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理解与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forvi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累积,通过数学阅读的材料,了解数学意义和数学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发展数学思维,了解数学语言,从而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理解与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理解;培养
  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提升解题效率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解题时,计算题目的正确率较高,但是,一旦出现一些判断题或者实践题,学生都会因为无法正确理解题意,从而解答错误。所以,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当局限于语文和英语等学科,还需要根据数学课程的内容,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数学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是一门内容较多,思维性要求较强的学科,对学生而言,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主动阅读,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高斯的故事,可以阐述曾经一个简单的故事,作为阅读情境的创设,如:某一天,高斯的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目,1+2+3+4……+100=?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也计算一下这个算式。有的学生直接根据步骤,一步一步加起来。有的学生认为算不出来。这时,教师继续讲述高斯解答这个题目的过程:首先,高斯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得知1-100相加,每一个相加的算式,都是以两个数相加得到,那么,1-100的相加相当于有50个算式。然后,又分析到首位数字和末端数字相加所得到的结果都为101,如1+100=101,2+99=101……50+51=101;总共有50个算式,因此,最终算出结果为50×101=5050。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了解阅读学习的重要性,也能够从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加强数学阅读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数学概念,性质,运算法则,计算公式,应用题等等。一般关于数学阅读的方法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通过阅读理解数学本质。比如,在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的学习中,关于有和只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公因数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也就是说任何两个数的公因数都包含1,那么,任何两个数都是互质数。这样理解,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在这个性质中,如果用只有这个词进行定义,就可以正确了解到数学真正的基本含义。第二,通过标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如某工厂需要做960套服装,已经开工8天,每天制作了70套服装,剩下的服装需要在4天完成,请问每天平均需要做多少套服装?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标注的方式,如已经做了8天,每一天做70套服装,那么,这8天总共做了8X70=560套,而总共需要做960套,所以,还剩下960-560=400套,而这400套需要在4天完成,那么,说明每一天至少需要完成100套。通过这样层层标注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以此更好的解答问题。3.通过分析关键词,理解题目含义。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有些学生计算能力较强,但是,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却较差,主要在于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不够透彻。如这样一道应用题:A车间前三天每天生产15个零件,而B车间前两天各生产16个零件,请问:B车间第三天至少生产多少个零件,才能够超过A车间?这时,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解答错误,就是对题目中一些关键词理解错误,如至少,各生产和才能超过等。总之,数学阅读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答数学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详细理解其中的蕴意,从而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三、搭建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讲解数学例题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教师独自阅读和讲解,进行题目的剖析和解答。这时,教师可以转换角色,让学生阅读题目,试着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抓住题目关键词,理解题目的含义,从而解答题目中的问题。比如,初期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示范如何解读题目含义,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当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之后,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懂得如何抓住题目关键词,分析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外,更加需要注重的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后期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必须要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加强重视,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学习并掌握这一项学习技能。
  參考文献
  [1]李凤玲.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1):167.
  [2]杨洪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3+5.
  [3]吴中豹.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机遇和挑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38-39.
  [4]叶春莲.刍议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9):50-51.
  [5]徐平平.成才视野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4,(12):33.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生物课程是高中生的必考课程,对于高中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生物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并且知识点比较零碎,这就导致高中生学习生物的效率很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将生物课程中的知识点系统化,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能够将生物课程中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在高中
◆摘 要: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设计来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贴近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师应该着重提高微课设计的相关学习和方式,从而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兴趣和效率。对此种教学方式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更加完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与其他的科目有
◆摘 要: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概念进行简要的叙述;然后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三点原则,并对其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借本文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策略  一、引言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社会来说,小学生的综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