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之审题立意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k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作文复习之审题立意。从抓关键句入;从分析原因入手;
  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从辨明关系入手;寻找材料的异同点;寻找材料的互补性。
  【关键词】高考;材料;审题立意;互补性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审题或者根据试题进行有效立意是写好高考作文最为主要的一环。当试题确定以后如何审好题、立好意至关重要。身体不准会导致全盘皆输。能否准确地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能否在文章中准确地呈现出来将大体决定全文的成败。
  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1 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材料: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
  2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6年全国卷1]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
  3 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4 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作为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
  5 寻找材料的异同点
  材料: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6 寻找材料的互补性
  材料: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构思作文。
其他文献
书法艺术起源于我国,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学习、继承我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发扬光大,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是汉字,书写汉字,使之规范、整齐、美观,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一。  书法教学是学生进行基本进行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书法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写字训练,能使学生把字写的正确、清楚、整齐、美观,从而掌握学习上的一种必要的基本技能。这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锻炼学习能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1 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浓厚
期刊
爱是万泉之水,能让枯萎的花草重生,爱是创可贴,能让伤口复原……  王紫藤是我教学至今遇到的最不幸的女孩。四年级刚开学,就连续请病假,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最后她的母亲哭泣着向我吐露了孩子的不幸。紫藤刚刚上小学时,性格活泼开朗,成绩名列前茅,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好学生。在她上二年级暑假的一天,她被一个六七十的老头用一包方便面骗到家里并强暴了她,家人知道报警后,老头畏罪自杀。从此,紫藤沉默不语,成绩一
期刊
【摘要】针对农村中学写作训练中存在的弊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视学生的写作材料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写作指导。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弊端;写法指导    我来自农村,又从教于农村中学。尽管我的教龄不长,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是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同时又是以一个亲身体验者的身份,感觉到农村中学在写作训练中存在着诸多弊端。  在我看来,农村中学生所具有的品质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虽然师生都付出很大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1 注重平时积累  1.1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许多学生都感到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发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并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地提高,都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去深化。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积极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提问质疑呢?  1 让学生学会“发现”  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
期刊
“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
期刊
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即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是提高阅读质量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强调的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狠下功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细心观察,认真总结发现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常布置预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总有一些偷工减料之人,看到这些我很苦恼,偶然间想起徐特立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不动笔墨不
期刊
宋代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我尝试过以下几点做法,效果还相当不错。  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