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前卫活法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5845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且住且游
  韩士贵今年76岁,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他57岁退休后,创办了一家开关柜厂,又建起了一支电器安装队。64岁时,他把企业交给儿子,彻底退休养老。
  东北的冬天非常寒冷,韩士贵想,既然决定养老了,何不找个好地方养着呢?那一年的10月末,韩士贵带着老伴石淑芝来到三亚,租了一套民房,住了下来。韩士贵和老伴每天早晨起来就去海边散步、游泳,快到中午时再到菜市场买些海鲜、青菜拎回家,煎炒煮炖,然后美美地开饭。饭后小睡一会儿,起来之后沿着玉带一样的三亚河散步,看雪白的白鹭和成群的水鸟在河床上觅食。
  春天来了,韩士贵和老伴没有直接回哈尔滨,而是开始了且住且走的旅游。这一年,他们游云南,走大理,在苍山洱海边租住民房小住了一段时间。7月,又去了丽江,在那个小城租房住下来。
  后来,韩士贵和老伴还去了广西,在桂林、阳朔等地短暂居住。直到秋天,老两口才回到哈尔滨。在冬天到来之前,韩士贵和老伴又回到了三亚。
  2004年夏天,韩士贵和老伴游历了浙江和四川。2005年10月,再回三亚时,他们买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数年下来,他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五十多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小住过。
  长寿乡民
  2010年,韩士贵69岁,老伴石淑芝71岁。想着已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人也进入耄耋之年,韩士贵不想再远游,他想找长寿之乡居住。
  韩士贵早就知道广西的巴马县是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2010年10月,韩士贵带着老伴去了巴马县百魔村。
  百魔村虽然在广西十万大山深处,但因为是世界闻名的长寿村,这里一点也没有寻常山村的那种寂静,反倒人声鼎沸。和百魔村并称为长寿村的还有坡月村、长寿村,三个村紧挨着,在树林和山中的楼房中,住满了全国各地来养生的近八万名老人。
  韩士贵以每个月1500元的价格租下了一套四十多平方米的楼房,和老伴住了下来。
  百魔村有座海拔近四百米的山,叫明山,每天一大早,韩士贵和老伴以及在这里养生的老人们一起去爬山,从山上下来,就去百魔洞。百魔洞位于百魔村东南,是一个很大的溶岩洞,高80米,宽70米,全长四千多米,盘阳河从百魔洞下流过,人从洞口进去要走二十多分钟才可以从后边的洞口出来。
  百魔洞口有一棵大榕树,盘阳河水就从大榕树这里流出来。这种水含有很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村里的百岁老人都是喝这里的水长大的。每次进百魔洞之前,韩士贵和老伴都要接一壶大榕树下流出的水喝,然后再进洞,让洞里高达90%湿度的空气熏蒸自己。
  百魔村小广场里有一个八角亭,韩士贵和老伴走累了,就到八角亭里歇脚,看在这里养生的老人们跳广场舞、唱歌、打太极拳,听老人们讲各自的养生经。在这里,韩士贵结识了马教授、吴教授和关教授。这三位教授对养生都特别有研究,刚开始时,韩士贵只是他们的听众,后来熟悉了,四个人就成了好朋友,每天都要聚在八角亭里,天南地北地闲聊。
  2011年春天,老伙伴们一起离开了百魔村,回到各自的家里。虽然分开了,但大家一直电话联系,有时也互相跑来跑去串串门儿。
  房车生活
  过了两年,韩士贵又想去全国有名的长寿村居住了。这次,他不想走远,只想在海南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长寿村。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三位教授朋友后,马教授、吴教授和关教授都从自己的住地来到三亚。韩士贵开着车,四个人来到长寿之乡———海口市澄迈县,对澄迈县的大拉村、黄竹村、永发村、花厂村、美多村等十个长寿村进行了考察。最后,大家帮韩士贵选择了罗驿村。
  由于村里没有房子出租,韩士贵只好每月花1500元,到离村子有20分钟车程的迎宾半岛天赐上湾小区租了一套七十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
  一天,韩士贵在路上碰见了罗驿村村主任,两人闲聊时,韩士贵说想找块地种。没过几天,村主任就为韩士贵找到了共有一亩地那么大的三块地。这样一来,韩士贵在养生的同时,开始了种地。
  韩士贵在地里种了茄子、豆角、西红柿、大蒜、大葱等蔬菜,过起了乡居生活。每天早晨起来吃完饭就开着车去地里,在地里劳作一上午后再开车回家吃午饭,好不惬意。
  去年9月,儿子给韩士贵买了一辆房车。有了房车以后,韩士贵的精气神更足了。他和老伴吃住在房车里,养了一条狗,还养了10只鸡。每天早晨,韩士贵和老伴早早起来,老伴在房车里做饭,他则沿着乡间小路遛狗,然后喂家里养的10只鸡。喂完了鸡,老伴也将饭做好了,两人坐在房车里吃饭,饭后,韩士贵下地种田,日子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今年春节,儿子、儿媳,两个女儿和两個女婿,带着他们各自的孩子,都来到韩士贵这里,一大家子十多口人在房车里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其他文献
