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o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级实际教学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也促进了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文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行。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时期是其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情感和品质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中涉及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情感和品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教育方法主要是基于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实施语文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有助于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念、情绪和态度等情感,从而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方面的健康发展。而在实际运用中,教师需要通过多形式、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向学生传递自身和课本中的情感,建立起师生、书本的良好情感交流路线,在感受和领悟丰富的情感之后,达到情感共鸣、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处于优先涉足的地位。一般来说,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首先树立情感教育理念,并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的渗透。比如在备课时,就应注重如何设计进行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更好地达到新课改的目标要求。
  (二)在课程导入中渗透情感教育
  课程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课程导入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巧妙的设计,以情感作为敲门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比如在学习《羚羊飞渡》时,教师可以在导入中讲述一个类似的故事,营造情感氛围类似的情景,这个故事可以是森林突遭大火,蚂蚁家族为了避免灭顶之灾而进行了家族逃难,但在熊熊燃烧的大火情境下,蚂蚁家族只有结成一个球体才能冲出火海,但在他们滚出火海后,外层的蚂蚁早已被烧焦了,只剩下了里面的一小团。在生死抉择中,蚂蚁家族毅然地选择了这样的方式逃出火海,而外面的一层蚂蚁为了他人的存活,没有退缩,死得悲壮。而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也是这样一个悲壮但感人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文章的兴趣,并且在类似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文章,更能够迅速融入课文中,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
  (三)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感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运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将教材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脉络、情感要素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些寓言故事、诗文等,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到文章的内涵,一节课下来只会迷迷糊糊。而在多媒体的运用下,教师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展现文章内容,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融入课堂学习中,同时,借助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呈现,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领悟文章的情感。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并呈现冰封雪覆和粉妆玉砌的雪景,之后播放配乐朗读,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品味作品中的情感。再比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黄河的相关图片和视频、音乐,设置黄河之景的情境,这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更能领略到黄河的雄壮和宏伟,继而领悟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四)情理结合进行情感熏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还应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情感教育中,教师需注重情理结合,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比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表达的父爱,之后,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感受到的父爱和母爱,从而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也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再比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感受生命,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时情感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紫藤萝的命运正如十几年来国家的命运,虽然有着各自的不幸,但不能被厄运打倒,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从而引导学生将消极、颓废的情感转化为积极、健康的情感,不管在人生中遇到多大困难,遭受怎样的厄运,都应保持坚定信念,坚强地面对困难。这样学生得到了心灵的洗礼,陶冶了情操。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锻炼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渗透情感教育,设置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在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形成良好品格,塑造健康的心灵,为学生后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映.浅析新课改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2017(25).
  (编辑李艳松)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就成为当前教师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初中高效语文课堂的成功构建,可有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教师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学生阅读习惯、写作能力、语文思维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基于此,本人在文中首先探讨了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前提,然后通过素质教育目标及本人实际教学经验,讨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若干建设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为我国广大初中语
该论文重点研究了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新方法--凸轮机构的谐综合(Harmonics Synthesise,简称HS法).该方法将凸轮机构的传动函数(周期为2π)按付立叶数展开成谐波函数的迭加,取
【摘要】目前,新课改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改变,通过最新的课改创新尝试,我国很多小学的课程教学发生了变化,很多科目的课堂有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然比較单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课堂的听课效率低,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仍然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语文课较为枯燥无聊,课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动机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及端正学习态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挖掘学生潜能。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就需要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本文主要是關于自主探究精神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探究”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文的灵活运用能力,对小学生后续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必须重视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即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在原有阅读教学重视学生阅读数量和阅读速度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意义的构建。因此,群文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议题的选择又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作者结合两个学期的课题实践研究,总结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议题选择要具有开放性、可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