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 课堂气氛 成功体验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小,表现为:体育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管理式体育课教法”充斥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是一切井井有條。长此以往,学生依赖性增强,学习效益低下,喜欢体育活动却害怕上体育课。因此,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
一、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人格,树立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持续发展的潜能的观念,正确认识学生间的差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尤其是实际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间的体能、体育基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以及全体学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在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措施,在目标确定、内容安排、方法采用等方面区别对待,使全体学生都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尤其要给体能、运动技能差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促使其进步与发展。
其次,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
1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活动的认识倾向,是激发人们学习动机的内在“激素”,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情绪和反馈效果,并对人类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促使其体育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我们以舒适的场地布置引发学生良好的心境;以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学生产生运动的热情;创造协作气氛,使学生在各种身体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意志。
2 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和动机,形成强大合力,形成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适时调整体育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尊重和采纳学生合理建议,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时,教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进行鼓励;当学生遇到挫折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避免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当学生“出格”时,用善意的语言提示;参与到学生的游戏或竞赛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活动;练习中手把手对学生动作做指导、保护;多让学生针对学习情况互相讨论学习内容,互相评价学习效果,发表学习后的身体、心理感受等等。
三、实施开放、成功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
1 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实施开放式教学
首先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体育课要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要敢“放”且善“放”。其次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练练、试试、比赛比赛、表演表演。三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体育教学应改变“管理式教法”的局面,让学生对教学中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享有发言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多元化、自主化。
2 创造成功机会
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潜在能力可挖。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让他们在实践中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根据学生实际,变化练习条件,降低难度,提出适当要求,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关键。
第二,进行激励性评价,以表扬激励为主,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注重过程与发展性评价。
第三,当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创造条件,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注重教法、学法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一定的成功感,还必须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灵活、多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把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练习热情,使课堂出现想、练、比多层次的结构,使学生愿学、乐学。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7-9年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刘兼,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高凤华,体育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中国学校体育学,2000(3)
关键词 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 课堂气氛 成功体验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小,表现为:体育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管理式体育课教法”充斥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是一切井井有條。长此以往,学生依赖性增强,学习效益低下,喜欢体育活动却害怕上体育课。因此,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
一、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体差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人格,树立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持续发展的潜能的观念,正确认识学生间的差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尤其是实际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间的体能、体育基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以及全体学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在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措施,在目标确定、内容安排、方法采用等方面区别对待,使全体学生都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尤其要给体能、运动技能差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促使其进步与发展。
其次,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更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
1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活动的认识倾向,是激发人们学习动机的内在“激素”,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情绪和反馈效果,并对人类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促使其体育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我们以舒适的场地布置引发学生良好的心境;以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学生产生运动的热情;创造协作气氛,使学生在各种身体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意志。
2 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和动机,形成强大合力,形成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适时调整体育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尊重和采纳学生合理建议,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时,教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进行鼓励;当学生遇到挫折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避免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当学生“出格”时,用善意的语言提示;参与到学生的游戏或竞赛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活动;练习中手把手对学生动作做指导、保护;多让学生针对学习情况互相讨论学习内容,互相评价学习效果,发表学习后的身体、心理感受等等。
三、实施开放、成功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
1 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实施开放式教学
首先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体育课要通过一定的身体练习、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要敢“放”且善“放”。其次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练练、试试、比赛比赛、表演表演。三是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体育教学应改变“管理式教法”的局面,让学生对教学中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享有发言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多元化、自主化。
2 创造成功机会
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潜在能力可挖。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让他们在实践中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根据学生实际,变化练习条件,降低难度,提出适当要求,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关键。
第二,进行激励性评价,以表扬激励为主,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注重过程与发展性评价。
第三,当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创造条件,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注重教法、学法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并获得一定的成功感,还必须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灵活、多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把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练习热情,使课堂出现想、练、比多层次的结构,使学生愿学、乐学。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7-9年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刘兼,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高凤华,体育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中国学校体育学,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