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韵依依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晴了,阳光明丽。
  杏树、桃树的枝条上,缀满了一粒粒花蕾,饱攒攒的,像淘气幼儿憋着气、鼓起两腮、双唇紧抿的小嘴巴,只等“啪”的一声绽开。已经吐出的片片娇嫩花瓣,或红、或白,都亮晶晶的,夺人眼目。从花心柔嫩香软的花蕊里,飘逸出来阵阵幽香,招来了爱美的蝴蝶轻盈的舞姿,引来了辛勤蜜蜂欢快的盘旋。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呀,一会儿卧在蕊心里,贪婪的吮吸汁液,一会儿穿梭于花蕾花瓣间,“嘤嘤嗡嗡”唱着欢乐的歌。
  水塘里青蛙也不甘示弱,起劲鼓叫着,“呱呱呱”,声音醇厚明亮。那或高或低的如潮蛙鸣又一次撞击着我那对春刚刚启开的心扉,牵惹出我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种种神秘的情愫,虽然朦胧混沌,但丝丝缕缕,轻拂胸腔,撩拨起阵阵莫名的悸动和感奋。
  起风了,是微风,柔柔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温馨舒怡。水面上已然荡起了涟漪,细细的,在泛红的阳光下,熠熠闪着金光,多像一尾大鲤鱼在水中多情的游动。一对野鸭不怕蛙鸣的鼓噪,一前一后在水面上荡浮着,间或一个“扎猛”潜入水里,另一个也跟着扎下水,一眨眼工夫,两个小脑袋又在远处冒出水面,点着头互示着,仍形影不离。这是一对多么恩爱的“夫妻”鸭啊。
  “弱柳扶风”总是春景的一绝。瞧,塘埂上的垂柳依依,万千丝条妩媚飘拂,亲吻着凝脂般的柔波,款款深情、荡气回肠。又似娉婷少女将秀发披散开来在水中濯洗,风姿卓越、清新芬芳。从远处望去,那一长排微摆的柳丝纯然是一席飞动的绿色瀑布,更似一帘飘拂的绿色轻纱,莫非是唐朝歌伎们的“霓裳羽衣舞”幻化成的绿色幽梦。看,她们长袖抛起、柔腰扭动,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这舞蹈辉煌气派,以淡蓝色雾气作帷幕,以绿茵草地作舞台,以晶莹水面作衬景;这舞蹈浪漫写意,有百鸟圆亮宛转的唱和,有青蛙浑厚痴情的合奏。香风袭袭、氤氲袅袅。
  真佩服这对“夫妻”鸭有眼力,选择了这块爱意绵绵、温馨四溢的地方作栖息娱情的家园。也更为在这之前从未发现这大自然的柔情蜜意而深感遗憾。
  
  单位:安徽六安市金安区枣树中学
其他文献
仿佛冥冥之中的定数  每一步行走,未知而陌生  却又似曾相识  “这是这个尘世多年前落下的病根”  不停赶路的人  总在不停地抱怨  抱怨,归抱怨  他们还得讲究一些体面,和分寸  还得裹着一副皮囊,剐蹭  炎凉里的玄机  壶中  倒进去,再倒出来  只是一个过程  但在這个吆五喝六的尘世里,却显得  极其珍贵  无非是茶水  无非是酒  无非是,嘴里的乾坤
对于应用文来讲,它的写作目的是“用”,即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突出实用性,所以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准确。为了更好地突出应用文“用”的写作目的,努力提高应用文语言的表现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应用文语言的表现力呢?    一、熟练掌握应用文的惯用语    应用文的特点之一是格式的“程式性”。实际上应用文程式性的特点,不仅体现在格式方面,而且在语言使用上同样如此。从宏观上讲,常见的应
像体味夜的呼吸似的……  像体味夜的呼吸似的……  你一定知道,此刻天地岑寂……  萬物都悠长地,有一个爱的生殖。  维系  只有绳索的尽头可以拴木桩  那维系你我的逶迤道路  那维系你我的艾略特的春天,它仅仅是一句诗歌的春天  (没有颜色和动作也不察风云)……  牧羊人和金足兽  到了今天,我与世界的差别已经不存在,  与习惯里的认知的错位已经不存在。  我理解一切事物,理解一切你我。  当然,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一股股清新活泼的气息。老师们告别了“填鸭式、灌输式和被动接受式”,迎来了“启发提问、合作探究、讨论感悟”等异彩纷呈的教学方法。这在语文教学上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本人有幸观摩了一些语文课改背景下的示范课,我敬佩老师们在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也叹服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热烈兴奋的表现。抛开这些花样迭出的教学手段是不是流于一种形式,不少课听下来似乎总觉得还有个缺憾,那就
课外阅读成长记录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记载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结果的文字或文字加其他辅助表现形式。这种记载可以用统一规格的笔记本,也可以用卡片汇集。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册,可以让学生成为阅读和评价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者,也可以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兴味索然可有可无变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巧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册,注重其应用策略,将有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一、激发兴趣。    
复习课文中,老师仅仅是引导者,起辅助作用,学生是主体,占主导地位。他们在复习课文中应是处在最活跃状态,且是最有收益者。常见复习课文的方法,使学生积极性不高,他们偏重读、记,而忽视思、写,教师是不是应该找到一个好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复习课文的时候,把读、思、写三者结合起来,让他们打开课文这个“百宝箱”,并从中取其所需呢?在此,笔者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  复习课文时这样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每复习一篇
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水,怒涛拍岸的水,澄澈如镜的水,烟波浩渺的水,曲似柔肠的水,脉脉无声的水,诗人无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一、流水喻人生易逝。千百年前,孔子站在岸边,望着眼前滔滔东逝的流水,发出深沉的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将东去的流水比喻为流逝的时间,引人萌发生命无常、今昔兴衰的感叹。李白高呼“君
只见过你的侧脸   是左半边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是最立体的   鼻子很挺   下巴微翘   睫毛弯弯的   总是走不到你的右边   那边有什么   或是少了些什么   一概是谜   有一天生物学家告诉我   脸是不对称的   我的左脸比右脸瘦   不知是不是单面咀嚼的缘故   我的笑一直在右边   你在哪边笑呢   要不然我们换张脸吧   你在右边   我在左边   水的深浅是不能用身体试探的 
寂静之声  止痛药无法遏制生活的叹息  外面刮风、下雨,封闭的房间更寂静  墙上画一扇窗,天空就在眼前  空中摇摆的人生不着地面  好多次我走到外面,风吹裂嘴唇  语言卡死在喉咙,吐不出一个字  孤独如这一片灯火通明的楼房  努力感受两个字之间的温度  写下镀金的悼词,好多生命色灰如土  半夜又吞服一片人世的止痛药  我想为你写一首平淡如水的诗  夜深人静的时候读给你听  银色人间  列车开过野花