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实验室早期诊断—肌红蛋白与心肌酶测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肌红蛋白与心肌酶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实验室早期诊断中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正常健康者与急性心梗患者各28名,健康者均值为35.3±12μg/L;急性心梗患者含量>75μg/L,均超过健康者上限,心梗面积与血Mb含量关系密切,临床符合率和常率均达到100%。对患者血清内心肌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8例健康者血清Mb含量为35.3±12μg/L。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检测血清心肌酶谱LDH、α-HBD、AST、CKMB、CK各项指标,指标与临床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0%、80%、40%、56%、100%,血清浓度为88.5μg/L-1477μg/L。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实验跟踪自发病开始进行,采样每间隔4h进行一次,跟踪连续72h,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血清Mb降低,其他酶谱的测定与其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但趋势相同。结论采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增高了血Mb含量。实验证明心肌梗塞最敏感、最早的指标就是Mb含量增高。
  【关键词】心肌酶谱;肌红蛋白;急性心肌梗塞
  1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095-01
  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塞,其由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急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并发心力衰竭或休克、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临床上心电图变化、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本研究中,对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谱以及血清Mb含量,包括了LDH(乳酸脱氢酶)、α-HBD(α-羟丁酸脱氢酶)、AST(谷草转氨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通过试验证实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Mb含量与多项心肌酶谱指标数值波动时间不同,血清Mb增多与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诊断符合,为最敏感、最早的心肌急性坏死指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急诊和住院2013年1月至同年10月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血清标本在就诊24h内取样。与之对照的健康者血清标本28份。
  1.2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Mb定量,结果用HYPERIN酶标仪读出,同时进行心肌酶谱测定。
  2结果
  28例健康者血清Mb含量χ±s为35.3±12μg/L。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检测血清心肌酶谱LDH、α-HBD、AST、CKMB、CK各项指标,指标与临床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0%、80%、40%、56%、100%,血清浓度为88.5μg/L-1477μg/L。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实验跟踪自发病开始进行,采样每间隔4h进行一次,跟踪连续72h,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血清Mb降低,其他酶谱的测定与其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但趋势相同。3例患者中,一例为变异型心绞痛,急性下壁梗塞达到965.6μg/L;另一例为心梗硬化型,血Mb含量1170μg/L;还有一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当缓解病情后,Mb含量回归正常。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常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当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了血中的血小板,形成血栓,對冠状动脉管腔形成阻塞,致心肌缺血坏死。生活中,常见的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有:大量饮酒、吸烟、便秘、寒冷刺激、暴饮暴食、激动、过于疲劳等。临床表现为休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神志障碍、上腹部疼痛、无疼痛患者少数、心前区呈压榨性疼痛,持久且剧烈。因较大的酶分子在进入血循环之前需要通过淋巴结,因此,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敏感性,血清酶学检查不如血清Mb测定。
  联合心肌酶谱,采用检测血Mb早期诊治和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作用互补。丰富的Mb富含于心肌中,当损伤心肌时,Mb分子小,可快速、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血清Mb定量可作为对胸痛是否因急性心肌梗塞所致进行鉴别的关键标志之一。心肌酶谱包括了LDH(乳酸脱氢酶)、α-HBD(α-羟丁酸脱氢酶)、AST(谷草转氨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等进行检查。本研究中,我院急诊和住院2013年1月至同年10月收治的8例健康者血清Mb含量为35.3±12μg/L。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检测血清心肌酶谱LDH、α-HBD、AST、CKMB、CK各项指标,指标与临床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70%、80%、40%、56%、100%,血清浓度为88.5μg/L-1477μg/L。其中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实验跟踪自发病开始进行,采样每间隔4h进行一次,跟踪连续72h,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血清Mb降低,其他酶谱的测定与其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但趋势相同。3例患者中,一例为变异型心绞痛,急性下壁梗塞达到965.6μg/L;另一例为心梗硬化型,血Mb含量1170μg/L;还有一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当缓解病情后,Mb含量回归正常。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患者连续测定Mb,溶栓疗法成功与否能够采用Mb定量做出判断。研究采用了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血Mb含量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具有精密度好、灵敏度高、方法便捷、特异性强等特点,无需准备特殊设备仪器,可一次对多份标本进行检测。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与并发症及治疗、梗死面积的大小关系较大。住院后死亡原因包括:心脏破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综上所述,采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后,增高了血Mb含量。实验证明心肌梗塞最敏感、最早的指标就是血Mb含量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Mb含量与多项心肌酶谱指标数值波动时间不同,血清Mb增多与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诊断符合,为最敏感、最早的心肌急性坏死指标。
  参考文献
  [1]冷敏,姜少燕,刘爱敏,安毅,潘娜娜.“双心医学”模式在心肌梗塞伴情绪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11(3):79-81.
  [2]沈比先,彭冬红,谭四平,黄岸蓉,陈胜基.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对诊断心肌梗塞及其罪犯血管关系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15(3):82-86.
  [3]梁丽军,陈小燕,孙萍,陈文彬,罗建春.应激源强度对心肌梗塞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清学标记物和心理情绪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8(3):35-38.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拓展学生英语视野的最有效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教学成效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高低。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阅读素材单一。当前,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素材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疾病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的临床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眩晕患者,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法以及Semont管石解脱法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结果经过我院给予的耳石复位法治疗,治愈的患者有43例,占86%,有效的患者有5例,占10%,总有效率为96%,另外2例患者复位失败,
【摘要】将营养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帮助儿童CRI患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进而控制病情发展、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本文介绍了儿童CRI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和营养不良筛查的方法,同时探讨了患儿在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上应该如何的控制,在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摄入量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儿童肾疾病;营养缺陷;营养评估;营养治疗  095文章编号:1004-7484(2
【摘要】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与肿瘤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6例肝癌、25例白血病患者的P16基因缺失情况。结果56例肝癌患者中有13例P16基因缺失,25例白血病患者中有8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分别为23.2%,32.0%。结论P16基因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检测P16基因缺失有助于肿瘤的辅助诊断。  【关键词】P16基因;聚合酶链反应;肿瘤;基因缺失  100文章编号:10
【摘要】目的探析影响胃肠间质瘤根治术后患者复发及预后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住院行根治术治疗的61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1例根治术后患者中40例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9例行肿瘤摘除术,7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Dixon术。61例手术患者中57例术后随访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在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中,挑选了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组,1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也更多更复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