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学于趣 以趣促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在集体生活过程中,通过相互间实行协作,以共同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如果幼儿缺乏这种合作能力,其心理和性格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其社会性退缩,对现实生活适应困难。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中也提出,要做一名现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合作。因此,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当今的教学活动下,教师常常以枯燥单调的教学活动去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形式上虽然开展了合作活动,但是意义却不大,不足以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难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为此,我们尝试不断地完善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融学于趣,以趣促学等策略来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择趣——教学活动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1.内容材料趣味足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大班时我们会选择一些趣味性足、合作性强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爱上合作,喜欢合作,学会合作。以此为宗旨,我们开展了《糊涂熊队划不快》《测量跑道》《快乐登山》《蚂蚁工程队》《勇闯管子城》《纸牌叠叠乐》等活动。这些活动中,我们通过材料的选择,加深活动的趣味。如《纸牌叠叠乐》和《勇闯管子城》,利用了纸牌和管子,让幼儿合作叠纸牌,让幼儿合作用管子搭建房子。首先接触到这些有趣的材料,孩子们的合作兴趣就前进了一步,他们喜欢玩这些,那么怎么去合作玩呢?在已有的经验上,他们会相互商量,学会协商,学会分工,努力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幼儿的合作能力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2.游戏情境趣味浓
  幼儿园的孩子,合作意识淡薄,如果只是简单枯燥的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去进行合作,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感触和收获,所以,我们选择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a.角色扮演。大班的幼儿,他们喜欢卡通人物,很乐意成为其中某一个角色,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常常以卡通角色代入,让孩子们置身于卡通世界里,激发他们合作的兴趣。在我们开展的多个活动中,很多都是以角色扮演展开的。如,《蚂蚁工程队》让幼儿扮演成为一个个的小蚂蚁,去完成小蚂蚁能干的搬运和建造任务。将每个孩子的照片贴在小蚂蚁身上,每4人组成一队,通过完成小组合作活动,让蚂蚁头像不断爬升,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快乐。
  b.情境展现。教师把活动环境布置起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在中班主题建构活动《我帮羊羊造房子》中,我们就采用了情境创设——给羊羊造房子来激发幼儿的合作兴趣。
  c.设置悬念。在游戏前,可以给孩子们设置一个悬念,比如说,今天要去挑战什么事,做完后,会有意外的惊喜;或者,咦?!奇怪,怎么会出现这样子的情况,那让我们试着去解决下吧。通过设置悬念,加速孩子们迫切的探究性,从而更快地进入合作活动。在《勇闯管子城》中,我们创设闯关进入管子城堡的情境,创设了一个悬念,怎么才能闯关成功呢?打开一关后,下一关会是什么呢?孩子们就很喜欢这样子的一个悬念式情境,在一轮又一轮的闯关过程中,共同搭建钥匙,完成合作任务。
  二、優趣——教学活动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1.主题游戏式
  中班《我帮羊羊造房子》就是一个主题建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我们让幼儿化身为一只只小蚂蚁,来进行不同程度、不同难度的合作挑战。从开始的让小蚂蚁们进行简单的动物拼图,到完成小组装修贴瓷砖,到最后的小组造房子,合作难度不断递进,合作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慢慢地积累了合作经验,学会了合作技能。他们知道每一次的成功都需要大家的互相配合、通力合作。
  2.竞赛式
  竞赛式的活动更能激发幼儿团队合作的欲望。记得在《纸牌叠叠乐》活动中,蓝队有个孩子,一开始他很不经意,叠的也不认真,后来因为他们组内的不团结,比赛输了,他们没有获得奖励,他们开始反思,知道要合作才能取得胜利,不能因为个人的原因,而使得整个团队失败。所以在第二次活动中,他学会了合作,懂得与同伴商量,愿意配合组长叠牌、递牌……最终他们组第二个完成了任务。由此可见:竞争的魅力是巨大的,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竞争性的活动去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加速团队的成功合作。
  3.闯关式
  闯关式就是设计一个个的关卡,从易到难,不断去加强幼儿的挑战难度。如《快乐登山》,一开始幼儿小组合作运轮胎,四个人一组运7个轮胎,这里就可以产生多种合作方式,如两两运轮胎,一个个运轮胎,或者四个人一起运轮胎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组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合作方案。等轮胎都运到后,下一关就开始了,这次要比一比哪一组叠的轮胎最高。第二关难度加强了,将轮胎一个个垒高,这个任务孩子们一个人肯定完成不了,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他们会进行商量,如何分工完成?有人负责搬、有人负责垒。最后一关,就是让幼儿能够都站到堆叠好的“山”上,比比哪组的轮胎山最稳?这次比的是稳,主要讲究的是搭建方法。组员们要商量哪个方法最稳?动手尝试……“我们成功啦!”失败的小组也马上学着成功小组的方法:搭成下面大,上面小,重新搭建。相信站在轮胎山上的孩子们,经过这次合作活动,又学到了新的一招。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互动与分享,使幼儿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社交能力。作为教师要通过一系列优化的指导策略,让幼儿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今天上学的时候,看到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来到了学校,我很纳闷,难道是谁生病了吗?后来才知道,原来她们是来给我们打防疫针的。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紧张不已,这可怎么办呢?我最害怕打针了,让我吃什么药都可以,就是不能打针。我一遍一遍地想象着打针的疼痛,身上起了很多的鸡皮疙瘩。老师让我们站成一队,我排在第二个位置,这更加让我紧张不已。医生熟练地操作着,而我的心也随着她的操作狂跳不止。这时,我实在受不了了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需要关注到多方面问题,学生的实际能力、知识情况、教学条件等,要认真分析教学工作问题,针对学生的弱点做相应的练习强化,保证教学的灵活多样,分层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整体的教学成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力、理解力,提升知识吸收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上,需要充分地认识学生实际状况,掌握知识教学规律,提升课堂
嘎嘎嘎,嘎嘎嘎,  妈妈放出栏里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你会看吗?或许你会说,只要张开眼睛,连刚出世的婴儿都会看。而笔者的看法是:“看”的学问范围广、内容多,要讲究方式,讨论方法,探索“看之秘訣”永无止境。本文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看数学。
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采用言教、身教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内在情感激发  学生的思想道德有一个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2.结合教学特点  体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传授给处于数学萌芽期的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绘本教学。本文旨在针对当前绘本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绘本兼具趣味性、文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及娱乐性等,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少儿读物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一、材料准备——有效探究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科学课来说,“米”
喜欢音乐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领。音乐能消除疲劳,能抚慰受伤的心灵,能激发人们昂扬的斗志。欣赏和体验音乐之美是人类的天性。孩子喜欢在音乐中用体态来表现美。《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但对于农村的幼教来说,由于办
许卓娅老师在《“满足儿童的需要”应是首要的追求目标》一文中,写道“共同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常规”更重要。许老师认为“要让孩子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在这样的良性氛围下帮助幼儿建立常规,他们才能产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秩序感”。结合近两年来我们深入研究的游戏指导工作,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尊重、适合幼儿的发展为前提,对如何建立更适合孩子发展的游戏规则,在本学期的游戏指导中我们有了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书育人。”陶行知先生的话道出了教师“教书”的责任——“育人”。孩子不仅需要学到的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和良好的品质。幼儿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关键的时期,许多行为习惯以及良好品质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而幼儿园的语言活动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贴近儿童生活,很多都蕴涵着深刻的品德内涵。我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运用“语言”这个重要的工具对幼儿进行品德渗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