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口语训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阶段目标”上对学生“口语”有这样要求:“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为了使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达标,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重视并指导朗读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以“读”开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形式有范读、领读、齐读、默读、快读、分角色朗读等,交替轮番使用。我指导学生要求他们能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强弱、快慢、停顿、轻重、变读与儿化等语音知识和技巧。模仿中央台的播音员,根据不同语境,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二.学会即兴发言
  即兴发言的前提是“听”,听清楚对方的要求,然后依据要求回答。我要求学生先归纳听到的,迅速整理出要点,思考该怎样应答,然后才发言。我要求学生先把话说清楚,然后才讲究生动形象。有的同学比较怯场,我鼓励他们先把话写下来,想清楚了才说。我允许有的学生把说话的提纲或提示语先写出来熟记后才说,我也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尽量出口成章。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是最好的口语训练。课上学生发言的面尽可能的广些,我常采用指名回答、举手发言、站起来自由表达、按座位顺序依次表达等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口头表达比较充分。
  三.训练要求逐步提升
  我常选择一些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话题作为口语训练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到:心口合一,养成诚实说话的习惯;心中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说错了修改重说;每讲一句话,都要尽可能地符合汉语语言规范。
  口语训练制度化。平时训练放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站在那儿讲一分钟到三分钟。从介绍一条信息到讲清一项知识或一个成语典故等等,逐渐引导学生讲上一节课所授内容,使与本节教学内容相衔接,从而自然导入新课,这样也赢得了时间。
  在口语训练中,有听了说,说了写,听了写,写了说;有读了说,说了写,读了写,写了说。这种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充分得到训练。我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学生的说话兴趣便被激发了。训练半学期后开始“口头作文”,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做充分准备后讲五分钟,然后整理誊到作文本上,实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相结合。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我们进行了诗歌朗诵、绕口令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如演讲比赛:我们围绕主题多个命题实行临场抽签,给每个选手10分钟准备。这种训练层次较高,难度较大,检查演讲者写作能力、应变能力。如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代表,抽签确定正反方,辩手依据论题准备材料参辩。如辩论《逆境与顺境哪个能造就人才?》,“逆境”一方有的列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的引《史记》,诸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等等圣贤发愤所为的事例。“顺境”一方有的从正面举例,如李嘉诚出巨资把儿子送到国外接受良好教育,儿子学成归来,子承父业;有的从反面例举环境不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如贫困山区的孩子成才难等等。这种正反方式的辩论,学生很感兴趣。它促使学生加强知识积累,培养说话的敏捷性、严密性,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还如进行“记者招待会”:围绕主题让提问和回答的双方事先做好准备。我们设置5-7个岗位请学生扮演主持人和领导,其余的学生为“记者”,由他们提出问题请“领导”回答,历时半小时,最后师生一起评议,这样气氛紧张而热烈,学生兴趣浓烈。
  五.严格要求积极引导
  语文教师要起好表率,平时的言语非常重要。讲起课来引经据典娓娓动听,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潇洒自如,没有口头禅,不结结巴巴,学生自然会非常喜欢你的课。我要求学生说话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条理清楚;要求学生背诵一字不漏、一字不改;朗读时或坐或站都要挺胸、句读分明、不读错字、不丢字加字、不读错后自我纠正;强调要抑扬顿挫,语速适中,要有气势、力度。引导学生能说会道,做到想说、敢说、爱说、会说。
  口头表达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凸现在人际交流中。试想在“口才决定命运”的时候才谈“口头表达”,是否为时已晚?在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切实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鉴于目前中、高考语文科系书面形式,我想如果语文也像外语一样,在升学考试时附加口试,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实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滕杨柳,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其他文献
回顾近二十年来的语文教学生涯,我对一句话特别敏感,那就是“将帅不力,累死三军”。我想,一个语文教师应具备许多素养和能力,比如高尚的品德修养、过硬的专业知识、自觉的理性反思等等,但最不可缺少的追求和能力应该是,尽可能地节省学生的人力、物力,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我的困惑  读了十几年的书,记忆中的语文学习似乎不像现在的学生学得那么辛苦。课本没有现在的厚,课文没有现在的多,作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贯彻实施好课改新理念、新方法,比如重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使学生全面发展,等等。近几年,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考此起彼伏,面对纷繁的语文教学改革,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又该如何面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入思考
记叙文的写作是我们学生习作训练的重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记叙文要想打动读者,不仅要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构思新颖,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还应跳动着作者的真情。可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很多同学写出来的文章却总是内容贫乏单调、语言枯燥无味,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没融入自己的情感。如何将人的丰富情感迁移到我们的写作中来,让我们写出来的文章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呢?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探讨分析。    关注生活
同事爱好养盆景且颇有心得,他说首先是选料。最好从野外找那些天然生长的树苗,因为它们充分地吸取r大地的营养,长得枝繁叶茂,成型的基础好;第二步是修枝,从野外选拔出来的树苗,有些枝条不美或者多余,要大胆地修整或剪除;第三步是定型,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之成为人们认为美的造型,这样的景才能给人们以无穷的美感。我们以为,做景的过程与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笔者认为,要想教学生会作文,首先必须教学
鲁敏的小说《致邮差的情书》堪称一出轻喜剧。所以说它轻,是因为它篇幅短小,格局不大,并且重点不在讽刺。一个靠网络生存的时髦女孩,突然给一个“苦大仇深”的邮差写了一封情书,满心欢喜地期待改变邮差的生活,对邮差实行“救赎”和“超度”,邮差却令她大失所望,完全没有回报给她应有的激情和欣喜,相反当着她的面,将情书扔进了垃圾桶!好心未讨到好报,M无情的遭到生活的嘲弄。M虽然未必有捉弄罗林之心,但幻想中的故事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对话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策略,开展实施基于对话理论的阅读教学: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基于对话理论的阅读教学提供实施策略:    一、构建开放型的语文课程观    开放型课程观是一种动态的课程观。它不再认为课程是预先设定的,而是一个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了文化论著研读这一新名称,就是要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从作品中能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但目前语文教学存在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学生缺乏文化积淀,为追求高分,天天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等等问题。没有用《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来衡量教学的价值,而追求的是功利性。  如何使语文学科从其功利性中走出来,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如何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展现。中学生作文大都源于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或亲身经历。从他们的作文中,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因此,作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由于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时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子、母女之间的冲突摩擦,社会不适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中学生幼小的心灵“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矛盾。在此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无精打采,提不起作文兴趣,把作文当着一件苦差事,冥思苦想,笔杆重似千斤,老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有的胡乱拼凑,有的索性从作文选上抄一篇了事,有的干脆“交白卷”。“无话可说
清者,纯净也;明者,明亮也。将“清”字与“明”字合而为一个节气节日,这个节日该有一种怎样的天地明澈的光景哟!这个节日又会令人的内心有一种怎样的沉静安适的坦然心境啊!在古代,人们如何过清明?在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继承传统,把握清明佳节的精髓,还原清明佳节的原汁原味?就让我们在古诗古文中去探寻古人在清明佳节时的踪影吧!   一.清明诗词  大家最熟悉的清明诗是哪一首?  (生)杜牧的《清明》。  (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