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是否有效关系到能否及时了解、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能让学生在四十分钟内轻松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教师需要设计有趣味、有梯度、有针对性、向外拓展的课堂练习,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设计;课堂练习;高效
练习环节是数学课堂的重中之重,在现实教学中仍存在着题海战术,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费时,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学习,举一反三,不仅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掌握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课后的练习甚至现实生活中去。然而,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趣味练习,激发兴趣
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特别是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更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让数学练习变得生动,让练习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许多数学教师创造和设计了数学扑克、猜谜、对口令、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夺红旗、青蛙跳伞、小动物找家、抢答题比赛、开火车、闯关比赛等很多有趣的活动。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之后,我设计以下日记形式的趣味练习,让学生在下面日记中找找哪些单位用错了,并改正:“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0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跑步赶到了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看到160米的王老师已经在教室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0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书本,认真地上课。”设计这样具有趣味性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梯度练习,循序渐进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能力也各有差异。教師在设计练习时应把握数学课的整体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练习内容需要呈现出一定的坡度,分梯度设计难度不同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第一基础练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这层次的练习应类似例题的解法,属于难度不大的练习,使全班学生在独立或半独立的过程中接受新知。第二强化练习,主要是深化掌握基础知识,这层次的练习应是新旧知识混合,有一定的难度,灵活性强。第三拓展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层次的练习难度较大,是思考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如我在一节轴对称图形的练习课中是这样设计的:
1.基础练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的在括号里画“√”。
2.强化练习: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圆呢?请你画一画,填一填。
3.拓展练习:下面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一下,如果加上另一半,它们分别是一个什么汉字?填一填。
通过以上三个梯度的练习,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三、针对练习,突破难点
教师应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需要和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课堂的练习题。练习题需要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在练习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使学生轻松学习,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学习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时,我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了下面的练习题目: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① △△ △△ △△ ( )
② ◆◆ ◆◆◆ ◆ ( )
2.填一填。
(1) ☆☆ ☆☆ ☆☆ ☆☆ ☆☆
有10个☆,每2个一份,平均分成 ( )份。
(2) ◎◎◎ ◎◎◎ ◎◎◎ ◎◎◎ ◎◎◎
有( )◎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为了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和纠正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设计目的较明确的练习。如学习二年级下册“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是学生掌握的难点,也是经常出错的地方,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四、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练习题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仅包含丰富的数学文化,还有着很强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我们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相应把练习题进行补充、改编、拓展延伸,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必要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十五中:“要做50个灯笼,每天最多可以做8个,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画示意图,再根据图意决定计算方法,计算后,发现有余数,这就让学生明确有余数说明还有剩余,还要多加一天才能把剩余部分做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把50个改成60个、70个……也可以把灯笼换成是坐船、乘车、栽树、浇花……通过改变题目数据和题目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课堂练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练习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练习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练习需要向外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我认为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仍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淑燕.小学数学课堂因有效练习更精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3-A.
[2]翁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陕西教育,2008(6).
【关键词】设计;课堂练习;高效
练习环节是数学课堂的重中之重,在现实教学中仍存在着题海战术,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费时,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学习,举一反三,不仅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掌握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课后的练习甚至现实生活中去。然而,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趣味练习,激发兴趣
皮亚杰说:“所谓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学科本身所产生的兴趣。特别是具有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更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了让数学练习变得生动,让练习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许多数学教师创造和设计了数学扑克、猜谜、对口令、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夺红旗、青蛙跳伞、小动物找家、抢答题比赛、开火车、闯关比赛等很多有趣的活动。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之后,我设计以下日记形式的趣味练习,让学生在下面日记中找找哪些单位用错了,并改正:“今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0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我跑步赶到了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看到160米的王老师已经在教室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0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书本,认真地上课。”设计这样具有趣味性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梯度练习,循序渐进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能力也各有差异。教師在设计练习时应把握数学课的整体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练习内容需要呈现出一定的坡度,分梯度设计难度不同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第一基础练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这层次的练习应类似例题的解法,属于难度不大的练习,使全班学生在独立或半独立的过程中接受新知。第二强化练习,主要是深化掌握基础知识,这层次的练习应是新旧知识混合,有一定的难度,灵活性强。第三拓展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层次的练习难度较大,是思考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如我在一节轴对称图形的练习课中是这样设计的:
1.基础练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的在括号里画“√”。
2.强化练习: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圆呢?请你画一画,填一填。
3.拓展练习:下面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一下,如果加上另一半,它们分别是一个什么汉字?填一填。
通过以上三个梯度的练习,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三、针对练习,突破难点
教师应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需要和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课堂的练习题。练习题需要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在练习设计中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使学生轻松学习,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如:学习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时,我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了下面的练习题目: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① △△ △△ △△ ( )
② ◆◆ ◆◆◆ ◆ ( )
2.填一填。
(1) ☆☆ ☆☆ ☆☆ ☆☆ ☆☆
有10个☆,每2个一份,平均分成 ( )份。
(2) ◎◎◎ ◎◎◎ ◎◎◎ ◎◎◎ ◎◎◎
有( )◎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为了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和纠正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设计目的较明确的练习。如学习二年级下册“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是学生掌握的难点,也是经常出错的地方,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1.根据算式,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四、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练习题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仅包含丰富的数学文化,还有着很强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我们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相应把练习题进行补充、改编、拓展延伸,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必要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十五中:“要做50个灯笼,每天最多可以做8个,至少需要多少天才能做完?” 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画示意图,再根据图意决定计算方法,计算后,发现有余数,这就让学生明确有余数说明还有剩余,还要多加一天才能把剩余部分做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把50个改成60个、70个……也可以把灯笼换成是坐船、乘车、栽树、浇花……通过改变题目数据和题目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课堂练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练习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练习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重难点;练习需要向外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我认为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仍然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淑燕.小学数学课堂因有效练习更精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03-A.
[2]翁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陕西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