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学法指导刍议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内容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更要“悟其渔识”。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落实,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惟其如此,学校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创新人才。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教法的研究,更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能独立地获取知识并应用于生活。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是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在课前、课堂、课后阅读的方法:粗读-详读-精读-研读-背读。粗读就是粗略浏览,建立对所读内容的总体印象;详读就是逐字逐句阅读,找出所读内容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精读就是熟悉知识重点,并加以整理,使之条理化、规律化;研读就是对重点知识从不同角度剖析,深化理解;背读适用于章末或期末复习,即合上书本或看目录逐章逐节回忆所学内容。对于粗读、详读、精读、研读和背读,教师应在不同的学习时间段有的放矢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使学生的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1 课前阅读
  这是对新课的预习,是一种比较粗浅的阅读,即“粗读”阶段。目标有二:一是要对新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如果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必定会增加学习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应在课前提出“阅读任务”:怎样预习、预习的范围、预习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以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2 课堂阅读
  这是在预习和听课的基础上详读和精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精细”上下工夫。学生的课堂阅读须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要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的严密性;要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以免混淆相近概念。此阶段的阅读,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使新旧知识能够系统地联系起来,达到承前启后、前伸后展的阅读效果。
  
  3 课后阅读
  这是课后或复习阶段进行的阅读,也就是研读和背读。它的目的是巩固和升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中教材从第一章开始,不仅要识记,更要理解。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后阅读要适时引导学生:此时的阅读要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总结,使这一阶段阅读能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从而使认识更加深入。
  
  二、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化学方面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学科特点,理解、对比和规律记忆是学习化学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1 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才能牢牢记住。如在学习溶解定义时,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剂克数等。通过分析、归纳、理解,加深记忆。
  
  2 对比记忆法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用对比法更容易明确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如元素与原子、质量数与近似原子量、同位素原子量与元素原子量等概念较容易混淆;再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采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对比,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比较、讨论,使学生准确区分易混淆概念。
  
  3 规律记忆法
  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研究化学时,将知识编排整理,抓住关键,记住特征,找出规律。如在学习四个基本反应类型时,可指导学生将其总结为“化合多变一,分解一变多,置换单对单,复分解两对换”。
  
  三、指导学生学会实验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它直观、生动。而科学实验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首先,在实验教学中,如果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解边做实验,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可以诱导学生勤于思考,激发学生勤于探索的精神。其次,教师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适当增加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的应用性實验。如海带中提碘的家庭实验,污水hH测定的环保实验,让学生大胆设计,大胆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记住老师所讲内容的40%左右。所以,学生的课后反思尤为重要。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复习。通过复习课本知识和温习笔记,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所学内容。否则,概念不清,习题不解,就直接翻书看笔记,进而做习题或作业,那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反思性复习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回放电影式”的反思。即引导学生反思当天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重点复习课程的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二是“阅读教材式”的反思。即指导学生在课后阅读时要做到眼看、手写、脑想,并把课堂老师所讲解内容和自己的笔记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之处进行分析。三是“概括归纳式”的反思。即指导学生概括、归纳所学的化学知识体系,采用“点、线、面、网”的结构化复习方法,全面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总之,教师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习本族语言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趣味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机械讲解,把学生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
前言: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临床上较为普遍,胎儿以及幼龄儿童由于机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抵抗能力相对较弱而较容易受到其入侵,其对患儿的肝脏
执行新课标以来,高中教学改革的确改了很多,但没有改的还是学生和家长以及全社会对高考成绩的关注。作为我们英语教学来说,和大家一样,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减少后,怎样才能建立高效的课堂,怎样才能在短期内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  高三的教学工作,对老师和学生来说应该都是一次磨砺,虽然辛苦,但收获一定会颇丰。它能促使我们老师更多地去学习、去研究新题型,从而把握高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考试技巧指导及训练
初中英语写作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一、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提供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你最喜欢哪种体育运动,为什么?假期你有何打算等,或捕捉学生的兴趣热点,如你对超级女声的看法等,帮助他们走上愿写、乐写、善写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传统英语教学注重语法、词汇而轻视听说,致使语言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词汇量在五、六千以上的中国学生很多,但是很多人却连日常对话都很困难。这是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把英语教学带进了死胡同,也是英语教学慢、费、差的症结所在。我们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呢?    一、端正教学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    语言的第一性是口语而不是书面表达,“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则,让
摘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要增强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严格落实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文讲解、复习巩固。  关键词 英语阅读 英语教学    如今,英语的阅读教学靠投入大量时间来提高教学效果已失去实现条件,而英语阅读教学的任务又相当繁重
目的: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恶性程度甚高的原发性骨肿瘤。该肿瘤易在早期出现远处肺转移,病死率较高,预后极差。探索骨肉瘤的具体发病机制以及新的诊治策略是改善其预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