静下来想想,我这样一个出身贫寒、经历坎坷的人,居然能活到92岁,实在有点奇怪。  过了80岁,经常有人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不仅不懂得养生,而且有一些不好的习惯。  我性急,图快。走路快,下笔快,吃饭更快,简直是狼吞虎咽,因此得了胃病—十二指肠溃疡。医生治好了我的病,但没有治好我的习惯。  我偏食。“史无前例”的那10年之前,我不吃瓜,也很少吃其他蔬菜和水果。20世纪70年代进了秦城监狱,天天窝窝
一是健康要有“方子”。退休了,大家都把健康作为第一要务,日益注重身体锻炼和保健。可是,锻炼和看病吃药一定要有符合自己的“方子”。年纪越来越大,就不要去健身房玩器械了。服用保健品也要按照自己的身体特质来选择,万万不可病急乱投医。  二是交友要有“圈子”。退休了,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失落,这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新圈子,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和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人活着很好,但是终有一死。我已经89岁了,必须直面这个话题。  不久前,我提前做了一份医疗指示,意思就是如果我有一天陷入那种必须靠插管维持生命而又不可能再恢复健康的情况,那么我就授权医生为我拔管,不再继续维持我的生命,让我能死得利索点儿。  如果我不签这个东西,那么将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医生会尽一切努力留着我一口气。这有什么意义呢?医生和家属总是认为病人只要还有一口气,能维持就尽量维持。对此我不同意
和20年前相比,现在的老年人显得更加年轻。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更丰富的信息刺激、更多样的生活方式,会让衰老和死亡来得更迟。想想韩愈“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这个变化真是令人感慨。  当衰老和死亡不像过去那样来得那么快时,生命之河的下游就延长了。那么,如何在下游里行舟,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性。  孙子派  建平一退休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小外孫身上。她不仅
那天,我去看望姨妈,在她家客厅的一角,发现了许多报刊。走近翻看,有日报、法制报,还有老年、健康、花卉类的杂志,一共十多份。我好奇地问姨妈:“您一个人订阅这么多报刊,是要开图书馆啊?”  姨妈笑了:“这些报纸杂志不是我一个人订的,是我和那些订报‘合伙人’一起订的。”  订报“合伙人”?有合伙办学、合伙做生意、合伙去度假旅游的,但合伙订报,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见我诧异,姨妈解释道:“我不是常常把社区
在器乐爱好者中,喜欢演奏的要远多于制作的。演奏水平高的未必能做,但是制作必须要有一定的演奏基础。“无论是演奏还是制作,我的本意还是让生活充实快乐。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达到了效果。”78岁的聂海说。  退休之后,聂海先后做了几十把箫。最初,他本打算学习箫的演奏,吹奏水平“挺一般”。但在制箫技术上,他却有不少新想法。他经过反复试验做成的短箫,更便于携带;他做的“拐杖箫”,除演奏之外,还能充当拐杖。  
他们一起坐上老余的越野车,从成都出发,开始“重走年轻路”的川藏环线穿越之旅。  真正面对气势磅礴、苍劲雄浑的亚丁三神山,四个见多识广、叱咤风云的半百男人完完全全被这份自然的壮阔之力征服了。他们静默无言地立在那儿,犹如一列护卫神山的哨兵。他们缕缕斑白的鬓发,映照着神山顶峰的积雪。他们道道沟壑纵横的面庞,一如亚丁神山般粗犷。  他们已忘记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刻的美,他们只在眺望凝视着。之后,他们不约
去年,女儿受所在单位委派,到美国的总公司去工作一段时间。我们做父母的,当然牵挂女儿一个人在美国的工作生活情况,一般利用周末时间,通过微信和女儿视频对话。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女儿发微信,让我马上转500元给她。听到汇款,我精神高度紧张。虽说500元是一笔小钱,可是女儿从来没有通过发信息的形式向我要钱。这中间会不会有猫腻?由于时差原因,我们这里是晚上,美国那里是白天,我几次按下“视频聊天”的按钮,想
2015年6月8日,五位老伙伴庆祝搭伙10年。  白天一起过,晚上五个家。天津和平区新兴南里社区张韵琴、孙桂兰、国瑾如、鲁云生、乔秀英五位长者组建的“养老互助组”刚满10周年。这些年来,这五位平均年龄八十多岁的女士搭伴生活,相处融洽,相约慢慢变老。  午休睡一张床  为纪念10周年,老太太们特意买来蛋糕搞了个庆祝会,张韵琴回顾了10年前许下的愿望:“希望咱们一直在一起,快乐长寿!”如今,孙桂兰92
四十多年前,许宝衡的前夫意外死亡,留下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当时祁连景离婚已经三年多了,他跟前妻有两个孩子,其间也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没有相中,直到见到许宝衡,他才重新燃起对家庭生活的渴望。  两人结婚16年后的一天,灾难降临,体贴懂事的大儿子工作不久,不幸遭遇车祸身亡。悲痛的氛圍笼罩了这个重新建立起来的家庭。有一次,许宝衡所在单位要进行舞蹈培训,祁连景觉得,这是一次改变家庭气氛的机会,就劝妻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