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村中学作文训练的点滴感受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农村中学写作训练中存在的弊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视学生的写作材料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写作指导。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弊端;写法指导
  
  我来自农村,又从教于农村中学。尽管我的教龄不长,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是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同时又是以一个亲身体验者的身份,感觉到农村中学在写作训练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在我看来,农村中学生所具有的品质是勤劳、诚实、礼貌而又不缺乏谦逊的胆怯。他们的生活空间既广阔又狭小。他们中多数人都能够自觉承担家务劳动,但也只是关乎勤劳,并不能深思劳动的光荣和艰辛,也不能感受生活道路上的艰难与坎坷。他们能够诚挚礼貌待人,却又不善于表露自己,因而束缚了自我,更关闭了心灵的窗口。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干获取荣誉,最终又因羞涩般的胆怯丧失了足以登上最高峰的机缘。这一切,缘于他们是行进在贫瘠的土地上,注视着重复的播种和收获。他们不能选择,更不敢选择。最后,他们因挽留不住时间匆忙的步伐,而悲哀地掩埋了自己才华横溢的春天。
  作为老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我们眼中有泪,心中有愧。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始终没有停止探寻的脚步。感觉到农村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不扎实,生活阅历的短浅,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足,以及行为习惯的缺乏引导训练……。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做了一些尝试性的补救工作。现就自己一段时间来的实践,做如下小结: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宋代画家文与可,能画一手好竹,而且作画时一挥而就,他的起步功夫就是观察。据说他亲自栽竹子,潜心培育,一年四季,不管风雪雨露,酷暑严寒,都坚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竹枝、竹叶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中的姿势、风度,有时竟入了迷,卧眠竹林。这样,在他的笔下,竹子潇洒秀气,刚劲挺拔,风格独特。人们称赞“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从“眼中观竹”到“胸中有成竹”再到“挥笔即竹”,正说明观察的重要。
  写作的入门也要从观察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首先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要极为敏感,同时要认真思索、感受真切,体会深刻。像文与可观察竹子一样,直到“胸有成竹”。这样,作文就会得心应手。其次告诉学生,观察不但要认真思索,感受真切,而且要观察得细致,观察得入微,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写得生动、具体。
  在具体的写作指导中,如写《观日落》、《观月食》、《鱼缸里的小虾》、《秋天的清源山》等,我告诉学生写这样的文章最适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定点观察是指观察者固定在某一位置上的观察,但视线角度可以不一样。《观日落》适宜平视,《观月食》适宜仰视,《鱼缸里的小虾》适合俯视,而《秋天的清源山》适合环视。当然也可以不时变换视线角度,如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此外还可以沿着一定的路线,在不同位置观察,这也叫动点观察。动点观察实际上是定点观察的继续,是两次以上的定点观察的组合。这一点适合写游记,如课文《巴东三峡》。还有散点观察实际上是定点观察的分散,这是指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例如写一年四季的景象,利用这种方法就再好不过了,像朱自清的散文《春》。
  观察时,还要注意顺序。一般说来,按空间顺序可以从右到左,从下到上,但不能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按时间顺序,多用于变化中的事物,如《看日落》、《观月食》。按事物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可以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总之,要顺序合理,有条不紊,不能看到什么写什么。安排观察顺序的过程,实际上是思考分析的过程,这一步做得好,才可能写出“有物有序”的好文章。
  除了对事物观察之外还要学会对人的观察。一次,高尔基和安德列耶夫、布宁在那不列斯一家饭馆共进午餐,席间搞了一次观察比赛:一个陌生人进来,各人进行了三分钟观察,然后说出看法来。结果,高尔基看到的是“一个脸色苍白的人,身穿灰色西服,还长着一双细长的、发红的手”。而安德列耶夫连西服的颜色也没有看出来,只是瞎说一遍,只有布宁看得特别细致。他从这个人的服装到结着带小点的领带,从小指上的指甲有些不正常,到脸上长着疮疤,都详细地描绘出来,还指出这个人是个什么人,并得到饭馆侍者的证实。如果布宁他平时没有注意这种细致的观察,又怎么会说得这么生动,这么具体呢?
