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深度数学思维构建的策略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la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確提出了“四基”,其中新增的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本质上说就是从以往只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向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蔓延。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视角看,构建数学核心思维力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激活已有表象,获得初步概念;构建多元表征,丰富内部语言;激辨问题解决,拓展思维空间;孕伏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层次。
  [关键词] 数学;思维;概念;表征;问题解决;思想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从这个层面而言,孩子学习数学对其思维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数学也是发展思维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用教材教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儿童思维的发展,使其素养得以整体提升。
  一、获得初步概念
  思维本质是一种认知,而认知首先要让学生获取必要的概念,有心理学家就将概念习得定义为对一类事物或观念的共同属性的识别。例如加法交换律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此概念的形成则需要依托其已有表象,因此让孩子获取足够表象有助于概念的获得。在运算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经过前面几年的计算学习,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成了“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顺应学情,从而使这种内隐式的经验得以显露和表达。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为了顺应儿童已有的表象,教师可以出示一组有规律的口算题(如下),学生计算出结果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这时学生会首先按照两个加数和三个加数进行分类,接着根据和相同再分类。通过两次分类,学生能找到其中的规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最后让学生在以往的学习或者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例子,打开更为宽阔的视域,为抽象概括规律奠定基础,从而正式打开认识运算律的窗户。
  柏拉图说:“人的心灵有时就像一间封闭的屋子,真正的启蒙就是为其打开窗户,阳光照进来会豁然开朗,然后发现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事物各有形状、特色,并且各从其类,边界清晰。”通过这样“接孩子气”的教学,冰冷的运算变得生动形象、具体鲜活,更对以往的学习有了更为上层的诠释。
  二、丰富内部语言
  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批判了皮亚杰的语言和思维观点,他说:“语言是儿童听到的外部言语和他思考的内部言语之间的混合物,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思维依赖语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这三类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对知识的发生、发展拥有更为丰富的阐释。
  在“运算律”整个单元教学中,我们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列举、抽象概括得到规律的环节,但具体教学中,还可以拉长孩子思维“爬坡”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时,学生可以先看左边有3只猫,右边来了2只猫;也可以先看右边有2只猫,左边来了3只猫,因为分量都是一样的,最后合成一个整体,所以结果保持不变。再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画线段图、文字描述等形式来解释其中的规律,直至概括出字母公式。
  心理学表明:小学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意味着他们入学以后,具体形象思维立刻全部“消亡”,不再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与改造而实现的。这样的“慢动作”——大量的表征体验,充盈孩子的内心,让儿童的思维在具体与抽象间不断转化,将语言不断内化从而使思维得以引发。
  三、拓展思维空间
  很多老师将计算看成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最低层次的学习,所以我们常会发现,计算题是“对答案”的,实际问题才值得教师讲解。但在当下,计算的正确率已经成了一个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难题。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发现,孩子计算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计算题的出现就是一个问题的出现,他们会试图去寻找答案。而对于孩子而言,计算过程中的逻辑推理比应用题解题的逻辑推理更为抽象,因为每一步的计算靠的是抽象的法则,而应用题每步的推理和答案往往与现实情境和已有经验相联系,可以进行预判。因此对孩子而言,计算题的难度可能不亚于应用题,做一道计算题甚至比解决一个应用题更难。
  在教学中,不妨将计算教学当成“问题解决”模式去看待,而不是轻描淡写。心理学家海思(Hayes)认为,问题解决有固定顺序:1.识别问题;2.问题表征;3.制定解决计划;4.执行计划;5.计划的评价;6.解决方法的评价。例如在指导学生求解“35×98”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个算式你想到什么?有孩子说:“这是个乘法计算题。”有的说:“可以用竖式计算。”有的说:“这个要用简便计算。”这些回答则处于问题解决的一、二阶段。接着再引导:使用简便计算,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运算律?该怎么使用?这是属于问题解决的三、四阶段。学生尝试计算后展示作业并辨析,在学生明确②错误的原因后,再深入辨析①③,使之发现虽然都使用乘法分配律,但是相比之下③更简单。最后反思,不仅要正确使用运算律,更要注重思维简洁,这是问题解决的五、六阶段。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直接指向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思维过程,其中既包括反应的产生,也包括在可能的反应中做出选择”。面对孩子计算上的问题,决不能用一个“粗心”一言以蔽之,而是要科学地找到应对的方法,发现儿童思维上存在的难处,并设置好智慧的“屏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辨析中不断扩展其思维空间。
  四、提升思维层次
  国际数学教育指导性文件中有这样一段话:“引导学生自己形成思想,发现数学的关系和性质,而不是把成人成熟的思维强加给他们。”史宁中教授也说:“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思想层面,才是一种真正的学习。”诚然,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更有助于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
