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体,把握通讯报道的创作密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征,在各种表达维度中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只有真正从文体特征出发展开教学,才能窥探文本内在的表达密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在《最后的姿势》的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进行同质对比,深入感知通讯独特的结构设置;进行异质类比,深入辨析通讯独特的环境描写;进行内部自比,深入开掘通讯独特的对话设计。
  [关键词]通讯报道;文体;同质对比;异质类比;内部自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65-0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借助《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四篇课文,构建了一个“大爱无疆”的价值主题。相同的文本主题,却呈现出剧本、通讯、小说等各种不同的文本体裁,便于教师采用整体性单元视角把握单元教材,引领学生在联系对比中感受不同文体在展现相同主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现以《最后的姿势》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通讯类文章的教学。
  一、同质对比,深入感知通讯独特的结构设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以整体视角感知文章的创作思路和谋篇布局。因此,高年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内容层面,而要学会从内容中提炼出最核心的文本形式,深入感知作者的创作构思与文体特质。
  教学此文,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在感知、概括事件之后,将关注的视角放置在文本的整体框架上,着力引导学生提炼出这样的文本结构:细节描述,还原事件——不同维度,他人评述——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此时,教师则引领学生将这篇通讯报道与一般性记叙文相比,看其在结构设置上的不同点。很多学生一眼就看出:其他记叙文要么是“总分总”,结构鲜明,要么纯粹直接写事,没有总起、总结;而通讯常常在开头就开门见山,而在最后进行提炼总结。其实,这样的创作风格是为了契合读者急于想了解事情的阅读初衷。
  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明晰了通讯报道的文体特点,同时历练了学生写作时的对象意识。
  二、异质类比,深入辨析通讯独特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记人叙事类文本创作时的重要方法,也是展现人物品质、渲染事件情境的平台。通讯报道这样的文体更需要借助环境描写来表达中心,且在描写方法上还独具特色。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并指导学生逐一朗读。然后,教师追问:这篇通讯报道中的环境描写与我们学习过的课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不同?学生纷纷表示:其他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是集中在一处进行详细描述,而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都是分散的。据此,教师分别出示了《虎门销烟》中对“壮丽舞台”的环境描写,《三顾茅庐》中对“卧龙岗”的环境描写的语段,让学生回忆环境描写对于烘托氛围、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对比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感知本课三处的环境描写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完成的,让学生感受三处环境描写一次比一次强烈,是顺应着地震发生的顺序以及造成影响的程度顺势写出,有效地与事态发展结合在一起,对渲染氛围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通过对通讯报道内容的解构,充分意识到环境描写在表达中的作用,同时也对环境描写的方式进行了分类,为日后的实践运用做好了铺垫。
  三、内部自比,深入开掘通讯独特的对话设计
  通讯报道这一独特文体属于新闻类,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真实性。虽然通讯报道比一般的纯新闻更具感情色彩,但事件以及人物言行的真实性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作者对于人物对话的描写就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
  结合具体课文来看,很多学生发现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作者对谭千秋老师的话只写了一句:“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而在搜救之后,却大量描写了被救学生、施救人员、学校同事的描述。教师则相机提出困惑:“课文的主人公是谭千秋老师,为什么对主人公语言的描写非常简洁,而对于其他人物的描写却写得如此之多呢?”此时,有的学生从故事发生的情境入手,认为地震开始,人命关天,根本不允许谭老师有太多的语言,所以作者就抓住一句最典型的语言展开描写;有的学生从通讯报道的特点出发,指出通讯报道不能自吹自擂,只有借助他人之口才能凸显事情的真实性,因此作者选择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对谭千秋老师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样写才更具有针对性。
  如此教学,学生从文本内容和体裁入手,深入感知了环境描写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了他们内在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征,在很多表达维度中都有着自己獨特的风格。教学时,只有真正把握好文体特征,才能窥探到文本内在的表达密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要]《雾在哪里》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使用了并列和递进两种关系的句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教学时,教师以句子的教学为重点,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归类,并结合经验,通过仿写运用学习掌握并列句、递进句,使学生获得表达与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儿童化表达;生活经验;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要想让学生写出富有童真的作文,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趋势展开作文教学。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童心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用童言表达喜好,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抒发个性特点,再现童趣生活。  [关键词]童心;童言;童趣;童真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80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常常面临着尴尬:平常能说会
[摘 要]对于统编教材而言,借助优化教学路径,落实语文要素,已经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策略。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教学为例,浅析优化教学路径策略,即通过突出语言实践,营造诗意语境,整合思维训练等助力路径优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81-02  教学路径,顾名思义,
[摘要]“同课异构”是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课程的教学为理论支撑点的教研教学活动,它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特别是对于教师的成长有着直接快速的推动作用。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这篇课文为例,谈谈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的思考。  [关键词]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主体;生成;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小学文言文教什么?怎样教?教师可以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与文本相关联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口,设计趣聊、趣读、趣解、趣讲四个板块,让学生趣味盎然地学文言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目标;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78-02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
[摘 要]识字作文是实践性作文的一种。写好识字作文,要注意写作素材的收集,教给学生观察、阅读的方法;要注意写作素材的组织,教给学生写好一件事和简单说明的方法。教师还要保持学生写好识字作文的兴趣,要关注写作评价、正面评价,鼓励学生的同时也吸引家长。  [关键词]识字作文 实践性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72  三年
[摘 要]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在精准解读每个板块的基础上,紧紧聚焦“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一习作任务,指导学生展开读写训练。在课堂上,教师要从铺垫性训练、靶心性训练、补偿性训练和提升性训练四个维度,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整合写作资源,搭建适合的写作支架,让学生展开多元的写作活动。这样,能培养学生运用写作知识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
[摘 要]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围绕统编教材的使用,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作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昭示了习作教学的发展与趋势。新教材背景下的习作教学,要整合优化运用教材元素,要注重学生言语表达冲动的激发,要重视学习支架的设计,要进一步明确小学习作教学就是作文启蒙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习作教学;统编教材;言语表达;学习支架  [中图分类号
[摘要]阅读教学说到底,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需要将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作者的文路统整于同一节奏,让师生的思维依循着作者创作的思路,逐步向文本的内核迈进。以《黄河的主人》教学为例,提出要品析语言,联想补充,再现艄公形象;感知形式,拓展补充,还原艄公形象;感知细节,对比联系,凸显人物形象;深入核心,体悟洞察,植入人物形象,从而促进学路与文路有机交融。  [关键
[摘 要]习作评改不能空讲学生习作的问题与写作的方法,要用具体的学生的习作例子来评改,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以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单元作后评改课《记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为例,探析基于前置性习作的分类评改教学方法。并提出学会纠错,舍得删减,懂得增添等操作性、针对性强的评改策略。  [关键词]習作评改;学生习作;分类评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