。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是当前新兴的一门学科,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何有效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是当前教育界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因此其教学需要与信息时代背景的需求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实践教学,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当前市场对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需要学校培养出专业技术人才与艺术设计人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由于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导致教学的有效性不高,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二是教学与时代相脱节。当前大部分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不够重视,没有针对其实际教学现状来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往往需要以地域方面的特点为基础,设计适合不同地方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教学与实际的完美结合。目前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开始积极更新环境艺术设计教材,有效结合信息时代背景来编制教材内容,以此避免教学与时代相脱节,但是实际效果并不佳。
三是学生缺乏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与接受知识,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涉及较广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往往会限制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思路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而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需要采用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与社会和时代接轨,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加以充分了解,培养出社会与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此外,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属于边缘课程,需要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来设计教学内容,发展交叉学科,积极向社会职能转变,以此保证环境艺术設计人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改革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趋势来合理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以此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科学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终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十分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和资源应用能力,使学生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当然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来搜索相关问题,或者通过在线咨询的方式向教师请教相关疑难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来自主学习,增强学习效率。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师生提供活动交流的平台,学生能够有效整合收集的信息资源,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分享学习心得,打破时空的限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自主学习的可行性。
(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利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堂与市场相对接,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便于学生的创新发展。当然在实现课堂与市场的对接时,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实习基地建立在企业中,使学生直接面向市场,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形成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教学与时代相脱节、学生缺乏较高的学习积极性等,导致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改革和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抓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切合点,从而培养出形成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设计人才,确保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环境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改革[J].大众文艺,2015(12):251-252
[2]唐娜娜.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包装,2015(03):100-101
[3]贾广雷.试分析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J].亚太教育,2016(10):133
[4]马骏.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11(01):150-152
作者简介:
周路杰,男,汉,江苏连云港,学士,教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