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天赋的充分发挥和培养的认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y_1012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新的育人环境,重新思考,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角度,优化教育,开发学生潜能是新时代教育的主题。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要使人的一切天赋(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自学才是关键。
  [关键词]兴趣 积极性 培养自学能力
  一、承认学生存在着巨大潜能
  二十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一个普通的人只运用了能力的10%,还有90%的潜力。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在1964年出版的《人类潜在能力探索》中指出人的潜力一般仅运用了6%,还有94%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另外,前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也曾说过,人的潜能之大会使人震惊万分。
  学生潜能为什么如此之大?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神秘的大脑,发达的感官。现代中学生也是今非昔比。对于发展中的学生来说,他们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可能性。这是人类最宝贵而又远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宝藏,如果教育得法,就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最佳的发展,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既然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那么作为人师,就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图的确立。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学习动机,潜能也才能得以开发。
  怎样激发兴趣呢?可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进行。
  新——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总是采用同一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即使某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好,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使之程式化,这种教法也就停滞起来,缺乏活泼的生命力。
  趣——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英语世界的风土人情,从而步入胜境。教师语言要有趣味,干瘪无味、苍白无力,只能使学生乏味,因而除了规范以为,还要鲜明、生动、有较强的形象性,能“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心窍。
  情——英语的课文多为功能性话题,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情商的教育。学生在掌握语言并运用于实际交际中时,还要掌握英文环境的文明礼仪,人际交往以及其他的情感,这样才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有血有肉,学生也会投以更大的兴趣。
  思——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兴趣,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三、培养主动自求的习惯
  (一)培养独立专研的习惯。任何习惯都必须经过历练才能养成。在教学专门设有个人自学环节,安排学生自己去读、写、查、思,安排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就能克服依赖思想,坐得住,专得进,聚精会神,认真读书,形成独立专研的习惯。
  (二)培养彼此切磋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有不理解的地方,难免有弄不懂的难题,这是如能与同学交换意见,互相切磋,互相琢磨,往往会豁然开朗,疑窦顿释。
  (三)培养向一切人学习的习惯。求师的“师”,不仅仅限于教师、长辈、还应指出自己的同学,指一切能帮助自己的人。要象孔子那样,“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敢于“不耻下问”,“乐于旁问”。学生在学校阶段要向教师学习,向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学习,还要向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长处,通过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中养成向一切人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潜能大得很,可塑性大得很,希望大得很,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开发的问题。这要从两方面下手:
  (一)就要在因材施教和因时施教两方面下工夫。
  同一班级存在优中差生,所以必须因材施教。教育者只有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而采取不同教学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是长期以来为了解决学生存在差异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朱熹总结孔子的教学经验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汉代教育家郑玄说:“不教长者才者以小,不教幼者钝者以大也。”古代教育家因材施教的时间和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我们要使学生有长足的发展,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时施教。
  因时施教的特点之一:不只是适应现实而且着力于改变现实。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个人认为主要决定于后天。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好有差的现实,并从这一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时施教则从业已形成的现实出发,着力去改变这一现实:发展好时,改变差时,使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
  因时施教的特点之二:抓量变促质变,抓“一步”之差去改变“百里”之差。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们自己来说,都会出现暂时性的好成绩,也会出现暂时性不好的成绩。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机”,趁热打铁,就会使闪光点有偶然性变为经常性,从而积量变为质变,并加快量变过程,对不好的现象进行帮助,就很可能立即得到纠正,使之不向坏的方向转化。
  (二)就要建立好的教学模式。
  1,明确目标,循序快进。开发学生潜能在语文能力方面的目标是达到“四能”,要求学生听读说写全面发展,同时又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在听的方面,能大量听记。在读的方面,能快速阅读。在说的方面,能现想现说。在写的方面,能下笔成文。同时,目标明确了,还要遵循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条“序”,能飞则飞,能跑则跑,不齐步,不等待,大家都朝着目标快速前进。
  2,变单打一为多功能。变单打一为多功能,一举多得。在训练读时,除了完成读的任务外,还要有利于听、说、读,在训练听、说、写时,也同样有利于其他方面以听为例,以听促读,以听促说,以听促写。听的训练到底也是思维训练。题目只说一遍,不重复,答题时间加以限制学生答上题考虑下题,回忆题目与组织答案工作同时进行,时长日久,随着听力加强,思维也将变得敏捷、流畅。
  3,课上紧凑,课下轻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上课也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开发学生潜能就要抓好课堂时间。做到A:内容充实。每堂课必须有充实具体的内容,师生双方对一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完成的任务应明确,不仅教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这样师生才能密切协作。B:积极组织。一堂课应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应处于积极状态。由于課上个人、小组、对子、班级各种活动穿插进行,转换速度要快,不能拖拉,令行禁止。C:战术灵活。学课、习课虽然都分读做改比四步走,但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有所侧重。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尤其要充分认识自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只要释放潜能,每个人都能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上述条件的具备,就构成了一个人潜能释放的条件,这个条件以不安分于现状,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为目的,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为主体,以注重质量,讲求实效为两翼,这样就可释放潜能,超越通常情况,达到理想的目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还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尤其要充分认识自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只要释放潜能,每个人都能出色完成学习任务。
其他文献
随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回顾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确保我省教育事业可持续的快速发展,一是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要继续抓好“普九”的巩固提高工作。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的“普九”进程,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二是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缩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大纲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下面我就这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一会。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提出了“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建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主体参与 小学数学 教材教法 教学模式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1.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  弗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摘要:素描是美术创作的基础,是造型艺术训练的基础课程,而现今各大中学的素描教学大都沿袭写实素描为主流的教学方式,但稍不留神就会造成千篇一律,毫无生机的状态,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艺术表现 学生 基础素养 主动性  素描是美术创作的造型基础,是造型艺术如国画、版画、油画、雕塑、工艺等专业的造型能力训练的基础课程。从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说,素描是一种单色画,是通
小学作文教学,一年级就已经体现在语文教材之中,她以看图写话为主要体现形式,在学生写作的成长路上,有着启蒙的重要地位。  关于启蒙,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连环图画’的拥护者,看现在的议论,是‘启蒙’之意居多的。”根据鲁迅先生的看法,启蒙具有向初学传授基本的知识或本领和普及新的知识、思想的涵义。诸多学者认为,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针对授课模式单一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就如何在更新教材的同时,更新教育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相互学教学更加有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教材和新教材的理念以及转化后的教育教学方法。导
摘要:在教学中注意明确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学方法,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服务,创造平等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探究,展示他们个性化学习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  关键词:主导角色 吸引 语文课堂  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
【摘要】: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客观存在和必然结果。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有效的课堂反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反馈 课堂 探讨  教学过程的反馈,在课堂教学时体现为个体间、整体与个体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存在。然而,教师在实际课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它是小学生加深对教材理解的重要保障,但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本文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研究加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创造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延伸性学习法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给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  1、自主学习法  要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由于新课程标准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