  在“运算律”整个单元框架中,教材都采用了运算律孕伏在具体情境中的编排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分以下几步建构整课:①提出问题,列式解答;②观察算式,感受规律;③提出设想,验证想法;④推广规律,迁移运用;⑤反思提升,建立模型。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内嵌了“猜测—验证—结论”这一数学规律探索的过程,实现了归纳和演绎的交相呈现。培根说:“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逻辑,而演绎法是论证逻辑。”当学生用“a b=b a”表示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则说明儿童能将逻辑思考简化成一种代数形式,而不用考虑这些符号对应的指代物,更不需要验证其表征的物理现实,而此刻才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为瞩目的时刻,这才是数学学习应然的价值回归。如果说知识的学习是一条明线索,那么思维发展就是一条暗线索,每一次的学习必将牵动孩子每一次思维印记的延伸。
  郑毓信教授说:“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联。”思维的“思”是每次学习知识的起点,而“维”才是联接后形成的最本质的思维网络图。在这张图上,孩子们能在“联接处”找到知识的起点,在知识的“变通处”找到思维的高点,从而推动思维不断向前、向全发展。
  责任编辑 李杰杰
其他文献
[摘 要] 政治认同是其他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它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学生创造美好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是当前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下政治教师依赖强制性的灌输、说教和单纯的知识讲授,缺乏必要的情感价值的体验,远远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赞同和认可,难以实现对政治认同学科素养的建构。  [关键词]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师生探疑;合作探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摘 要] 教育部最新研制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对传统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凝练出了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要素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学校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关键是教师,即对广大一线英语教师而言,落实落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需要以新课标倡导的英语课程体系为载体,整合课内外相关主题资源,探索“教师能操作、学生易接受、教学有效果、实践可迁移”的具有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育规律表明:“做中学”是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有效手段。开展小学生创客启蒙教育,可以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并在“小创客”培养过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 
[摘要]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当文本进入教材,成为阅读教学的内容之后,除“原生价值”之外,又产生出了另外一种价值,即“教学价值”。教师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合理开发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开掘文本教学价值的途径有:整合文本内容,在重组调整中优化教学价值;聚焦文本核心,在研读探究中凸显教学价值;丰富文本内涵,在材料引入中增设教学价值;创生文本意旨,在角色转换中生成教学价值。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优化课堂教学。要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就不能只注意课堂教学,而应紧紧抓住教学规律的几个环节,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使最简单的教学方法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育课;优化;教学  一、活动方法简易化  新课程下的常态活动设计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灵活、机动地改造、设计、优化。要求通过简
[摘 要] 词语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单位,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而关键词也是最能概括文章主旨、解释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脉络、标示句段关系的词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紧扣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细细品味咀嚼,反复推敲揣摩,探寻语言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高明精妙和匠心独具,体悟文本思想主旨,把握文本内涵意蕴,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词语;语文;阅读  在语
[摘 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元表征”方式,探究发现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深刻理解这一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建立起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特殊的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进行相关计算。笔者用多元表征,经历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探索
[摘 要] 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学习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文章基于学习技能课教学的现状,以一节初中英语学习技能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尝试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对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阐述。精彩导入,渗透文化意识;构建思维导图,增加思维广度;阅读联系中考,深化语篇意识;深挖教材内涵,提升跨文化理解。并在案例反思中,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补充。  [关键词]
[摘 要] 武术具有强身育德的双重教育功能,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幼儿园通过环境熏陶与互动、武术课程建设与实施开展武术教学,让孩子游戏中学习体验、探索创新,从而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推动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幼儿;武术教育;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
[摘要]以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和思维品质的调查分析,聚焦儿童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思维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困惑以及成因,以期从本质上影响儿童数学学习的情感,并以此来推动儿童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思维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  [关键词]数学情感;思维品质;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