  2 引导学生重视写作材料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写作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我首先是注意引导学生重视生活的积累。认真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和事,日常在街坊邻居相处中,在和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在公共场所的耳闻目睹中,都可以了解现实生活,这些都会提供相当多的写作材料。
  其次我在引导学生重视生活积累的同时还告诉他们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注意间接经验的积累以弥补直接体验之不足。并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本积累本,将自己观察和阅读所得随时记录下来,这样写文章时,才能呼之即出,招之即来,源源不断地涌向笔端,仿佛打开了贮存丰富的仓库的大门。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子,听到客人谈话中的有趣的谚语,就要求对方再说一遍,掏出本子赶快记下来。高尔基家里也有一大堆这种语言的本子,他曾风趣地说:“从十六岁开始,我就是作为一个别人私语的旁听者,一直活到现在的。”知识是越积累越广博,材料是越积累越丰富,努力把它们占为己有,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这就是一个作家成功的秘诀。
  3 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秦牧也曾说过:“作家插上这对翅膀就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拜会古人,访寻来者……”这些话都道破了丰富的想象力的重要性。
  在文学创作中的丰富的想象,被人们称之为“灵魂的眼睛”,这是因为它们常常在文章的构思中起着神奇的作用。每当你潜心思考,浮想联翩。感情激越的时候,一些栩栩如生的画面就会透过自己的心灵把它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文字符号,从而拓宽写作思路,使内容更加丰富,达到创作的目的。
  面对深邃的夜空,有位同学作了这样的联想和想象:夜晚,天空像一块黑色的布幕,没有闪烁的星星,没有皎洁的月亮,也没有多姿的云彩。星星和月亮都到哪儿去了?是还没有睡醒,仍在甜蜜的梦乡之中呢?还是到野外玩得入迷,忘了回家?我想他们也许是在后台化妆,说不定过一会儿,黑色的天幕拉开了,星星们会出来唱歌,月亮姐姐会出来跳舞……我手托下巴,凝视这神秘的天空。哦,对了,不久前我国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我仿佛骑在人造卫星上,去寻找那些美丽的星星和月亮。如果这位作者平时要是没有经常观察天空,或者是了解和积累有关于天空这方面的知识,那么能对一片漆黑的天空进行如此历历如绘的描写吗?
  我们必须大声疾呼,冲出束缚!走出课堂!投身生活!实践炽热的生活。多阅历,敢思索、重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领着我们的学生走向希望的沃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心,无憾于我们从事的崇高的事业。
  诚然有了细心的观察,充分的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我们也决不能忽视作文训练中写法的指导。好比一个体格强壮的人、即使你给了他多样便利的工具,但如果这个人不知道如何去使用它们,依然只能使用自己的蛮力,那岂不是很可悲吗?
  因此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理所当然地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写作指导。认真细致地作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引式写作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尊重和鼓励学生在创作时涌现的独创精神,和新颖构思,因势利导,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质,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训练习惯。
  既突出作文训练的系统性、渐进性,也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和写作习惯。走一条科学化的训练道路。做到训练有序,既保量也求质,更要持之以恒。注重突出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愿写、乐写,从而达到勤写、会写。从内容入手,让作文贴近学生;从形式入手,让学生贴近作文。把作文课从课堂搬到大自然中,搬到生活中和活动中去。努力求新求活,让学生贴近作文,喜欢作文。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对农村中学写作现状的点滴感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有待于今后的逐步提高和完善。然而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道路摸索前进,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
其他文献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好比一把双刃剑,是缺一刃都不可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在处理好学生与科任教师的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埋下伏笔。  首先要教育学生尊重科任教师。让学生指导科任教师工作的辛劳,引导学生尊重科任教师的劳动。其次,要及时处理科任教师交来的问题,不管是纪律问题还是学习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属于学生的错误要批评督促其尽快改正;属于科任教师的误解要及时解释清楚,求得理解,处理结
期刊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学生当前生活为基础,以提高未来公民素养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从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深知,这门课程既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也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事实上,很多教师对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益的策略存在着一定的迷惑。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我觉得就是要在弄清课程性质和目标的基础上,在突出生活性的理念指导下,重视活动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  1 弄清课程性质明确课程
期刊
【摘要】该文围绕现代语言教学的观点认为:语言学习是幼儿在一定的环境中主动建构获得的,强调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运用而发展的。因而,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利用积极、有效的提问,努力促使幼儿想说,会说。在注意问题的开放性的和挑战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适宜性,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期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们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的最大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界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
期刊
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及彼,求同求异,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  特别是近年来的高考诗歌试题中,比较阅读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因此在复习中要善用比较,指导学生鉴赏,这样,不仅夯实
期刊
【摘要】政治课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只有让学生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学生各方面潜能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政治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采取如下做法:一教师要让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安排课堂教学;三教师注重情感的投入;四运用多媒体教学;五精心设置悬念,培养学生兴趣;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七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  【关键词】政治课;提高兴趣;做法    为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下面就从文本呈现方式(图画类、情景类和话题类)之一——图画类交际内容方面,来谈谈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文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
期刊
书法艺术起源于我国,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学习、继承我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发扬光大,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是汉字,书写汉字,使之规范、整齐、美观,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一。  书法教学是学生进行基本进行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书法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写字训练,能使学生把字写的正确、清楚、整齐、美观,从而掌握学习上的一种必要的基本技能。这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锻炼学习能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1 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浓厚
期刊
爱是万泉之水,能让枯萎的花草重生,爱是创可贴,能让伤口复原……  王紫藤是我教学至今遇到的最不幸的女孩。四年级刚开学,就连续请病假,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最后她的母亲哭泣着向我吐露了孩子的不幸。紫藤刚刚上小学时,性格活泼开朗,成绩名列前茅,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好学生。在她上二年级暑假的一天,她被一个六七十的老头用一包方便面骗到家里并强暴了她,家人知道报警后,老头畏罪自杀。从此,紫藤沉默不语,成绩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