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U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我国教育教学得到很大福利,为促进我国教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小学技术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当中。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会计算机就是文盲,可见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在从小学阶段进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如何搞好计算机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教学融入生活
  传统的教学束缚在课本的理论教育,忽略了信息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造成了学习与生活的差距。生活让学生从抽象的课本中解放出来,跟上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事物入手,联系生活学习信息技术,把生活的问题信息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另一方面要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将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品德情感提升的过程向生活世界回归,让知识的获得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走出纯知识、单技能的怪圈,走进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学会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社会,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充分体现生活处处有信息,感受信息技术之价值所在。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很多抽象的名词和概念,难以让学生理解,缺乏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形象比喻,让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建立表象认识,从生活中发现学习的原型,让学习走向生活,便于掌握。比如教学键盘操作,让学生记住字母键、数字键的位置,各种功能键的组合功能学生要掌握。很多学生容易记混,教师可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形象比喻帮助学生记忆。键盘就好比大海,每个键区就像是一艘船,每个键盘区域通过指示灯与人进行交流,就好像大海中指示航船的灯塔一样。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既建立了指示灯与各个键区之间的联系,又引发学生思考各键区怎样通过指示灯与人进行交流。生活情景的创设一下子让繁琐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学生会学得津津有味。
  二、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把知识马上应用起来,立竿见影,使其体验成功感。这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兴奋点,同时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环。教师应给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把他所知道的电脑的高招、窍门、“新发现”等介绍给大家,以此来肯定他的价值。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不同与其他传统学科,它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并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需要相符合。
  1.基础性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如,键盘操作、文字编辑、网上浏览、收发邮件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与生活和工作,是我们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好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遍性和可迁移性。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明:“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因此,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能力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小学信息技术的“基础性”。
  2.趣味性
  小学生刚开始学信息技术课,有好奇心和新鲜感,但是,时间长了,注意力会不集中,兴趣降低。兴趣对学习有绝对性的作用,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研究教学方法,让他们有积极性,喜欢学习,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关于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1)选择软件,诱发兴趣学生练习键盘指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选择一些flash打字软件。这些flash软件声情并茂,画面精美,可欣赏精彩的动画,聆听优美的乐曲,而且直观而形象,在练习过程学生输入正确,电脑会发出诸如:“好厉害啊”“耶!好哎”“Good”这类表扬的语句,学生输入错误则发出“不用太着急”“不慌不忙”之类鼓励性语句。学生使用后爱不释手,这类教学辅助软件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通过这样分阶段、变花样的教学,使键盘操作由枯燥变生动,由乏味变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
  (2)开展学习竞赛,强化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利用这个特点进行知识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奖励小红花、学习用具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赛活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让大家在你追我赶中学习、思维活跃,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学习效果明显。比如,进行键盘录入比赛,鼠标操作比赛,网上画图比赛等,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计算机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才能与社会接轨,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计算机教师要上好这门课程,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抓住学科本身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丁春兰;;小学信息技术师资培养问题探析[J];考试周刊;2008年42期
  [2]荀晔;;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06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教学主要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青春期》这一节的同题异构设计,以教改导学模式为宗旨,所做的反思,探求新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发展的恰当方式,以期望对今后教学有所帮助,增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青春期导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三节 青春期。主要内容是,通过生动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
本学年我担任初一级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令我惊讶的是,这班上的许多孩子没有小孩子应有的阳光般的灿烂笑容,反而流露出成人般的无奈和忧愁。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学习热情不高,
他是这样的一个学生。热爱篮球,一日无球不欢,经常玩一手跳高转身投篮的把戏,引来众人的欢呼。这时他眉飞色舞,脚步轻快得满场飞。他喜欢画画,最喜欢自由发挥。比如老师教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
将互动教学模式引入初中英语课堂,构建开放、和谐的互动英语课堂,是创新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必然选择。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目标,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现代教育,树立新型的创新儿童教育观,创新学习观,激励,点燃其内心的创新灵性火花,就必须处理起创新意识,就被创新能力,把创新理念深入以儿童教育的各个环节,就替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切實转变思想观念,顺应儿童教育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创建,能够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和消化知识.大量分析表示,小学时期是学生语言发育的最重要时
接手这个班不久,我便注意到他了--小小的眼睛闪着警惕的光,看人时喜欢用眼角偷偷地看,自我介绍时憋了半天还说不出一句话,只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便“呼啦”一下跑回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