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音乐艺术风格及作品演唱分析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6852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自——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开始学习钢琴、声乐、和声曲式、以及单簧管。1924年,黄自留学美国,取得心理学学士文凭,两年后因对音乐强烈热爱,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音乐。1929年学成回国,在国立音专工作了八年,在这一时期黄自先生创作编著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包括了室内乐、交响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独唱、教材歌曲等体裁。
  在众多音乐体裁中,不论从作品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不论从音乐的艺术性,还是从作曲技法上,黄自的艺术歌曲都堪称我国艺术歌曲宝库的瑰宝。钱仁康先生在《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一文中也曾称道:“他在我国初垦的音乐园地里辛勤耕耘,催发出一朵朵艺术歌曲的鲜花……”。[1]可见黄自在我国艺术歌曲上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及成就。
  黄自音乐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分当数抒情性艺术歌曲,他将西洋的写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清新雅丽,余音袅袅。黄自的抒情性艺术歌曲包括《春思曲》(韦瀚章词)、《思乡》(韦瀚章词)、《玫瑰三愿》(龙七词)等,是专门为音乐会创作的,这一类型的作品各有独自的艺术个性和不同的意境,一直是我国歌唱家所喜爱的音乐会保留曲目。
  他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歌与西方大小调体系完美的结合。具体表现为,在歌词上他选用中国近代时期诗人所写的抒情诗歌。在风格上不但具有传统的审美性,并且在其中充实着浪漫主义的人文气息。在音乐上,他运用西方大小调作为基础与诗歌的将音调、节奏、句法结构等方面巧妙结合,表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音乐风格与艺术特征通过。不仅如此,在伴奏上他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它能融入歌曲情感,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渲染诗歌的意境,塑造自己的所需的音乐形象。假使将《思想》与《玫瑰三愿》等作品中的伴奏单独欣赏,便也是一首富有情趣的钢琴小品。
  《春思曲》是一个二段体曲式结构。
  第一段音乐的调式是d自然小调和d和声小调的混合,右手轻柔、缓慢的二连音伴奏和弦把人们带进了浙浙沥沥的春夜的雨中,雨滴声声落在孤寂妇人的心里,凄凉的雨夜仿佛更加寒冷。第一句“潇潇夜雨滴阶前”是下行的旋律线条,生动地描画出雨滴落下的景象。如谱例一:
  在《存思曲》中,每一个调性的转折点又出现了类似"应是梨涡浅"的音调。[2]如谱例二:
   “绿云墉掠”一句在调性上包含了小调的因素,在旋律上则断断续续,都表现出娇柔无力的形象。“懒贴”一句从属十三和弦进入到主和弦,是黄自爱用的终止式。
  第二乐段从“小楼独倚”起,描述了雨滴的伴奏音型的消失,出现了杨柳随风摇曳的音型。音乐的颜色有伊始的灰暗逐渐向明快转换,在情绪上略有激动。而在调性上富有变化,由F大调转f小调转E大调转升C大调F小调。在第二次转调是出现了五声音阶。而整个乐段的频繁的转调则是为了描述,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双燕吱吱语过画栏边,这一美丽的画面。
  演唱特点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歌者有着不同的自身生理结构、发声方法、文化素养。因此,在演唱同一首歌曲时不同的人在风格上就有着明显的区分。不同时代人们对艺术歌曲的作品的理解有着差异。但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不能忽视演唱的共性。因此,试图通过以下几点阐述黄自艺术歌曲在演唱时应该把握的特点。
  1 尊重原谱
  声乐表演是一种非常精确、细致、灵活,需要有高超的表演技术与技巧的创造行为,如果没有高超的表演技术与技巧,无论多么美好的音乐设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更别提尊重作者,尊重原谱。所以必要的声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具有共鸣的、抒情的音质,音量、力度丰富的变化后,此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好汉语语言、语音的特色,咬字、吐字方法,力求声音的圆润甜美、字正腔圆、气息沉稳、丰满明亮。
  《春思曲》:该曲第一个音是小字二组的f,音区比较高,这时就需要演唱者打开横膈膜,运用美声的方法,呼吸沉底,气息不能上扬,不然会导致声音浅,音色有杂质。 “乡愁”的乐句基本上都是弱起的,因此要轻轻地呼吸,温柔委婉,表现一个想家的凄凉的意境,让人 望而兴叹。最后一句“我愿与他同去”音阶式的上升旋律, 应保持横膈膜于一种呼吸状态,持续给力。不要用夸张和太过有力量的声音演唱,要运用些美声的方法,但不能完全像咏叹调式的演唱。
  2 二度创作与作品演唱
  在诠释一首声乐作品时,如果能有完美的技术支撑,我们也只能说这是技巧的完美演绎,演唱者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工匠”。这样的表演是不能上升到“艺术”的级别的。声乐的表演不仅仅是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要传达声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名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笔者深知表演是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表演是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进行交流的纽带。严格来说,当作曲家把生动的乐思以乐谱形式记录下时,就已经抽掉了它的灵魂所剩下的则是一个乐音符号系列。音乐表演要把乐谱变成活的音乐,使之重获生命。杰出的二度创作能使作品中的精华体现得更明显甚至超过作曲家的预想,反之,则会违背作曲者的创作意图,甚至给音乐的欣赏者以精神上的折磨。在此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表演——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在对黄自的艺术歌曲二度创作时,不仅需要一个正确、美好的声音,而且要掌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之外的相关信息。如黄自先生所写的“现实性艺术歌曲”,演唱时不仅要把握歌词的主题定位,还要把握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环境定位: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一个状态,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遭受到日寇铁蹄的践踏;情感定位:黄自作为一个爱国人士,坚定的汇入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他用他的音乐在告诉人们他的决心,也用音乐在鼓舞着人们加入这场战斗。所以演唱者必须结合当时社会各方面的诸多因素,如果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体裁特点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准确的把握与充分体会,即使有再高超的演唱技法,也只是音符的机械重复,无本之木、如无源之水,毫无生机可言!
  
  参考文献
  [1] 全丽《中西方音乐的完美融合—浅谈黄自的<玫瑰三愿>》音乐生活2008年第1期
  [2] 钱仁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音乐艺术》1993年第4期1994年第1期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1 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浓厚
期刊
爱是万泉之水,能让枯萎的花草重生,爱是创可贴,能让伤口复原……  王紫藤是我教学至今遇到的最不幸的女孩。四年级刚开学,就连续请病假,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最后她的母亲哭泣着向我吐露了孩子的不幸。紫藤刚刚上小学时,性格活泼开朗,成绩名列前茅,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好学生。在她上二年级暑假的一天,她被一个六七十的老头用一包方便面骗到家里并强暴了她,家人知道报警后,老头畏罪自杀。从此,紫藤沉默不语,成绩一
期刊
【摘要】针对农村中学写作训练中存在的弊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视学生的写作材料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写作指导。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弊端;写法指导    我来自农村,又从教于农村中学。尽管我的教龄不长,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是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同时又是以一个亲身体验者的身份,感觉到农村中学在写作训练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在我看来,农村中学生所具有的品质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虽然师生都付出很大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1 注重平时积累  1.1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许多学生都感到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并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地提高,都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去深化。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积极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提问质疑呢?  1 让学生学会“发现”  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
期刊
“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
期刊
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即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是提高阅读质量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强调的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狠下功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细心观察,认真总结发现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常布置预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总有一些偷工减料之人,看到这些我很苦恼,偶然间想起徐特立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不动笔墨不
期刊
宋代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尝试过以下几点做法,效果还相当不错。  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
期刊
【摘要】高考作文复习之审题立意。从抓关键句入;从分析原因入手;  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从辨明关系入手;寻找材料的异同点;寻找材料的互补性。  【关键词】高考;材料;审题立意;互补性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审题或者根据试题进行有效立意是写好高考作文最为主要的一环。当试题确定以后如何审好题、立好意至关重要。身体不准会导致全盘皆输。能否准确地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能否在文章中准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